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放水,嚴控樓市,房價這次熄火了?

貨幣放水,嚴控樓市,房價這次熄火了?

年中,樓市上演了一幕幕反轉劇。

央行大放水,房價又要起飛了?

中央用“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這八個字,為未來的樓市定調。

有地方已撐不住,樓市調控將鬆懈?

住建部下達指令:對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上海首套房利率下調,刺激購房者入市?

工行農行否認下調上海首套房貸利率,嚴格執行差別化信貸政策。

國家對於樓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那麼,穩和降之間到底有多遠?

房價穩住的多個城市,事實上已經了。

[壹]

央行5000億元流入市場,你卻告訴我和樓市無關?

經濟下行—刺激政策出臺—貨幣放水—樓市大漲,我們似乎習慣了房地產拉動經濟的邏輯。

因此,當內有去槓桿和經濟下滑的苗頭,外有中美貿易戰衝擊時,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樓市調控又要鬆綁了。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卻釋放了一個異常重磅的信號: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而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官方的說法一直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雖然只是少了“過快”兩字,但其中的含義卻有天地之別。

意思很明顯:以前,房價還允許漲,但要慢慢來;現在,堅決不能再漲,否則就問責。

此次中央異常堅決地強調遏制房價上漲,是為了防止去槓桿力度趨緩的背景下,資金再次進入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價上漲。

只要堅定地進行房地產調控,在一個大範圍實施“限購、限售、限貸、限價”的市場,流動性幾乎被鎖死,即便貨幣放水,又會有多少資金能流入樓市呢?又有多少資金能短期獲利出逃呢?

更大的隱憂是,在本輪房價大漲之後,居民槓桿已經加不動了,樓市聚集了風險和泡沫。這也意味著,房地產這把夜壺短期內沒法再用了。所以,雖然放水了,但是不能流到樓市去。

不放水進樓市,那資金將流向哪裡呢?

[貳]

目標是,大基建

政治局會議指出,“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投資)中,出口受貿易戰影響,不確定性較高;消費增長是個長期過程,無法短期見效;所以,就只剩下了投資。

投資包括房地產、製造業、基建。

房地產首先被PASS掉,製造業還需要韜光養晦,能夠立竿見影的只有基建。

基建,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8月初,中鐵總公司人士確認“2018年鐵路固定投資額將重返8000億以上”。

8月10日的《經濟參考報》報道,交通部正在研究補短板政策措施,數萬億項目待發。

呼之欲出的“大基建”項目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官方版本,但揚帆起航就在眼前。最近一個月,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分別赴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地開展基礎設施投融資實地調研。

此次基建刺激經濟的基調是: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要精準聚焦。

一邊貨幣放水,一邊嚴控樓市,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的調控思路。

但放出的水,真的流不進房地產嗎?

[叄]

事實上,貨幣越寬鬆,樓市調控就越緊。

7月5日起,央行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約7000億資金。

7月23日,央行開展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對沖當日1700億元逆回購到期量後,實現淨投放3320億元。

同樣在7月份,全國樓市調控超30次。年初至今超220次,調控強度前所未有。

目的就是,嚴防流動性再進入樓市。

可以預見,哪裡有房價再不聽話敢上漲,哪裡必將招致調控。葫蘆和瓢,將被一起牢牢摁住,誰也不能起來。

這次調控週期,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長。

開發商,別對賭調控週期,現金流為王,否則可能被洗牌。

投資客,別想著火中取栗,降低槓桿率,否則可能被爆倉。

剛需們,別指望樓市崩盤,抓機會上車,否則可能再錯過。

調控路徑已經發生變化,你還在等待昨日重現?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對叢林法則有過經典論述: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種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種群,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積極反應的物種。

- END -

微信號:zhaomeng1976(驗證時請標註實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