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不知道大家注意这个趋势没有,现在最火的节目不是综艺,而是民生新闻,或者是带着记录片气质的综艺,对,我说的是奇遇人生,但是今天不写它。

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只要逻辑在线,一定是国民话题度最高的#这一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青春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看得最清楚了#

当代生活这个编剧已经足够魔幻。

套用柴静的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鹅家有一档节目打着“人间戏永不散场”的slogan,就讲了一出出离奇的真实人生故事——

《和陌生人说话》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最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反正我是挺没东西看的。

《新西游记5》《奇葩说》和《心动的信号》最多只能拯救一个周末,日常每天回到家就开始苦哈哈地找东西看,一找就是大半个小时,前所未有地感觉到生命的消耗#还是推荐英剧#

《和陌生人说话》从名字就很妙了。

首先你能想到的是冯远征老师▼▼▼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算是蹭热度了*

然后看它正经得不行的物料冷静冷静,行,“说话”,那必然是个访谈节目。

前凤凰女主持陈晓楠跳槽鹅厂出任首席主持人的开山之作▼▼▼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最后,“陌生人”是一语双关。

既指陈晓楠此前并不认识受访者,他们是她的陌生人;更指普罗大众对受访者们的所作所为不理解,

受访者们就是大众眼中的“陌生人”

其实我一般并不爱看讲述小人物故事的纪实节目,它们往往会有一个问题,就是陷入了“吃人血馒头”之中。

受访者经历越是离奇,节目越好看,那结果就不叫“和陌生人说话”了,叫“我们一起来嘲笑陌生人说话”。

但陈晓楠的节目除外。

陈晓楠早期曾在凤凰卫视主持了16年的访谈节目《冷暖人生》,获称号,“真实电视女杰”。

那是她的风格塑成期▼▼▼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冷暖人生》尺度非常大,采访过高龄裸模、失独母亲、同夫同妻、越南新娘…

开播之初,有朋友给陈晓楠介绍了一个“小姐”,看看是不是做个采访。

她们约在咖啡馆见面,“小姐”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从被男友骗去MY,聊到自己主动选择这条舒适的路……陈晓楠觉得她的人生故事真好,希望能她能“来到灯光辉煌的演播室,和四个嘉宾一起聊她的故事”。

等她们道别后,陈晓楠再一次去找“小姐”时,她已经离开住所,换掉所有联系方式,消失在人海中。

2014年,陈晓楠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件事,她仍然很愧疚:

“那姑娘原本就不想接受采访,她只是想找一个人说说话,而陌生人最好,说说就是她的目的。”

此后,《冷暖人生》一直以平等的态度著称,平视受访者。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再后来,就有了题材更轻松更魔幻的《和陌生人说话》。

【平视】的优点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受访者愿意接受陈晓楠的采访。

第一季中“教科书式耍赖”事件当事人赵勇说的这番话,可能代表了受访者们能敞开心扉剥开自己经历的原因▼▼▼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不是因为节目的流量,而是因为陈晓楠不像其他媒体那样贴标签。

陈晓楠的访谈从来无问道德,不去judge,相反,她会关注对方的心理状态、情绪。也就是,你过得怎么样,好不好?

受访者得到了理解与尊重,观众也没有了在猎奇窥私的负罪感。

她进入腾讯后做的《和陌生人说话》第一季在2017年上线,豆瓣评分9.2,又名,《talk to her》▼▼▼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第一季里的故事,更多是和“悔”有关。

你可以看到亲口承认自己犯酒瘾时会丧失人性,抛弃爱情友情亲情的女酒瘾者。后来她为了自救,加入了匿名戒酒会▼▼▼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剥开多年前杀人回忆,在镜头前悔得痛哭流涕的刑满释放的男人▼▼▼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为了从“小颜”变成“颜哥”才犯罪进监狱的黑帮大哥,后来他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洗心革面做起了慈善▼▼▼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在他们身上能看到挣扎、焦灼、不安。而这些苦,又会和生活相互制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都在欲海里沉沦,难以脱身。

当代魔幻现场,不过是许多的“陌生人”在人性弱点的苦海中走得更深了一步。

而我们今天主要说说第二季。

第二季目前为止一共出了三个故事,有进步的是,它的核心更集中了。至少这三个聚焦点对准了同一个议题——

跳脱阶层

节目对准一些徘徊在时代主流边缘的人,前三集分别是跳脱阶层的心态三部曲:

贪/币圈人士

缺/PUA玩家

争/伊拉克雇佣兵

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堪称当代大型魔幻现场。

是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魔幻,快速、刺激、危险、挣扎、无奈。

币圈是在2017年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的,经过发酵后,你可能对这些词会更熟悉:割韭菜、智商税、接盘、梭哈…这些词经由币圈的话题进入大众视野,仿佛向外人透露了这个圈子一丝隐秘的疯狂。

“币圈”的币,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加密数字货币。币种除了大众耳熟能详的比特币外,还有莱特币、以太币等等。

对于常人来说,技术太过遥远,对【币】只需要认知:

利润比贩毒暴利

涨跌比A股刺激

币圈的赚钱模式和所有的资本交易一样,高买低卖,赚取差价。

关键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高,什么时候是低。这是币圈的刺激、痛苦、快乐的根源。

2016年,币圈“大佬”神鱼毛世行看准时机,卖掉了他手上的10万个以太币,一晚上就赚到了200多万。一家人都很兴奋▼▼▼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结果后来,以太币价格一路上涨,一度涨到单价1.2万元一个,而他卖的单价只有20元一个。

这相差600倍的单价让陈晓楠都惊了,假如神鱼能在以太币1.2万元/个的时候再把10万个币卖掉,那该值多少钱?

“20几个亿吧”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其实是没这么多的,我依据他的说法反复验算,顶多也就是少赚了1.2万×10万=12亿。

*吐一口血*

他虽然一副(好像)已经看淡的样子,但我们哪怕以今天已经比巅峰时期缩水了不少的以太币实时行情算,也就是1450元左右/个▼▼▼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神鱼卖的那10万个比特币,大概也有

1450×10万=1.45亿

而他在2016年卖出的200万,不过是零头而已。

这就是万恶之源,我们永远盯着自己错过的看。而在币圈,你真有可能不小心错过一个亿。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有一句被认为是马克思说的话赤裸裸道明了资本的逐利性:

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想要在币圈赚钱,并不需要冒绞刑的危险,更多的,是要看准时机、比拼人性。

这种暴利让各方人马都会进入这个圈子,想要搏一搏。

比如曾文(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曾文很直接,开门见山地就说自己属于币圈里的“韭菜”▼▼▼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韭菜”最初是币圈人士用来自嘲的一个词,比喻资金不断被收割,但又不断卷土重来的人。

韭菜嘛,割了又长,越割越长,生命力顽强。

曾文走过了一个典型的韭菜之路,他的开悟之路,就是不断被收割的旅程,但不同于我们预想的,他却乐在其中

26岁的曾文前半段履历是在各个零碎工种之间兜兜转转,人生似乎与币圈毫无瓜葛▼▼▼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2014年,将骗入传销组织进行所谓“资本运作”。

曾文将父母的六万元血汗钱投入传销,一年后,六万元变一千多元,他铩羽离开。

我以为所有最后真正离开传销的人都是带着悔和恨的。

但曾文的心态很有意思。

他自始至终没有怨恨过传销组织,当时就认为传销“是我的翻身之地”,“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他被传销骗得几乎身无分文,却也认为,传销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体验过了有钱的生活,以及,资本是如何运作的。

“要照着里面在外面做”

“不要去打工了”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这种心态就和,见过别人怎么骗钱之后,没想过被骗的痛苦,只记得人家骗得多容易、钱来得有多块。

也就是,他想从韭菜,变成割韭菜的人。

但路是那么容易走的吗?

从传销组织出来后的2015年恰逢互联网金融红红火火,曾文也投入互金大潮。他先是去薅P2P的羊毛,有样学样地在网上建立了千人群。

P2P新用户注册送20元资金,曾文推广让人注册,从中抽佣,每天以此能赚两三百▼▼▼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同时,他也参与了“互助资金盘”。

一个能做到三天45%的收益的项目,假如投入3000元本金,过了三天就能连本带息收到4350元。

看到这里你会好奇——多出来的“收益”是谁出的呢?

“另外的人。”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前期加入的人都是赚钱”,“只有最后的人才亏。”

“前期都能运转,后面泡沫大了,就运转不过来了。”

显然,这种打着“互助”旗号的“资金盘”本质上是一个庞氏骗局,它打了个时间差,用后来的人的本金,充当前人的收益,一旦再往后泡沫涨大没人接盘,那么最后加入的人将血本无归。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钱放在那儿并没有创造价值,又怎么能合理地增值,这不是很明显的骗局吗?

但曾文没有想过这个来龙去脉,他也不想去想,他“就知道它能赚钱,能比打工赚更多的钱”。▼▼▼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更多的钱”是指,他之前既为“资金盘”做推广,也把钱投进了很多“资金盘”,前后赚了20万。

当他投的第一个“资金盘”的网站关了,他一点都不慌,“这个倒了又做另外一个嘛”,丝毫不怕自己连本带息折了进去。

曾文当然知道这种资金盘随时可能崩,他就是想趁机捞一把收益,然后赶在“资金盘”崩盘之前连本带利提出来。

一个典型的赌徒心态,“看谁跑得快”▼▼▼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起先,他不仅赚到的钱悉数打了水漂,还欠了30万的外债。

2017年,为了翻身,他又借了5000元加入币圈。

结果赚到了120万元。

又在一个晚上,从120万元,财富再度归零▼▼▼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所以听他打电话聊微信是很魔幻的,一个住在三四线城市简陋出租屋、中饭只吃一碗辣椒炒肉的中年人,张口闭口都是几十万流水,120万就像是120块一样轻飘飘。

这是他给自己营造的“比打工更赚钱”的假象。

像曾文这样拿韭菜当事业的人还好,赌徒心态更重的大学生刘珂(化名)是根本笑不出来的。

刘珂在大二时对币圈几乎毫无了解,拿着勤工俭学挣来的三千元冲入,心态是:

亏了就拿出来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起初,在波动中他及时收手,5天时间里,3000元本金变成了17000元。

他开心坏了。

但没过多久,比特币赚到的17000元不仅血本无归,还赔上了一万元学费。

这时候就不是“亏了就拿出来”可以解决的事了。第一这威胁到了他的正常生活,而他若是想不受一丝亏损地回到正常生活,也只有币圈这一个途径;第二,他不甘心。

于是,刘珂找网贷借了一万元当作保证金,开了20倍杠杆做比特币期货▼▼▼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杠杆一大,赚是能赚20倍的利润,但是赔掉本金保证金也是20倍的风险。只要比特币价格稍一波动,波动幅度就会放大20倍,账户很容易爆仓。

此时,如果刘珂不追加保证金扛过去,那么前序投入的一万元保证金就会化为沉没成本。

保证金果然不够用了,但同时网贷又需要还钱。

于是刘珂找父母求助,每日辛苦卖早点谋生的父母,又拿了4万元的积蓄让他还网贷。

而他仍然将钱投入币圈

最终4万元化为乌有,网贷也还不上,欠下十几万外债,刘珂离开学校,前往柬埔寨赌场打工躲债。

一般电影拍到这里,会切个“几年后”是刘珂辛苦还完,或用一种风险更大的方法还钱的镜头。

但现实往往更让人绝望,刘珂一个语言不同不会技术的大学生在柬埔寨根本活不下去,在街边游荡几日后还是打给家里让父母给自己买张回程机票。

回来后,他继续在币圈浮沉。

访谈刚开始时,刘珂正在试药▼▼▼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记者问,“你不害怕吗,做试药?”

刘珂答,“你如果到我现在这个状况的话,你也会考虑的。”

像刘珂这样把所有身家全盘投入买币的行为,用币圈说法叫作“梭哈”,非常常见▼▼▼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梭哈的人往往会互相鼓励,用暴富神话催眠自己,反正已是烂命一条,“万一成了呢?”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但是往往梭哈后失败的不只是物质上的从头再来这么简单,更难接受的是心理上的重创,能将一个人对前途的希望尽毁。

所以,炒币失败自杀的人比比皆是。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你说,币圈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和陌生人说话》第一期《发财梦》从币圈上、中、下游来介绍了一波币圈生态。

你会发现,这个看似高大上的金融+技术圈子,可能与金融、技术的交集只停留在上层,它更多承载的是底层玩家的翻身梦,他们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翻身。

对于从技术入手,早已通过数字货币实现财富自由的金字塔尖玩家神鱼毛世行来说,数字货币是信仰▼▼▼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而对于像曾文、刘珂这样的底层玩家而言,他们甚至不需要知道数字货币交易其中的原理▼▼▼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甚至根本不相信数字货币有光明的未来▼▼▼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一句大实话可以总结币圈大部分人的心态:

“我只是跟着趋势,我要在里面分一杯羹。”

之所以说《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是当代大型魔幻现场,是因为哪一个受访者不是顺着趋势,想要在这个时代分一杯羹?

小镇青年林晨,为了得到女孩子的青睐,苦学PUA技巧,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个人,最终成为一代“渣男”,阅女无数。

在他眼里,感情像是游戏又像是演戏,像是有剧本一样,他可以在感情上操控女孩:他要女孩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快乐。

甚至于,演戏演久了,他逐渐失去了人与人正常的情感交流能力,他所有的第一反应都是套路化的。

比如节目组来请他,他提出——你游戏比我厉害的话我就来▼▼▼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用术语来说,这叫“设门槛”,是不是一下你的兴趣就上来了?

PUA的套路快速又高效,但好像上钩的对象越多,林晨就越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他清楚知道,那些女孩们爱的不是他。

当他鼓起勇气抛掉一切套路用最原始的自己去追求对象的时候,别人还是理都不理他——这几乎让林晨崩溃▼▼▼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他一直嚷嚷着要当最强王者,到头来发现,强的是套路,和他本人没有半点关系▼▼▼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还有身无长技的小混混白晓保,干脆就把命撂在血里,去伊拉克当了四年的雇佣兵▼▼▼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生有高额佣金,死也有四百万保险▼▼▼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每个人都为了分享到时代的这一杯羹,选择了一条魔幻路径。

纵观之下,你会发现如此出位的根源:

他们不太优渥的原生阶层

是唏嘘,也是无奈,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上是不得不为之。

币圈“韭菜”曾文出生于江西农村,14岁外出打工▼▼▼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前“雇佣兵”白晓保出生于陕西,父母收入来自于打工,初二时他就因打伤老师被劝退而辍学▼▼▼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PUA玩家林晨出生在一个小县城,父母收入源于摆地摊,上大学之后他的家境在同学的对比下更先穷困▼▼▼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他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有大概率成为世俗意义上的loser,而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所谓的阶级上层,便想着快速摆脱自己阶层的命运,成为“人上人”。

他们是命运的困兽,一心想要冲破樊笼。

可是阶层哪里是那么轻易跨越的呢?

​所以就会走歪路。于是你就看到了这一副副魔幻的众生相。

币圈的故事是贪。

贪财,心中欲壑难填,老实打工满足不了胃口,一次次用尽全力下赌注,不怕满盘皆输,只怕没有出头之日▼▼▼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PUA的故事是缺。

缺爱,所以把自己伪装成另一个人求爱,结果越求越缺,因为不确定到底对方爱的是自己还是幻象,最后连爱的能力都失去了,而自己也鄙视自己▼▼▼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雇佣兵的故事是争。

争一口气,争着拿命换钱,争着在枪林弹雨中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混球▼▼▼

和陌生人说话,真正的真人秀

说了那么多,《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将每个人的故事展现得如此含情脉脉,是不是在给这些为了跳脱阶层而游走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人洗白?

我觉得恰恰相反。

你看这群受访者,骗爱的更缺爱,求财的更无财。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欲望、痛苦、挣扎都在熊熊燃烧,得到了所谓的“报应”。

这本已是最灼心的结局。

陈晓楠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出了她做这些边缘人群故事的初心:

“我不怕人物小,只要够丰富,只要够真实。我很喜欢一句话,‘大人物当小人物做,小人物当大人物做。’虽然小人物选题在传播时会很吃亏,但我早就跟自己的野心和解了,我想要的就是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踏踏实实地做出人生常态的丰富滋味。”

归根到底,我们喜欢看《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就在于这点“人生常态的丰富滋味”。

这部综艺里每一个人的故事被拍下来,都会是部极具反转的现实题材电影。

这片土地并不缺魔幻现实,更不乏“陌生人”。而在这个“他人即地狱”的时代,本来“陌生人”们就承载了太多的不理解,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流量、目光,而是善意和支持。

这是陈晓楠《和陌生人说话》所能给予他们的力量。

而对我们来说,听“陌生人”们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悲欢离合,看他们受到人性的弱点制约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又反过来怎么影响他的一生——

从而照见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人间戏很苦,但求彼此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