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甘肅農民報創刊65周年精準扶貧用實招 精準脫貧見實效 ——華池縣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熱烈祝賀甘肅農民報創刊65週年精準扶貧用實招 精準脫貧見實效 ——華池縣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熱烈祝賀甘肅農民報創刊65週年精準扶貧用實招 精準脫貧見實效 ——華池縣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華池縣委書記張萬福在華池“一建三遷”項目實地督促工程進展。

♨熱烈祝賀甘肅農民報創刊65週年精準扶貧用實招 精準脫貧見實效 ——華池縣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華池縣長辛少波瞭解農戶飲水情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老一輩領導人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創建了以華池縣南梁地區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該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延安途中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北上抗日的出發點。這塊無數革命先烈鮮血浸染的革命老區,承載著歷史榮光的同時,也胸懷著未來的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老區的貧困群眾。今年春節前,在延安召開的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與時任華池縣委書記趙昌軍親切交談。總書記指出,要抓好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因地理條件限制,華池縣山大溝深,人口居住分散,道路通暢率低,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資源利用率低,生產力原始落後,是六盤山片區國扶貧困縣,也是國家最早確認的甘肅省十八個乾旱困難縣之一,全縣13.59萬人,農業人口占到11.51萬人,其中貧困村56個,佔111個行政村的50.5%,有貧困人口7283戶2.78萬人,貧困面達24.2%。

習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講話焦點對準了四個字——扶貧攻堅。扶貧攻堅,也成為華池縣全縣黨員幹部肩上艱鉅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以精準對象促進精準設計

將更多的資源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傾斜,按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缺什麼補什麼,差多少填多少,全力提升弱項、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一年以來,華池縣系統謀劃和綜合推進,走出了一條符合華池實際的扶貧開發新路,這條路涵蓋了富民產業、教育扶貧、醫療衛生、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方案具體細緻、周到嚴密,在精準設計規劃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精準落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駐村工作隊,入住到貧困戶,把他們的致富特長和脫貧思路,帶到那裡去,慢慢植入到貧困村、特困戶裡,就像點點薪火,連片助燃精準扶貧脫貧”,華池縣委、縣政府在調研了全縣15個鄉鎮的貧困村的情況後,首先提出了讓扶貧幹部進入貧困戶,親身感受貧困,落實好扶貧脫貧的決策。

按照一個單位至少聯繫一個貧困村,一名幹部至少聯繫2戶貧困戶的幫扶機制,華池縣3000多名幹部背起鋪蓋捲進村入戶,與5344戶貧困戶形成對接幫扶,併成立駐村工作隊長期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和雙聯幹部直接住進貧困戶,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幹部每年住戶220個工作日以上,由“走讀”轉變為“常住”,真心成為貧困戶家庭中的一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面對面解困、點對點幫扶。

通過進村入戶,華池縣對貧困人口進行了詳細摸底、登記造冊,對貧困村基本做到了有村情檔案、有問題臺賬、有需求清單、有村級規劃、有幫扶單位、有脫貧時限。通過對貧困對象進行動態管理、精確識別,做到有進有出,動態管理,貧困戶的底數和基本情況全部錄入了系統中,實現了“一網清”“一點通”的網格化管理目標。建立了貧困詳細情況“大數據”,精準扶貧有了“靶心”。

入住貧困戶的各級幫聯幹部都積極擔起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責”,著力在轉變致富產業滯後、家容戶貌不整諸方面上下功夫做文章,堅持“因戶施法”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科學謀劃,選好種植、養殖、勞務等增收致富項目基點,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持續增加群眾收入。截至目前,各級共派駐幹部2.9萬人次,辦理事項1.94萬餘件,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確保了雙聯工作長流水、不斷線。

以精準設計推進精準落實

制約發展的因素很多,在全面掌握了貧困村、戶的基本現狀、致貧原因和項目需求的基礎上,華池縣針對貧困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緊緊圍繞“1+17”精準扶貧方案,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三個方面下功夫。著力解決村道硬化、安全飲水、農電保障、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生態保護等最現實最基本的問題;在發展富民產業方面,瞄準特色農牧業、農產品加工業、勞務經濟、紅色旅遊等優勢產業精準發力;在強化公共服務方面,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扶貧等提出具體目標要求。

按照把鰥寡殘障貧困人口通過社會保障“養起來”、把長期務工貧困人口通過土地出讓“轉起來”、把缺乏資金貧困人口通過貸款支撐“扶起來”、把疊加致窮貧困人口通過因戶施策“幫起來”、把居住分散貧困人口通過易地安置“搬出來”五條路子,華池縣以人為本,積極為群眾謀福利。

截至目前,全縣爭取各個方面支持,整合投入各類資金13.84億元,新修通村通組道路134條891.2公里,道路綠化281條2112公里,通暢率達到100%;新修標準化梯田5.9萬畝,實施小電井5145眼、“一場兩窖”852處,1.95萬戶群眾吃上了“放心水”;實施危舊房(窯)改造2132戶、易地扶貧搬遷1672戶,8200多名貧困群眾圓了“安居夢”;2805戶貧困群眾用上了衛生廁所;實施農電改造工程30個,自然村通動力電覆蓋率達到98%;為4243戶貧困戶統一購置發放了“戶戶通”;45個脫貧村全部接上了互聯網;改新建村“兩委”辦公場所32個、村衛生室30個、文化活動室49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9個、鄉村舞臺38個,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改造薄弱學校33所,發放各類貸款2.76億元。實現了22個貧困村,4550戶1.79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面由30.1%降低到14.8%。

此外,在總結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華池縣依託紅色資源,打造新的增長極,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更多機遇。目前,全縣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紅色旅遊資源為龍頭,生態、人文、民俗資源為補充的旅遊格局。形成了以南梁景區為龍頭,輻射帶動沿線鄉鎮文化旅遊發展戰略格局,實現了以紅色旅遊助農增收的特色扶貧開發路子。

以精準落實提升群眾滿意度

精準扶貧過程中,華池縣委、縣政府要求始終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度和滿意度作為重要方面。

在從嚴治黨方面,華池縣將“兩學一做”專題教育與雙聯行動和扶貧開發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對全縣黨員幹部的管理,著力解決理想信念動搖、忽視群眾利益、黨性修養缺失,以及濫用權力、不作為不擔當等問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縣政務服務中心實現“辦千件事,只進一個門”,堅持權力下沉,為群眾面對面、零距離服務;鄉鎮政務中心實行集中坐班,包村幹部常駐村便民服務中心,直接為群眾服務。同時嚴厲整治不敢擔當、不在狀態、消極懈怠等“為官不為”的思想和行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踐行“三嚴三實”,在其位謀其政,乾乾淨淨為人民幹事。

在村級組織中,華池縣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對黨務村務重點工作和群眾要求公開的事項及時全面公開。要求所有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按照黨組織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程序組織實施。進一步擴大了基層民主,落實了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同時,要求黨員幹部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減貧計劃,明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時序,制定“任務書、時間表、施工圖”,倒排工期、掛圖公開作業,能否按時完成,充分接受群眾監督。

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華池縣大力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加強信息發佈、解讀和回應工作,強化制度機制和平臺建設,不斷擴大公開範圍,細化公開內容。在制度公開化建設方面,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在建立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的同時,建立扶貧清單;同時,積極推進政務服務網建設,突出陽光政務、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三大主題,打造網上辦事的並聯審批平臺、快捷務實的便民服務平臺、信息公開的陽光政務平臺。

如今,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全縣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進入了減少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群眾增收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

♨熱烈祝賀甘肅農民報創刊65週年精準扶貧用實招 精準脫貧見實效 ——華池縣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