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鉢

黃庭堅草書《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書於紹聖三年(1096年),刻入《海山仙館藏真續刻》、《宋四大家墨寶》等叢帖。觀此書作,確深得懷素狂草衣缽。用筆擺宕起伏,章法欹側錯落,運用連筆、連字,大幅度施展書法的線條、節奏,使墨韻生動活潑,墨法潤燥互應,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宋人“以意為書”,“意”作為一種文化思潮盛行於包括書法在內的一切文化領域,蘇軾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黃庭堅的“隨意傾倒,不復能工”、“意之所到,輒能用筆”等都是尚意的體現。黃氏的“尚意”理論具體表現在“尚韻”“惡俗”的書學思想中。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中指出“黃山谷論書最重一韻字,蓋俗氣未盡者,皆不足以言韻也,觀其《書嵇叔夜詩與侄榎》,稱其詩無一點俗氣”,可謂一語中的,抓住了黃庭堅論書之精髓。黃庭堅認為“韻”之有無,不僅僅在於筆墨之工巧,形象之傳神,更取決於創作者的“胸中之韻”。在黃氏心目中,“韻”是藝術與人格高度統一的境界,其內涵已超出了藝術的範疇,直接指向創作者的生命存在。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從黃庭堅的詩文、題跋中可以看出他多次強調書法不俗才能有韻:“餘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事可以百為,唯可不俗,俗便不可醫也。”、“或問不俗之狀,老夫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與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平居終日,如舍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餘嘗為少年言,土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黃氏一方面強調士人不可流俗,另一方面列舉不俗的表現,即“視其平居,無以異與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氏認為書法作品能供人學習,需要掌握技法,免去俗氣,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要向魏晉人學習。“學字既成,且養於心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楷式。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筆法也。”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他推崇魏晉人的風采神韻,《題絳本法帖》雲:“觀魏晉間人論事,皆語少而意密,大都猶有古人風澤,略可想見。論人物要是韻勝為猶難得,蓄書者能以韻觀之,當得彷彿。”他認為羲獻父子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韻勝”。他說:“若論工不論暈,則王著優於季海(徐浩),季海不下子敬;若論韻勝,則右軍大令之門,誰不服膺?”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黃庭堅《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並跋》,深得懷素狂草衣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