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扶貧工作隊吃派飯 駐村幫扶更精準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連日的陰冷終於轉為晴暖。10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桃花鎮朱家灣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李凌雲和隊員杜桂瑾、魏英傑又來到貧困戶宋玉慶家吃派飯。炕桌上擺的還像往常一樣,是蔚縣人最愛吃的黃糕和熬菜。“大爺這幾天感覺怎麼樣,好點了沒?”“大娘,做菜的時候千萬少放鹽,少吃醃菜,對心臟不好!”。李凌雲一邊吃著黃糕一邊不停地叮囑。幾個月前,李凌雲在吃派飯的時候瞭解到宋玉慶和老伴兒都有心臟病,檢查和治療都不方便,他和其他兩名隊員兩次聯繫醫生為這老兩口和其他村民做了義務體檢,對於兩位老人的身體,他們總是格外關心,吃派飯也來得勤了些。

蔚县:扶贫工作队吃派饭 驻村帮扶更精准

駐村工作組在農戶家吃派飯 唐寶生攝

吃派飯是下鄉工作隊的革命老傳統,從解放前後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工作隊下農村時,都被分派到農戶家中吃派飯,邊吃飯邊聊天邊作思想工作。後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吃派飯工作法越來越少見了。2018年以來,蔚縣縣委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在全縣229個駐村工作隊中推行吃派飯工作法,弘揚優良作風,掌握真實情況,有效推動精準幫扶工作落實。

蔚縣縣委書記梁昆介紹:在具體實踐中,蔚縣科學編排派飯順序,按照“貧困戶、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一般農戶、村幹部”列出派飯時間表,公開公示、接受監督,避免群眾有“嫌貧挑富、搞形式”的擔心;合理確定飯費標準,按照“不搞特殊、不開小灶、不給群眾添負擔”的原則,參照全縣農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確定每人每天飯費不低於20元(中午10元、早晚各5元);嚴格制定管理制度,縣駐村辦統一製作下發《派飯單》,工作隊每頓飯後足額繳清飯費,並由派飯戶在《派飯單》上簽字,定期查閱“一單一卡一簿”,用群眾滿意度檢驗吃派飯工作成效。

吃派飯當然不是簡單的吃飯,而是要讓駐村幹部和群眾坐在一張桌子上拉拉家常,感受農民疾苦,進行換位思考,增進同群眾的感情。縣扶貧與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李英英說:“在吃派飯聊天中,要求駐村幹部把農戶的家庭情況問到、全年收入算到、脫貧措施議到、突出困難找到。飯桌上發現問題、飯桌下解決問題。”

吉家莊鎮一村貧困戶宋義被列入危房改造戶,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同意進行危房改造。縣農牧局駐村工作隊在飯桌上了解情況,宣傳政策,耐心細緻地做通思想工作,幫助確定建房地點、協調水電等事宜。工作隊還幫助他聯繫購買了21只肉羊,耐心講解養殖技術,指導疫苗注射。通過一系列工作,幫助宋義轉變了思想認識,增加了脫貧信心。縣人民醫院駐草溝堡鄉曹子水村工作隊自己種菜養雞,經常提著蔬菜去群眾家裡吃派飯。時間長了,幹群距離拉近了,工作隊的車輛成了村裡人的物流採買專車,誰家需要捎什麼東西、誰需要搭車來回,只需要和工作隊說一聲,保準辦的妥妥當當。

相對於其他交流方式,在自家屋子裡、炕頭上邊吃邊談,村民們沒有約束感和顧慮,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一頓飯下來,心裡疙瘩解開了,幹群關係親近了,信任回來了。習總書記強調,精準扶貧“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吃派飯恰是將“繡花”功夫用在灶邊炕頭,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有助於精準施策、精準幫扶。通過與群眾一起做飯吃飯、一起涮鍋洗碗、一起飯後聊天,駐村工作隊對貧困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個人意願掌握得更加詳細,在扶貧措施、工作方向的把握上更加細緻到位,有助於精準施策、精準幫扶。

許多駐村幹部反映,最初是由村幹部領著到戶裡吃派飯,後來是工作隊自己前去吃派飯,現在則是派飯戶早早地等在工作隊駐地招呼他們“走吧,吃飯去”!縣人社局駐西合營鎮廣德村工作隊員劉鵬說:“入戶方知農民苦,派飯吃出魚水情。心與心在一頓頓派飯中越來越近,工作也越來越順利!”

吃派飯工作法推行以來,全縣各駐村工作隊累計吃派飯3400多次,收集各類原始意見建議8100餘條,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1500多個。

吃派飯工作法搭建了一個幹群經常性近距離交流的良好平臺,推動了精準脫貧工作,促進了幹部作風轉變,改善了幹群關係,樹立了新時期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許多經歷過上世紀吃派飯時期的群眾紛紛感嘆:“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