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農產品品牌,不走尋常路!

現代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發展遠景。在此背景下,創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為提升農產品市場形象,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誤區一初級農產品不需要品牌

從國內市場來說,長期以來,“重數量輕質量”的經營意識根深蒂固,特別是一些小零售店內的農產品,基本都是從傳統手工作坊製造出來的,根本沒有什麼質量和技術要求,只注意蔬菜、水果等產品的新鮮度,很少去對品牌有什麼特殊的注意。不少人認為,只有進入工廠經過生產工藝加工後的產品才是真正的“商品”,而在田間地頭的產品就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如果誰買個豆角還要看品牌就會成為人們嘲笑或議論的話題。這些都已經在無形之中影響到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實力。

如何破題?

現代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和美好的發展遠景。在此背景下,創建品牌、培育名牌已成為提升農產品市場形象,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打造農產品品牌,不走尋常路!

誤區二農產品同質性強,很難差異化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同農產品的品質差異相距甚遠,即使有兩種品牌的農產品都能達到國家相關的質量標準,甚至符合綠色食品標準,仍可能存在很大的品質差異,如風味、質地、口感等。這些差異是消費者無法用肉眼識別的,消費者也不可能在購買之前都親口嘗一嘗。所以,消費者就需要有容易識別的標誌,這一標誌只能是品牌。中國很多生產者對於如何提高產品品質根本無嚴格意義上的實質性舉措。生產方式仍然沿襲以往的散戶經營,化肥、農藥的使用仍無標準可言,產品上市也沒有什麼包裝。這類品牌且不說是否符合健康環保標準,單外表就讓人無法識別,只能憑商販口裡的大聲吆喝。不要說走出國門賺取外匯,就是在國內,這類產品的市場前景也讓人擔憂。

如何破題?

農產品多以入口的食品形式出現,而農產品的同質性也比較突出,所以,農產品的品牌運作首先要在農產品的“特”字上做文章,通過農產品的差異化凸現與眾不同。

天然的識別外表結合農產品自身的食用價值必然會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為農產品走入市場開啟綠燈,成為助推農產品品牌運營的“加速器”。品質獨特主要指農產品因地理生長條件不同所形成的品質差異,表現為農產品色澤、風味、香氣、外觀和口感上的差異。這些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需求偏好。

而品牌最基本的功用就是要體現與其他同類產品的差異,以便於消費者選擇,也便於生產經營者保護自己的利益。


誤區三農產品的名字應當通俗易懂,越土越好

視國內眾多農產品的命名,發現它們都存在著很強的隨意性、片面性和地域性,命名俗氣,缺乏文化品位。也有一些產品命名沒有經過科學研究,貪圖方便,講究好聽而不易記。


誤區四包裝極端化——過於講究或過於粗糙

目前農產品的包裝表現為三等產品,一等包裝:包裝的外觀過於精美,文字圖案對產品的實際功能過分誇大,其內容少、小、劣、黴,這很容易會給消費者帶來失望;包裝的材質過於奢華,成本較高,給消費者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另一種表現是包裝過於粗糙,即所謂的“一等質量,三等包裝”。沒有美感,沒有視覺衝擊力,難以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主要表現在一些包裝的材質太差,顏色過豔或過暗,容量或體積傻大笨粗,包裝上的文字和圖案雜亂無章等。

如何破題?

包裝在眾多因素的作用下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產品營銷工具。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以及在零售店貨架上的相互搡擠,都意味著包裝必須執行多項銷售任務,包括從吸引消費者注意新出的產品,直到促成一次銷售為止。農產品營銷更是如此,好的包裝能夠引起消費者對企業或其品牌的立即確認,許多企業已認識到了包裝的這一重大作用。

但由於農產品企業就業人員整體素質有限,人才比較匱乏,致使很多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和管理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很多農產品的包裝還不能成為品牌增值的有效手段,甚至經常出現“一流品質三流包裝”的尷尬局面,直接影響了品牌的推廣。因此,農產品企業一方面應通過吸納人才,另一方面要善於同高水準的專業包裝設計機構合作,促進企業包裝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打造農產品品牌,不走尋常路!


誤區五綠色產品名牌認證會增加生產成本

不少企業對綠色健康的品牌認識不足,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創農業名牌的措施不夠得力,並且擔心名牌產品認證會增加生產成本。

打造農產品品牌,不走尋常路!


誤區六終端只是促銷,與品牌無關

品牌的知名度要靠銷售規模來體現,而銷售規模要靠銷售渠道的運作才能實現。搞好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加強對銷售渠道的開闢和管理,形成一個通暢的、高效的銷售網絡,消除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分離,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費平臺,是農產品推廣的重要工作,也是農產品品牌創建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

如何破題?

增加對品牌產品的宣傳投入,塑造品牌形象,打響知名品牌是農產品品牌運營的關鍵一環。因此,農業企業要善於利用媒體廣告以及博覽會、招商會、網絡營銷、專題報道、展銷會和公共關係等多種促銷手段,進行品牌的整合傳播,提高公眾對品牌形象的認知度和美譽度,做強做大農業品牌。同時,要使傳統農業的單一生產功能向綜合功能發展,展示生態、旅遊農業之路,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要重視現代物流新業態,廣泛運用現代配送體系、電子商務等方式,開展網上展示和網上洽談,增強信息溝通,搞好產需對接,以品牌的有效運作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擴大知名度。


打造農產品品牌,不走尋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