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晚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幼安有性情有境界》一則:

南宋詞人,
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南宋詞人,姜夔號“白石”;陸游詩集名《劍南詩稿》;辛棄疾字“幼安”;吳文英號“夢窗”。有字、有號、還有詩集名——初學者對就會記不清,而且不合理、不通順、又怪怪的,好像故意賣弄一樣。為什麼這樣?

(一)古人有名、字,有什麼異同?

古代人交往,輕易不稱呼對方名,而稱字。

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在含義上有一定的聯繫。《顏氏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可以理解為“名”是正式的,“字”用來解釋說明“名”。比如曹操字孟德,操是德行操守的意思;辛棄疾字幼安,棄疾就是健康安全。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男子20歲加冠,取個字。

“名”和“字”是長輩取的,蘊含著長輩的期許。稱呼“名”,一是君父用,二是自稱,後者較多。若同輩直呼其名字,就非常失禮。

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祭天,祭文中說:“操子丕載肆凶逆,竊據神器。”

稱呼“操”“丕”等於很不客氣了。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劉備 劇照

而交往的同輩親友、屬下(包括一切表達親近、平等之意的情況),只稱某人的“字”。

比如《三國演義》中華歆建議曹丕殺曹植:”歆曰:‘子建懷才抱智,終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為後患。’丕曰:‘母命不可違。’”

華歆與曹植同為臣,稱字“子建”,不稱“植”。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在人際關係中,能稱“名”的人很少,大多都是稱“字”的關係。不該叫“名”而叫,就很失禮。綜上,稱“字”,一是顯示出尊重,二是自己不失禮。

比如《世說新語·品藻》:“謝公(謝安)問王子敬(王獻之字):‘君書何如君家尊?’“

作者劉義慶記錄前代人謝安、王獻之,就尊稱“謝公”或者用字“子敬”。而謝安雖然比王獻之大24歲,同樣稱“君”。(古人比較謙遜,很少自居長、稱“名”的情況。所以古代敬稱、尊稱很多。)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世說新語》是記錄東晉士大夫階層言行的書

那麼,王國維稱呼辛棄疾“幼安”就好理解了,習慣上是尊重。叫“棄疾”,就奇怪、不符合常理。

(二)古人的號

名、字,都是長輩取的,而號是自己取的。鄭玄註釋《周禮》:“號為尊其名,更為美稱焉。”成年後取號,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志向、旨趣,是一種美稱。名、字一般各只有一個,號可以有多個。

歐陽修在廬州做官期間,喜歡遊山玩樂,修建了“醉翁亭”,還寫了文章記錄,自號“醉翁”。意思是我這個地方官做得挺好,百姓生活好而快樂,我因此就快樂,所以我就有空來山裡常喝醉。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歐陽修,字永書,號醉翁、六一。

到退休之後,對“醉翁”的境界不滿足了,就自號“六一居士”,解釋為:

“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家裡有六個一:藏書一萬卷、金石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還有老頭一個——標榜了愛好文藝的旨趣,功成身退的逍遙。(已經是太子太師)

“號”這樣一個自己取的、標榜自己美德、又有尊重含義,別人當然可以叫,自己也樂得讓別人叫。更重要的是,古人整理詩集文集,一般用號來命名。比如蘇軾刊刻作品《東坡樂府》,王世貞生前刊刻自己的作品《弇州山人四部稿》,都用號命名,所以號流傳很廣。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那麼,王國維稱呼姜夔“白石”也是沒問題了。

古人稱字、稱號,都是表示尊重。五四之後,國人沒有字、號,所以對這種差別不敏感,覺得把王國維的詞話,改成辛棄疾、陸游、吳文英無所謂,甚至更通順、更合理。

南宋詞人,姜夔有格而無情,陸游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頏者,唯一辛棄疾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姜夔,則祖吳文英,以姜夔、吳文英可學,辛棄疾不可學也……

只不過我們讀起來通順、合理了,但在王國維讀起來反而是不合理、不通順、而且會覺得奇怪的。

李太白、劉玄德……為什麼提到古人時,總有人喜歡稱呼古人的字?

王國維先生,字靜安。墓在清華大學校園裡。

餘論

除了古人自取的號,別人也會給他取號。可以理解為“外號”,當然大多數也是表示尊重的含義的。常見的是用地名,韓愈叫韓昌黎(故鄉),柳宗元叫柳柳州(做官地、去逝地),陸游稱劍南(做官地、詩集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