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已經提了很久了,什麼時候會有具體的行動?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小錢看世界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受中美貿易戰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決定將大灣區計劃延後。與大灣區建設有關的政策,會“成熟一項推一項”,不會一次性公佈所有措施。

2018年8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在北京舉行首次會議。國家領導小組的成立,標誌著大灣區建設拉開了序幕。2018年8月16日,352億元粵港澳大灣區土儲專項債和水資源專項債發行,將用於珠海、佛山、廣州、中山及東莞的居住、商業、工業等用地的收儲,為未來大灣區的發展開拓空間。2018年10月10日,香港林鄭月娥表示,將成立一個高層次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全面統籌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事宜。

廣深港高鐵已正式開通,深圳到香港只需14分鐘,廣州到香港只需47分鐘。隨著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基建工程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有望形成一小時生活圈。

雖然相關規劃還沒出來,但是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正在打基礎做準備,蓄勢待發,相信規劃很快就會陸續出臺。

粵港澳大灣區,在面積、人口、基礎設施、GDP規模上相比世界其他幾大灣區均有較大優勢,但在人均GDP、第三產業比重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總的來說,粵港澳大灣區有打造成為世界級灣區的基礎和條件,發展前景較好。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好內容等著您】


粵港澳大灣區


建設大灣區的國家願景已經提出。國家、省港澳的根本願望都是努力建設大灣區,將大灣區發展成為比肩乃至超越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等國際頂級灣區的超級灣區。國家層面的綜合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訂之中。

上下同欲者勝。從地理環境和大南海地緣格局、經濟技術政策等現狀、後發優勢等等方面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存在超越上述三大灣區的條件的。但是粵港澳大灣區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劣勢。

雖然文化科技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人均GDP)相比三大灣區存在較大差距,但這正是我們建設、發展和超越的根本目的,差距是暫時而非長久的,差距正是我們發展進步的動力。我們根本的劣勢在於:

1、上述三大灣區都只有一箇中心,分別是紐約市、舊金山硅谷、東京市,其周邊市縣都是緊密圍繞中心發展併為中心配套、服務的,這樣不會與中心產生掣肘,更不會與中心的發展背道而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存在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個國家級大都市,三方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很難以行政或非行政方式規定以誰為大灣區的中心,其他為副中心;遲遲不能確定中心,綜合規劃也會難產。

2、國際三大灣區都不存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公共交通等方面不統一的問題,而粵港澳大灣區卻有非常明顯非常巨大的影響市場經濟運行、影響市場資源自由合理流動的現實問題。與中國大陸不同,香港、澳門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央政府監管下的“西方民主”政治體制;是實行一國兩制、不向中央政府交稅的獨立經濟體;內地居民訪問香港、澳門必須辦理、持有港澳通行證並經查驗才能過關,香港、澳門居民訪問大陸必須辦理、持有回鄉證並經查驗才能過關;車輛必須辦理兩地牌照才能通關,且兩地牌照既有指標數量限制,辦理費用也非常大。以上種種都是制約著大灣區發展的不利因素。

3、除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大灣區9個城市發展程度差異巨大,大約可以分為四個檔次:廣州、深圳為第一檔,佛山、東莞是第二檔,珠海、中山、惠州是第三檔,江門、肇慶是第四檔。城市之間交通不是很便利,尤其跨珠江流域的人員流動、物資流動非常不便,也制約著城市間的溝通和協調發展。

所謂大灣區,其終極目的我想是建成為一個整體大都市或者一個虛擬大都市,在此範圍內,交通極其便利,人員可以自由遷徙,物資資源流動成本低廉等等。為了解決上述三個影響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和整體提升的制約因素,筆者有如下想法。也許很幼稚和不現實,但是我們也不要一棍子打死,也不必急於求成,可以制訂路線圖,按照路線圖逐步進行改革和實施:

1、既然是大灣區,我們肯定要確定一箇中心,這個中心肯定不是、不必是、不可能是政治中心,它是一個行政中心,一個站在更高層次、宏觀層面制訂政策、協調11個城市共同配套發展的大灣區指揮調度中心,它將11個城市有關大灣區發展調度的政府職能集中在一起,統一規劃、指揮、調度、協調並裁判仲裁,各城市也在政府層面設置對口聯繫單位進行溝通。這個行政中心可以享受省級或副國級行政級別,必須高於副省級,但不得具備管理地方的政治權力和職能。個人建議該行政中心設置於廣州南沙,南沙是大灣區的幾何地理中心,與省政府不近不遠,便於行使其指揮調度職能;其他城市包括建設中的前海、橫琴自貿區有必要做出一些犧牲,捨棄小我,為大灣區的大局做好配合。同時,南沙有必要捨棄港口職能,至少不要以港口職能為中心,一心做好行政中心就夠了。

2、一國兩制、50年不變,是國策。但是50年後的2047年呢?屆時的中國、廣東會是現在的中國、廣東嗎?會是鄧小平同志提出50年不變政策時的中國、廣東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特首和市民必須放眼未來,主動求變,不要繼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了。2047後的中國,也不可能允許一個國家兩種政體的存在。

大灣區的提出既是為了發展珠三角,也是為了將香港、澳門拉上珠三角大發展的快車,香港、澳門千萬不要失去機遇啊!

當然,我們還有30年時間。但是我們有必要建立一個路線圖,逐步取消兩個特別行政區與內地的關隘差別,至少要使得公民、車輛能持有合法證件而自由流動、遷徙、居住和創業就業,深圳二線關的撤銷是最好的範例。同時建議香港、澳門將車輛右舵左行改為與大陸一致的左舵右行,徹底與殖民地時代告別。

筆者混在廣東20多年,非常欣賞廣東人低調、不張揚的性格,更欣賞其不關心政治、悶聲發大財的行事風格。迴歸20多年了,香港人似乎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闖勁,失去了原創精神———香港影視和粵語音樂的沒落可見一斑。香港人的性別似乎從年輕氣盛、闖勁十足的小夥子變成了怨天怨地的怨婦,喜歡埋怨,耽於扯皮,部分人甚至成了舊殖民主的槍手,何苦來哉?

中國內地中高速發展的慣性巨大,中華民族崛起的巨輪是無人可擋的。香港人,與過去決裂,珍惜機遇吧!香港人請放心,香港自由貿易港的地位永遠存在、不會動搖,除非你自己拋棄了。

3、要想富先修路。與幾十年前比,珠三角的道路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道路的發展始終跟不上現實的發展,我們還需要建設大量的高速公路、高鐵、地鐵和城軌,跨越珠江的公路橋樑、城市軌道橋樑更需要大發展。

大灣區綜合規劃中還有必要考慮在屯門和大嶼山之間建設一條公路橋,最終將深圳灣大橋和珠港澳大橋連通起來,統一設置為左舵右行模式,沿途出入口按需要設置左行右行轉換通道。從而方便社會車輛往返通行於深圳東部、惠州、潮汕和粵西珠西,也能提升珠港澳大橋的使用率。

近年來,深圳逐步回購了轄區內幾條高速公路,將南光高速、龍大高速、梅觀高速、鹽壩高速、鹽排高速等高速公路改為免費通行,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這就是深圳的格局!筆者認為大灣區也有必要推出一個路線圖,逐步減免、取消轄區內高速公路通行費用。舍小取大,有舍才有得,這可不僅僅限於道路交通方面。

4、打破各城市之間無形有形的藩籬,統一招攬人才、招商引資的政策。在大灣區範圍內,公眾憑身份證、居住證自由流動、擇業和居住,取消購房必須有五年社保等限制;允許、鼓勵製造業、高新企業遷移至相對不發達地區;要有整體思維和大格局,支持實業流動,不必擔心空心化。


正當防衛真的好難


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進入深入建設階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會涵蓋世界經融中心兩座(深圳,香港)

世界高新科技城三座(東莞,佛山,中山)

智能製造2座(江門肇慶)

貿易之都(廣州)

旅遊度假宜居城3座(澳門;惠州;珠海)


冬楠木語


我在這回答,是為了以正視聽。

粵港澳大灣區正在穩步推進,

隨著灣區領導小組的成立,獲得了一個穩固的粵港澳深的垂直管理者,一個最最終拍板人。

新聞已經明確,灣區規劃不會公佈,而是成熟一項,推進一項。灣區規劃已經到達縣級,有保密級別的人自然能看到。至於為什麼不公佈,誰想誰知道。


loris57514649


國家已經在行動了,最根本的就是改善交通。

珠三角的交通非常發達,高速公路密佈,城市之間通勤出行都及其方便。

未來最可以預見的就是城市沒有了邊界,整個大灣區融合為一體,地鐵,高鐵,高速都是一體。

但是有一點要吐槽下:現在深圳廣州機動車都限行,外地車輛要到這兩個城市就很難,未來應該徹底融為一體,不再區別對待,徹底發揮區域優勢,正真成為一個城市,粵港澳市。

未來廣佛廣深深莞這些都徹底一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