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是从六分法到四分法,这个四分法,就是大家熟悉的经、史、子、集。

一、六分法和《七略》

先说我看见的一个笑话吧!一个博士分不清《七略》是六分法。

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西汉的刘向和刘歆父子俩都是比较早进行古籍分类的学者,刘向整理古籍的思想总结出一本书《别录》,他儿子又进行删改,进而写成了《七略》,两本书后来都已经亡佚,但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基础上编写而成,加上古注,我们能够知道《七略》的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为什么是六分而不是七分?这个学术界没有争论。我们先看看这本书是哪七个部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有人会问?是七部分啊?这很简单,“辑略”是综述学术源流的绪论,相对于一个总六个分的,请问几种分类?说话要讲证据,《汉书》里颜师古的注释写到“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

前面说过,《汉书艺文志》(东汉)参考的是《七略》,所以,也是六分法。当然了,这里的六分,只是大的图书分类法,底下还会有二级图书分类。《汉书》底下的二级分类有38种,中国古代的二级分类法变化很大,但是,大体上数量是四十、五十种左右徘徊。

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二、都叫“七”,谁才是七分法?

那么,古代有没有七分法呢?是有的,下面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几种分类法。

我们先看看非常7加2——刘宋时期的王俭编写《七志》

有了前车之鉴,看名字还敢随便说分类法吗?

由于这本书已经亡佚,只能看看《隋书经籍志》对这本书的接受,我们从这里得知,书里分为: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七类。另附道﹑佛各一类。而图谱志和佛、道附录是相比七略增加的部分,其他六个部分名字也许和《七略》不尽相同,但是大体上分类包含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也就是非常7加2,总共是九种。

有人会说,这岂不是还不是真正的七分法吗?下面再介绍一本,南朝阮孝绪的图书《七录》。

刚才,我开玩笑是非常7加2,现在《七录》则是非常5加2。这本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五录: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技。外篇则是佛法和仙道。《七录》才是正儿八经的七分法。(说完这两本古籍,我想到了一个梗,树上七只猴,地下一只猴,几只猴?)

之所以都放一块讲,希望大家不要把《七略》、《七志》、《七录》搞混了。顺便说一个问题,思考一下这两种分类为什么不约而同的都把佛道写上去了?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想。

最后,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四部分类法了。

三、大名鼎鼎的四分法

四部分类法其实出现年代早,影响力也中国古代也是最大的。大家最熟悉的《四库全书》就是四部分类法。

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作了一本藏书目录《中经》,具体内容已经不可考。反正,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西晋荀勖根据这本《中经》写了《中经新簿》,而荀勖的书,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是甲、乙、丙、丁四部。从具体分类来看,这就是后来常见的经、史、子、集的分类法,但是顺序的话,相当于子部在史部之前。

东晋时期,李充著《晋元帝四部书目》更换了顺序,正好对应我们最熟悉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唐代初年,官方编修的《隋书》,其中《隋书经籍志》部分用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从此,四部分类法占据古代图书分类的主导地位。其中还附有道经和佛经,但是,两者有类无书,只记录总部、卷数而无具体书名。(具体看看我在网站上的截屏),所以,这还是四分法。

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后来的《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崇文总目》、《四库全书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等都是沿用四部分类法。

其他分类法还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是说回到最开始的《七略》六部分类法,某一个版本文献学教材就是写错了的,当成了七分法。(似乎现在也还是错的)所以,这个六分法的问题再强调一遍。

古代图书分类法简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