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发热: 指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人体温: 口测法36.3-37.2℃,肛测法36.5-37.7℃,腋测法36-37℃。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下午体温较早晨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略高,一般不超过1℃,老年人体温略低,女性月经前和妊娠期稍高。

发热的热型与临床意义:

1、稽留热: 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2、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3、间歇热: 体温骤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持续1天或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等。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布氏杆菌病、结蹄组织病、肿瘤等。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5、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又规律性交替一次。见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6、不规则热: 发热无明显规律。见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等。

发热伴随症状和体征
发热后观察规律,伴随症状及体征

1、寒战 见大叶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药物热、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2、结膜充血 见麻疹、流行性出血、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3、单纯疱疹 见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4、淋巴结肿大 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

5、头痛 见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其他部位炎症刺激也可引起头痛。

6、肝脾大 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结蹄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

7、出血 见重症感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等,也可见急性白血病、严重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瘤等。

8、关节肿痛 见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蹄组织病、痛风等。

9、皮疹 见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结蹄组织病、药物热等。

10、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见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等。

注:下篇更新咳嗽与咳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