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摸清新時代「家底」 推動高質量發展

1.問:為什麼要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答:經濟普查,是指為了全面掌握我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結構和效益等情況,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為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決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礎所進行的全面性調查。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逢3、8的年份實施。2018年,我國將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這次經濟普查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我國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一項重要綜合性基礎性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戰略行動和重大決策。它不僅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經濟領域的大事、要事,更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既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一項重大的省情省力調查。此次普查將全面調查福建省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佈局和效益,瞭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形態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福建省全部法人單位資產負債狀況和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查實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產品產量、服務活動,全面準確反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培育壯大、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的新進展。通過普查,完善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以及部門共建共享、持續維護更新的機制,進一步做好做實統計的基礎性工作,推進國民經濟核算改革,推動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

認真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摸清新時代經濟家底,準確把握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徵,將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對於福建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如期實現趕超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做好經濟普查對政府宏觀管理至關重要,對企業微觀活動也有很大作用。國家掌握了正確的信息,在制定社會保障標準、教育、衛生、扶貧、再就業安置、社會民生領域等政策時將更加人性化,更有針對性,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能夠惠及普通百姓。對企業來講,通過經濟普查,可以得到各行各業的生產規模、經營情況和供求狀況等詳細資料,能客觀瞭解宏觀經濟和行業信息,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有利於企業正確判斷行業發展和市場走向,適時作出生產經營決策,贏得市場先機和競爭優勢,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對個人來講,也能夠通過對普查信息的瞭解,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有利於個人對就業、消費、投資等作出選擇。

2.問:為什麼要在經濟普查正式入戶登記前開展清查工作?

答:簡單地講,清查工作就是要給眾多普查對象準確定位,既要搞清楚有哪些企業、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又要知道他們都在哪,都從事哪些活動,哪些需要填報普查表,需要填報哪些普查表等,這是確保普查對象不重不漏的關鍵環節。做好單位清查工作是事關普查數據質量的大事,只有清查工作全面、準確、到位,現場調查登記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做到全覆蓋。按照全國統一部署,11月底前要完成全省普查單位清查工作。這是開展普查登記前的重要一步。要通過準確劃分普查區和普查小區,繪製普查地圖,對普查小區內的各類單位和個體經營戶進行“地毯式”“拉網式”逐家逐戶清查,特別是對於一個機構兩個牌子、一戶多照、異地經營等現象進行排查,確保普查對象全在冊,為正式登記普查打下紮實基礎。

3.問:經濟普查對象應如何配合做好單位清查?

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是確保清查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經濟普查對象有義務接受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依法進行的調查;經濟普查對象應當如實、按時填報經濟普查表,不得虛報、瞞報、拒報和遲報經濟普查數據;經濟普查對象應當按照經濟普查機構和經濟普查人員的要求,及時提供與經濟普查有關的資料。

按照單位清查方案規定,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單位詳細名稱、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單位所在地及區劃、單位註冊地及區劃、聯繫電話、行業類別、機構類型、登記註冊類型、開業(成立)時間、運營狀態、執行會計標準類別、是否有能源產品生產銷售、法人單位下屬產業活動單位情況、產業活動單位歸屬法人單位情況等。個體經營戶需要提供的信息相對單位較少,主要包括:有無工商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個體經營戶名稱、個體經營戶戶主姓名、所在地及區劃、聯繫電話、行業類別、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女性從業人員期末人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