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爱读书(牛永超)

我的父亲爱读书

我的父亲爱读书(牛永超)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读书的习惯却伴随了他几十年。在今天这个连大学生都不爱读书的年代,这颇有点儿孔乙己那种“身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味道。

用父亲的话说,他勉强算得上是初中毕业。父亲和新中国同龄,上学的时候正赶上各种运动流行,他在教室里正经读书的时间很有限。父亲的功课很一般,唯独语文学得好。确切地说,是作文很好。每当老师拿他的文章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时,便更加激起他读书的兴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书籍相当匮乏。爷爷每周从学校回家,都会捎几张过期的报纸,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考消息》。一拿到报纸,父亲就如获至宝,吃饭的时候也是手不释卷,边吃边看。每次母亲要用旧报纸抿被子(把旧布用浆糊一层层地粘在一起,最底层铺上报纸,晾干后用于做鞋底),他都会千挑万选,仔细看看有没有值得保留的文章。

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父亲没事儿就翻看我的语文课本,时不时地问我一些字或词语怎么写。我那时感觉很不爽,因为他问的多是像“犄角旮旯”、“倒钩刺”等口语中常用到的字,也有一些是生僻字。我不愿承认自己不会写,就经常查字典,倒也记住了不少生字。等我初中毕业时,我的那本带有蓝色塑料封皮的《新华字典》,愣是被我们爷俩翻得面目全非了。

爷爷离休后,政府给他订了一份《老人春秋》杂志,里面有不少老年人养生的知识,还有一些治病的偏方。爷爷不怎么看,倒是父亲期期必看,并把里面实用的方子抄在一个本子上。那时,总有一些村民因为牙疼或者上火找他讨偏方。

由于父亲爱读书看报,懂的道理也相对多些。他不仅帮助村里人处理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邻里矛盾,或者是父子兄弟之间的家庭纠纷,也在我们家族的很多事务中做协调人。

爷爷做了多年的小学校长,却很佩服父亲的组织协调能力。我小叔的儿子出生待满月宴,爷爷提出由他来做总管,让父亲负责抓具体事务。结果不到半天,爷爷就忙得晕头转向,赶紧让父亲接管。爷爷后来还对奶奶说:“人家就有那本事,你不服不中。”

我的父亲爱读书(牛永超)

我爱阅读的习惯是受了父亲很大影响的。他不仅从不干涉我读课外书,还对我买书很支持。小时候,父亲给我买的较多的是连环画和故事会。我上大学时,不光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书,也把省下来的生活费拿来买书。

每次放假,我都要往家里带一些书。这可乐坏了父亲,我带回去的书他一本一本地读。对于那些外国文学名著,他有时还和我讨论一番。

我成家后,父亲第一次来我这里小住,就盯上了我的书架上的存书。当得知他相中的那些书是我爱人的书时,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对我爱人说:“我想看看你那几本十大元帅传记,保证给你保存好,等下次来了给你带来。”他说的那几本书我爱人早已看过,就很爽快地说送给他了。父亲听了后,激动得像个孩子,赶忙从书架上取下来,放进自己的行李包里,唯恐我爱人反悔似的。

我们曾连续几年订阅《特别关注》,父亲看了后感觉不错,每次走时都要带几本回去。母亲对此颇有意见,经常用揶揄的口吻说:“死沉死沉地,还要来回背!你是准备考大学还是考状元哪?”

他至今保存着我在大学期间买的所有书籍。我老家搬迁时,因为拆迁房地方小,很多东西都没法再要,连母亲出嫁时的旧家具也劈成柴烧掉了。然而,书和旧杂志父亲却一本也不舍得扔,自己骑着三轮车跑了几趟,都堆在床下的纸箱里。

父亲不仅自己看书,也经常给我的堂叔、堂弟们推荐好文章。他们也就总借他的书看。父亲不怕别人借他的书,但要求人家看完后一定要还。一旦有人借书很久不还,他必然要上门讨要的。

2010年年底,父亲因为血压高引起脑出血,之后便留下了后遗症,右手已不能完全张开。写字自然是不方便的,但并不影响翻书。

父亲病愈后,母亲主张他多活动,而不是长时间坐着。因而她对于父亲的两个爱好都很反感。母亲曾多次让我劝说父亲不要看书和下象棋。要说父亲的这两种爱好都不算是不良嗜好,但按照他当时的身体状况,确实是不宜久坐。可如果把他这两样爱好都剥夺了,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我一方面对母亲说,读书有助于锻炼大脑,不至于老年痴呆,另一方面又建议父亲在活动后卧床看书。

受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他阅读的书籍主要集中在文学和历史一类。他听说我主编的教材出版了,非要我送他一本。拿着我送他的那本《市场营销学》,他反复用手抚摸着封皮,高兴得直说:“你比我强,都能写书了。我回去一定好好看看。” 其实我知道,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兴趣阅读的。

我的父亲爱读书(牛永超)

前年冬天,父亲看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就提出让我给他买苏轼的诗词集,还要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按照他列的书单从网上订购,回家时带给他。母亲看到后,又开始数落:“家里现有的书你都看完了?又让闺女买!”父亲听了嘿嘿一笑:“我先看看,看不懂了给妞看。”

现在,他每年都要订两本杂志,一本是《老人春秋》,另一本是《特别关注》。我想:他大概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订阅报刊的吧?

一次,父亲在弟弟家看到几本名著,发现我的书架上没有,就建议我说:“霞那里有几本书不赖,他们又不咋看,你啥时候去拿回来看。”也许在他的心目中,几个子女只有我是爱读书的吧?

前一段时间,在弟弟的帮助下,父亲学会了使用微信。他听说我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要求我发给他看看。我发给他的每一篇文章,他都认真阅读,并和我讨论他的看法,有时还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父亲说,读我的文章,他从内心里有一种自豪感。对于我而言,能够得到父亲的肯定,也是一种让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也算是我们父女之间的默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