「三 二 一,發射」,一道火光直插雲霄,記者目擊人工降雨全過程

今年夏天,九江遭遇乾旱,各地氣象人拉著火箭彈四處追雲增雨。10月14日,潯陽晚報記者跟隨瑞昌市氣象臺工作人員,前往該市武姣鄉,現場目擊人工增雨。“嗖、嗖、嗖!”通過一系列規範操作,3枚火箭彈拖著銀色長尾巴升空,降雨量隨之增大。

“三 二 一,發射”,一道火光直插雲霄,記者目擊人工降雨全過程

火箭彈升空。

火箭彈像煙花一樣衝上高空

10月14日9時許,瑞昌市上空飄著細雨,路面雖然被打溼,但積水較少。雖然是週末,但瑞昌市氣象臺的工作人員都在等待命令,他們將在該市武姣鄉實施人工增雨,緩解瑞昌地區的旱情。

“1、2、3,加把勁!”該市氣象臺臺長曾振和工作人員餘劍、朱輝輝合力將笨重的火箭發射架推上皮卡車,在發射架旁邊有一個木箱封的嚴嚴實實,裡面就是火箭彈。

一切準備就緒,皮卡車直奔武姣鄉人工增雨作業點。在一塊空地停好車後,3人又忙活了起來。木箱打開後,幾枚火箭彈整齊地擺放在裡面,軍綠色、尖頭、尾部有四個尾翼。朱輝輝告訴潯陽晚報記者,拿出和安放火箭彈都有要求,首先,把尾部保護膜撕下來。其次,拿炮彈時,手指必須要頂著火箭彈尖頭,防止磕碰變形。上火箭彈時,四個尾翼要與發射架四個口對齊,然後從右到左側身安裝。

準備工作做完後,曾振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確認發射區域內沒有飛機經過。15分鐘後,空域終於等到了。曾振趕緊喊出了發射指令:“三、二、一,發射!”說時遲,那時快,只聽見一聲巨響,第一發火箭彈在空中急速劃了一道火光直插雲霄,緊接著,每隔五秒,剩餘的火箭彈相繼發射,只剩下發射架周圍的滾滾濃煙。

等了一會,天空中飄著的細雨漸漸下大。附近的農民看著雨水滋潤著田地,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地裡太乾了,希望雨再下大點。”

“三 二 一,發射”,一道火光直插雲霄,記者目擊人工降雨全過程

為守一片雲蹲點7小時

據瞭解,利用人工增雨讓旱情緩解,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並不容易。人工增雨除了要有安全的航空空域外,作業點位附近還要有適合的降雨雲系,如果缺乏相應的氣象條件,是無法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的。

追逐四處漂泊的雲朵,看似浪漫,但是對於這群追雲的氣象人來說,過程卻是那麼艱辛。餘劍說,為了及時實施人工增雨,他們24小時盯著雷達,只要有雲飄過來,立馬開車追雲。曾經為了守一朵雲,從19時一直等到第二天2時。“雖然等到深夜,但大家都沒有睏意,期盼著能夠成功作業。”但最後雲散了,幾人只能失望的返程。

9月中旬,瑞昌市橫立山鄉長時間沒有降雨,當地居民十分缺水。雷達查到附近有云後,曾振3人立馬驅車趕到現場,在半山腰發射了3枚火箭彈。在催化劑的幫助下,雨水降落在了橫立山的土地上。

為了讓雨勢更大,休息一會兒後,3人又趕到山頂,準備再發射3枚火箭彈。然而3人等到23時,從附近飄來的一塊雲散掉了。“我們當時心裡也很著急,希望雨能下大些。”餘劍告訴潯陽晚報記者,橫立山鄉乾旱情況比較嚴重,能夠降下一場雨,多少對農作物、對大家生活都有好處。

“三 二 一,發射”,一道火光直插雲霄,記者目擊人工降雨全過程

20餘次人工增雨作業緩解旱情

今年夏天,九江遭遇乾旱,為了緩解旱情,各地都實施過人工增雨。“瑞昌地區的降水量與歷年相比,7月份少了58.2㎜,8月份少了51.5㎜。”曾振介紹為了減輕旱情,今年瑞昌市氣象臺進行了20餘次人工增雨作業,發射40枚左右火箭彈。

曾振介紹,人工增雨是通過火箭彈等傳輸手段將增雨催化劑送入雲層,促使雲中更多的小水滴變成雨滴降落下來,從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範圍。

“只要有實施人工增雨的作業條件,我們會立馬派出人員,力爭成功實施增雨,緩解乾旱情況。”曾振說,目前乾旱的情況已經緩解,下半年還會進行人工增雨,主要是為了防火和改善空氣質量。


潯陽晚報記者 餘超/文 魏東昇/攝

“三 二 一,發射”,一道火光直插雲霄,記者目擊人工降雨全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