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在母婴童行业创业的妈妈们,面对的是红海,还是蓝海?如何抓住机遇?

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一样,选择的商业路径也会不一样。

在这个领域创业,不仅需要情怀,还需要冷静客观的商业判断。

希望这篇文章对正在母婴童行业创业或想创业的你有所帮助。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全文4866字,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也许每一个妈妈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生不生二胎?

2016年1月1日,国家正式执行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有些家庭已经完成二胎任务,而有些家庭,尤其是妈妈,则不愿生。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每一个妈妈们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上班,还是在家带孩子?收入来源从哪来?带孩子,失去工作,家庭收入减少!去工作,孩子没人带,怎么办?父母年纪大带不动,请保姆又不放心!

如果说生第一个孩子时,这些问题还容易解决的话,那么,准备生二胎时,这些问题会再一次困扰妈妈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的妈妈们会做出选择:不生;或是辞职做全职妈妈;或是把小孩交给老人带,自己去上班;还有妈妈,则选择辞职创业,边创业,边照顾孩子。

在这些选择创业的妈妈中,许多会从自己身上找需求和痛点,然后在母婴领域创业。这样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产品或服务,又能解决创业方向的问题。凯尔诺特国际托育中心(以下简称:凯尔诺特)的创始人董智慧就是这样的一位创业者。

她发现的需求痛点是:谁来带孩子?解决方案是:开一家托育园。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01

托育园的“前世今生”

托育园并不是新鲜事物。80年代的时候,它叫托儿所,是我国企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福利,解决职工上班后孩子托管问题。许多80年代出生的人,三岁以前上托儿所,三岁以后上幼儿园。1993年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职能,托儿所和幼儿园也随之大幅减少,托儿所甚至消失了。托儿所的消失,表面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事业单位改革,其实真正的原因是1982年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减少的结果在多年之后影响的系统性体现。

目前,全国幼托、母婴、儿童产业市场迎来新的变化,也是因为政策。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新生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等因素,催生了市场需求,给母婴及儿童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2016年,我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二胎产妇比例增加,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末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2015年多增131万人,创造了20年来最大的年增长率,其中,二胎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45%。2017年全国出生人口1758万人,相比2016年有所减少,但二胎比重在增加,占比超过50%。一般而言,二胎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错,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也强,围绕孩子消费占家庭开销的比重较大。据沪港经济统计,2016年家庭消费约33%投入到儿童的日常消费上。

水合资本李朋强说:“母婴童产业是从人群的需求角度延伸出来的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产业群,是满足孕产妇及0~12岁阶段婴童用户的衣、食、住、行、用、教育、娱乐、健康管理等需求而形成的一个消费产业体系。母婴童产业分成了5大领域,30余细分市场,又按照切入点和模式的差异分成了70余个更细分市场。细分领域虽多,但单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有限,每个领域目前也很难达到赢家通吃的状态,并且每个细分领域都具备延展到其他领域的可能性。”

从母婴产业链角度来说,月子中心处于母婴行业食物链的前端,从月嫂、月子餐到母婴护理机构、产后修复等,填补了妇幼保健社会资源不足的市场缺口。在以月子中心为代表的母婴健康护理产业,在台湾、香港等地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水平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影响,妇婴健康护理产业严重滞后。目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国内母婴护理服务业成为少数几个高增长、强需求的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种规模的母婴健康护理机构总数超过4000家,服务产妇数量接近总数的2%,以经济条件中高端群体为主。月子中心服务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上海,进入月子中心接受服务的产妇超过年度总数的10%,该项服务因为社会整体消费服务升级的原因,被越来越多的产妇家庭所选择。 与第一胎妈妈相比,二胎妈妈更重视产后的调理和健康,加上婆媳两代关于育儿观念的冲突,大部份二胎妈妈更愿意接受专业的母婴健康护理服务。

而托育园处于月子中心的产业链下游,正好帮助妈妈解决,月子之后到上幼儿园之间,宝宝的成长看护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写着“0-3岁”的托育园都能够接受两个月大的宝宝。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02

一家能接收2个月宝宝的托育园

董智慧告诉开山猴:“凯尔诺特是重庆唯一一家能够接收2个月宝宝的托育园。现在入园最小的宝宝就是2个月大。而一般的托育园实际上只接收2岁以上的宝宝。”

不仅在重庆,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做到接收2个月宝宝的托育园也并不多,比如拿到千万级融资的袋鼠麻麻托育园,针对的是1-3岁宝宝的托育。广州的纽诺·艾玛国际保育园,只针对 6个月-3岁宝宝提供幼托服务。

为什么这么多机构不做2个月小宝宝的托育呢?

原因之一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极容易生病,生长变化快,需要特别照顾和专业育儿知识,这样就会导致单个宝宝的护育成本非常高,从做生意角度来说,投入产出是不划算的。

在凯尔诺特托育中心,会将入院的宝宝(2月至3岁)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划分,进行不同的护育,师资配比也不一样。除了对宝宝提供精心的照顾,做到专人看护,定制餐食,而且还提供实时在线视频监控,让父母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如此不计成本的投入,是源于董智慧的亲身经历。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董智慧正因为自己的宝宝无人看管,才进入托育产业。她曾尝试过各种传统方式,父母带、请保姆等等,都不能让她满意,各种问题依然存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在台湾地区的托育行业,不但有着成熟的行业标准,而且民众接受度非常高。当地的准妈妈怀孕后会预定两个“中心”——月子中心和托育中心。生宝宝后,妈妈们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出月之后,妈妈们就回到职场,而将宝宝入托在0~3岁托育中心里,宝宝在托育中心受到非常良好的照护和教育。

这让董智慧非常触动,于是她带上仅9个月大的宝宝,到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就读保育系。白天,她在校园学习,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婴幼儿急救的整套课程,而自己的宝宝则入托在当地最大的一家连锁托育机构中。在这个过程中,董智慧结识了被两岸媒体称为“台湾幼教之父”的陈汉强教授,他带着董智慧拜访台湾大大小小的托育中心,亲自讲解产业发展与模式迭代,并引荐业内相关从业者。

之后,董智慧拿下了包括台湾“婴幼儿保育产业”高阶经理人、婴儿国际CPR+AED证照等一系列资质证书。有了这样的专业知识积累,她才回到大陆,引进台湾托育管理体系,在重庆筹备第一家0~3岁托育中心。从筹备开园到正式运营耗时2年,其中,用了13个月时间来进行内测与招募育儿师,总投资两百多万。最终,凯尔诺特在实现了“能入托2个月大宝宝”的托育标准后,才于今年4月初开始招生。

经过4个多月的运营,目前,已经入园宝宝13位,报名等待入园的宝宝接近20位,园区最大接纳量是40位宝宝。董智慧说:“为了保证照护品质,不能同时收太多新生,要依次入园等前面孩子适应了,才能再进新生。”现在,凯尔诺特的收费标准是:每位宝宝托育费用7000-8000元/月不等,续费率90%。未来,凯尔诺特不会做加盟连锁,而是采取技术输出的方式,以帮助更多妈妈创业者。尽管董智慧解决了自己宝宝的托育问题,但她还必须面对托育行业没有统一标准,进入门槛低,对手低价竞争,单店盈利空间有限,投资收回周期长,人才短缺等企业发展问题。

这也是每一位在母婴童领域创业的妈妈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孩子的问题解决之后,企业的问题怎么办?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03

别盲目在母婴童领域创业

每一位为孩子而创业的妈妈都值得尊敬,但商业世界的问题并不是拥有情怀就能解决。像董智慧这样,能够有情怀、有时间和资金投入,并能够找到市场机会的妈妈并不多,尽管凯尔诺特未来的路还很长。

母婴童领域创业这个市场很大,但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妈妈,能够抓住的市场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像张泉灵、年糕妈妈、凯叔讲故事这样的大IP,并不应该成为普通创业者效仿的偶像。每一位普通创业者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成为网红大IP,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后端强有力的供应链支撑,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

整个母婴童产业更像是一个大生态,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变化形成的产业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是由两条产业明线和一条衍生服务暗线线交织而成,产业明线之一是按照孩子年龄划分:孕产及0-12岁;另一条是按照需求划分的垂直领域的产业线,如衣、食、住、行、育、医、娱。衍生服务暗线是相关配套衍生产业,如产业资本、媒体、财、税、法等。

想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妈妈,总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在生态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重庆易生baby定位的是金牌月嫂服务、凯尔特的定位是0-3岁托育园,华威英语定位的是3-12岁少儿英语教育。还有一类妈妈创业者选择的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创业,主要是以妈妈社群的方式出现,这种模式的生命周期有其特殊性。

在母婴童这个产业生态圈中,商业模式有很多,但核心商业模式是S2B2C。S代表母婴童产业链上不同产品生产商和服务的供应商,可能是生产婴幼儿或儿童产品、也可能是提供育儿知识和教育培训等服务。B代表创业者,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个人。C代表消费者,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孩子,还有可能是创业者自己。比如凯尔诺特托育园现在处于B端,未来会向S端发展。年糕妈妈这样的内容电商是处于B端,许多妈妈社群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则处于C端。

创业观察:谁带孩子?!重庆一位妈妈的创业启示

对于想创业的你,完成市场定位只是开始,一旦创业启动,那么,还将会涉及到销售、供应链、产品(服务)迭代、人员培训绩效管理、财税法等问题。

可能你选择的创业方式没这么复杂,可能是加盟连锁,也可能是做内容电商,更简单的是在朋友圈做微商,或是做社群,但有两点还是值得你关注,说不定关键时候会对你有用。

一是毛利率与现金流;毛利率是最为重要的数字。它决定了业务能否成功。通过毛利率,你可以知道需要多少启动资金,销量达到多少才能盈亏平衡?你能承担多少房租及管理费?毛利是解决除了直接成本外,其他支出的关键。毛利率当然越高越好,对标可以参考行业上市公司,例如做月子中心的大美股份(新三板),2017年的销售毛利率是27%。做婴幼儿产品零售和批发的爱婴室,2017年门店综合销售毛利率为24%。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现金流。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毛利率再高,到手的才算是钱,没有现金流的生意都是往里面“亏钱”。

二是人员招聘与管理;人员是服务行业企业的瓶颈。刚创业时候人少,人员可能不是问题。一旦业务快速增长,人员问题必然会暴露。一方面可能是你招不到合适的人,比如凯尔诺特对育儿师有特别的要求。招聘时,收到30份简历,筛选出5个来面试,最终只录取了2个,而这2个还要经过试用期考验;另一方面是公司人数一旦超过6人,内部沟通成本就会指数上升,如何管理员工,激发员工潜能,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这是每个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创业妈妈而言,太善良不行,不善良也不行。

结束语

创业不易,坚持有情怀的创业更不易。母婴童产业正是一个需要情怀来支撑的事业,也是着眼中国未来的一个产业。重庆的创业者可能没有北上广深创业者那么多资源,也很少得到关注,但踏实耿直的重庆精神以及创业初心"给孩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是最强的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