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民報:白家村靈動山水 做成富民大產業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涇川縣白家村牛角溝,一泓泉水自山內汩汩流出,在山腳下聚成一汪碧潭。水街甫成,白牆灰瓦遊廊通幽,有遊客撐篙劃過橋洞,亭內有正在燒烤納涼的家庭歡聚。微風細細,捲起採摘園內的花香果香,沁滿了整座山村。

村支書白寧安感慨萬分,“有了遊客才能見效益,現在大家勁往一處使,就想把白家旅遊越做越好!”

如今的白家村依託村裡的合作社,整合村內各項資源,已發展成集文化旅遊、兒童遊樂、民俗窟洞體驗、特色餐飲、田園養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的田園綜合體。

可就在幾年前,白家村還是縣上掛上號的貧困村,垂釣池還是荒草灘,村民住土窯走土路,窮日子多年不見起色。

白寧安卻看到了綠水青山中無限潛力。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山水白家

牛角溝地勢曲徑通幽,溝內潺潺泉水,終年不凍。春日初始更是草木蔓發,青山可望。溪澗有魚蟹,隴上有耕牛,漫步至林深處空氣新潤,有時還會出現本地村民也沒見過的鳥撲稜稜竄出。夏日溪邊垂釣,深谷林蔭處避暑,常有人驅車百里,半日偷閒。到了秋季,漫山層林盡染,果香醉人。冬季的白家,雪覆窯洞炊煙裊裊,紅爐火鍋又是一番農家趣味。

白寧安走南闖北多年,見過寧夏沙坡頭在沙漠裡刨金子,見過大城市一碗手工面敢賣出50元的“天價”,而自家村民卻依然以種地和打工為主要收入,他認為這無異於“抱著金飯碗要飯”。

又有哪裡比的上田園鄉愁的召喚呢?在涇明鄉政府多次招攬下,白寧安放棄了生意,接下了村支書的擔子。

2015年起,隨著扶貧資金的注入,牛角溝幾乎以一月一個樣的速度變化著——硬化路通到家門前,雜亂的荒草灘修整成畦畦花田,就連千百年如一的水溝溝也被馴服了。順著溝裡蜿蜒而出,在粗獷的“牛角溝”石碑下奔流成一方瀑布……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牛角溝遺址展館

早早承包四合院和魚塘的兩個外鄉人賺的盆滿缽滿,讓大家心動不已,原來這見慣的田園風景中真有“金山銀山”!

在經過全村商議以後,村委會決定採取“支部+公司+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建設民俗創意農業的田園綜合體,實現集體增收,共同致富。白寧安主持成立了涇川縣牛角溝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對白家村牛角溝景點進一步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股份聯結機制,引導企業、村委會、農戶依法訂立合同,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風險共同體。

在村民大會上,23個修建商鋪的名額被本村村民一搶而空。有8戶群眾對自己經營缺乏信心,公司就給他們折算入股,每年可以享受3000元的固定分紅。62戶(其中貧困戶5戶)群眾將景點附近的100畝土地折算股金,共同開發採摘園,每年可以享受每畝300元的固定分紅。年底,公司還將根據收益統一向大家支付盈利性分紅。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農民運動會

為設計出白家村“小家碧玉”的靈動韻味,男人們抬料出力氣,女人們就輪流在工地給大家做飯,村裡農閒的老人也在周邊清理衛生……主景區周邊的土地建成了採摘體驗園,毛桃已經掛果,村民們穿行在蘋果、葡萄、梨樹中務作,齊心協力建設白家村。

今年五一前,白家村承辦了全鄉的農民運動會,大家在“新妝初成”的白家村,一邊參加比賽一邊品味山水。看著遊人如織,白家人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自豪,“從來沒這麼美勁過”。臨近水街的一溜鋪面有不少已經開張,農家蒸雞肉、鮮香羊肉湯、醇美撲鼻黃酒……村民們張羅開來,用農家風味迎接遊客。

賈巧玲的手工面排骨湯打底,麵條現擀,在鄉鄰間就有口碑。夫妻倆商量著蓋下了最大的鋪面,開了巧媳婦手工麵店,沒打廣告就靠口碑傳播,有鄰縣人專門來品嚐,就餐高峰時門口的磨盤前也擠滿了人,有等不及的食客湊到鍋前自己動手撈麵。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遊客在景區遊玩

兒童遊玩區內,碰碰車、旋轉木馬、騎牛……各種親子項目讓來遊玩的家庭流連忘返。

“我們要把白家旅遊做成品牌,不僅要做一時”,村支書白寧安說,“還要把這片山水傳給兒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