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二战期间,德、日、意结成法西斯“轴心同盟”,与以中、苏、美为代表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对抗。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邪恶与正义的大较量。

战争初期,不可一世的德、日法西斯密谋制定了夹击苏联,实现东西汇合、吞并世界的战略。然而,历史却似乎与德日法西斯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战争并没有按其预期的走向发展,其夹击苏联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

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当人们力图解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时,也许见解不尽相同,但有一场战事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发生在19S9年5月至8月的诺门罕之战。

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这场持续丁近三个月的日军与苏、蒙军队之间的战争,相对于二战其他一些重大战役,只不过是一场不名经传的战事,但它却是曾经影响子二战局势发展的关键之战。

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诺门罕之战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正在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与德军形成对苏联的夹攻之势;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贤源。

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诺门罕之战,日军尽遣王牌关东军主力,不惜倾巢出动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和关东军航空兵主力,甚至丧心病狂地实行细菌战,与苏军在诺门罕这块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厮杀,但仍然未能与苏军名将朱可夫指挥的机械化兵团合成作战相抗衡。关东军以惨败而告终,其优秀指挥官损失殆尽,成为“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二战期间,日军与德军为何没有夹击苏联

正是由于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日本改变北进战略而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而日军南进战略的确立,也使一直担心腹背受敌的苏联,在欧战全面爆发之后,放心大胆地把西伯利亚的几十个远东师悉数调往欧洲战 场,为苏联最终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