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套叠有什么表现?

jessica宣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首位。肠套叠多见于小于2岁婴儿,以6~12月龄最多见;婴幼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

肠套叠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物,个别较小婴儿临床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首发症状为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很快进入休克状态或以大量血便及休克就诊。在病情晚期,腹胀,右下腹空虚,腹部包块也不易查出。有报道:肠套叠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物4项症状同时存在的患儿仅为60%~70%,约有10%一15%的病例就诊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些病例在发病早期仅见腹痛或呕吐,不见血便、腹部包块,很容易被误诊为肠炎。因此,4项症状之中有1~2项者,或伴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的病例,要高度怀疑肠套叠的可能并及早进行腹部B超或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儿科医生鲍秀兰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急腹症。所谓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内,形成肠梗阻。举个例子,就像是钢笔笔杆插进笔帽里的样子。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为啥捏?因为婴幼儿的消化道发育还不成熟,消化功能较差,如果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肠道负荷更重,诱发肠蠕动紊乱,就会导致肠套叠。肠套叠往往来势汹汹,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不过,导致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寄生虫病,胃炎,肠炎等都有可能,所以是不是急性肠套叠,要看孩子是不是有这样四个症状。

1、阵发性哭闹:阵发性较有规律的哭闹是肠套叠的重要特点,大多数患儿突然出现大声哭闹,有时伴有面色苍白、额部出冷汗,持续10-20分钟后恢复安静,但隔不久后又哭闹不安。

2、呕吐:哭闹开始不久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乳汁或食物残渣等,以后呕吐物中可带有胆汁。如果呕吐出粪臭的液体,说明肠管阻塞严重。

3、果酱样血便:病后6-12小时,患儿常会排出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轻者只有少许血丝。

4、腹部肿块:在肠套叠的早期,当孩子停止哭闹时,可以仔细检查他的腹部,能发现腹部有肿块,呈向肚脐部轻度弯曲形状。如果用手摸,可以在他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个有弹性、略可活动的膜肠样肿块。

患儿也不一定所有的症状都表现出来。个别孩子可能没有呕吐或便血等症状,但绝大多数患儿都有阵发性哭闹。为了不耽误治疗,家长对阵发性哭闹超过3小时以上的婴儿,尤其是有腹泻、感冒或饮食改变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送医过程中需注意:立即禁食禁水,以减轻胃肠内的压力;不能用止痛药,避免掩盖症状,影响诊断;在途中,家长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呕吐物、大便的次数、量等,使自己在向医生讲述病情的时候做到尽可能详细。


急救医生贾大成


宝宝因为肚子痛而哭闹是常有的事,但肠套叠和肠绞痛还是有本质区别,处理方式也完全不同。

一、什么是肠套叠,有什么表现?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另一段肠管里,从而造成肠道梗阻不通畅。这是3-6月婴幼儿发生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绞痛,表现为宝宝一阵一阵的哭闹,脸色苍白,双拳紧握,同时不吃东西。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又恢复正常,可以继续玩耍。但如果肠套叠未得到及时解决,可表现为孩子活动减弱,嗜睡,多数宝宝在6-12小时内还会排出草莓果酱样大便。轻轻抚摸宝宝的肚皮是还能感觉到腊肠样包块。

虽然个别肠套叠可以自行缓解,但大部分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处理。特别是4-10个月的孩子。48小时去医院确诊并处理,能使肠管及时恢复。

二、什么是肠绞痛?与肠套叠有什么不同?

肠绞痛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腹痛,常发生于3个月以下的儿童。

发生原因有喂养不当,比如过度喂养、频繁打嗝、吞咽空气等;牛奶蛋白或乳糖不耐受;宝宝消化道功能不成熟,不能有效吸收碳水化合物,导致肠道产气增加等。

所以,跟肠套叠不同,孩子出现肠绞痛一般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没有先兆,发作时间可能几分钟到几小时。但发作期间孩子精神状态、吃奶、睡眠等正常,生长发育也正常。一般也不需要特别的处理,随着孩子排气和排便,这种绞痛症状就会消除。


儿科医生欧茜


  肠套叠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导致肠梗阻的急腹症,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是导致婴儿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那宝宝肠套叠有什么表现呢?

  肠套叠一般是突然发病,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哭闹情绪明显,患儿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总是阵发性哭吵,间歇期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随着病情发展,孩子会呕吐,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呕吐后全身扭动,屏气。

  宝爸宝妈一定要留心观察,如果2岁内的宝宝出现以下症状,考虑可能是肠套叠,尽快去医院急诊科进行处理,防止引起肠坏死。

  1.宝宝腹痛、哭闹,肚子痛是肠套叠发生时的最初表现症状,大部分宝宝会阵发性地哭闹,有的宝宝会缩住双腿,或者用手抓腹部位置,脸色发白。

  2.呕吐和便秘,宝宝在哭闹时伴有呕吐;肠套叠会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所以,肚子痛并且没有大便的宝宝,父母应提高警惕。

  3.自行检查发现腹部包块。如果家长让宝宝平躺或者坐着,在宝宝的右肋缘下面或肋上摸到包块,考虑是肠套叠。

  4.宝宝有果酱样的血便提示肠套叠发生时间已经超过8小时,可能已经导致肠管受压坏死了,要及时送往医院急诊科进行处理。医院处理,通常是即刻行空气或者钡餐灌肠诊断和复位,复位成功后需口服炭片,观察其排出情况;病情很危重的宝宝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肠套叠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婴儿为高发人群,其中以4到10个月的宝宝居多,就诊不及时可能会造成缺血性坏死或穿孔,甚至危及生病。那么,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小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急救措施怎么做?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原本相邻的两节肠管,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其中的一节进入了另一节的肠管内,导致肠道空间狭窄,该部分的内容物难以有效地循环。婴儿是其高发人群,尤其以4到10个月的婴儿居多,2岁后这种疾病会伴随着宝宝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春末夏初的患儿最多。

引起肠套叠的原因

肠套叠属于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常见。该病症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原因

4—6个月左右,宝宝的肠道开始接触母乳以外的刺激物,大量的辅助食物会使得原有的肠道环境改变,引起功能紊乱,肠套叠就很容易找上宝宝。

2.回肠和盲肠生理特性

回肠和盲肠叠套现象会在多数宝宝身上出现。相较于成人的回盲肠直径比例(1:2.5),新生儿仅为为1:1.43,且肠瓣肥厚,游动性极强,可导致回肠嵌入盲肠达1厘米之多。肠道很容易因为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出现肿胀等情况,从而引起肠瓣移动,牵拉肠管,导致套叠的出现..

3.病毒感染

病毒会导致肠道机能失调,一旦受到如内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侵袭,肠叠套出现的机率极高。

4.肠道痉挛

痉挛是宝宝肠道常见的现象,此时原本按照节律蠕动的肠道会失灵,可出现过快或逆蠕,很容易引起叠套。

5.神经失调

部分孩子出现肠叠套可能是由于控制肠道的神经失调引起的,这些孩子的交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故障。

6.遗传因素

一些宝宝的肠套叠,有可能来自家族的因素,父母或者近亲亲属曾患病,那么宝宝患上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肠套叠的类型

根据肠套叠的发病人群和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此外套叠的发生区域极为广泛,几乎胃肠等所有部位都有可能出现。

1.小肠型

空肠、回肠是小肠的两个重要段落,因此就像自由组合一样,此处的肠叠套,会有空肠和空肠嵌入、回肠和回肠叠套、空肠和盲肠嵌套。

2.回盲型

急性肠叠套的一个元凶就是回肠和盲肠的嵌入,以肠瓣为嵌入点。

3.回结型

结肠从回肠的末端套入,但是阑尾不进入。

4.多发型

在一段肠管的不同位置出现多个叠套现象。

肠套叠的危害

肠套叠在小儿时期是急性病,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要立刻带孩子去医院治疗,不然会给宝宝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中毒

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受到威胁。

2.后遗症

幼儿肠道出现套叠现象,如果就诊不及时,可能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叠加的肠壁血流难以流通,时间久了,可能坏死或者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现,即使宝宝日后缓解了这些症状,一旦病毒入侵,也有复发的可能。

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

1.哭闹

宝宝哭闹具有阵发性,哭闹过后会恢复安静。肠蠕动是叠套的助力,它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一旦肠蠕动开始,孩子就会哭闹,此时宝宝会用拒绝进食、手脚乱动等表达痛感,当蠕动波结束后,宝宝便会停止哭闹。

2.呕吐

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腹部肿块

部分肠道会因为叠套出现隆起,初期,肿块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后期肿块变得不明显。

4.大便异常

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道出现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宝宝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症状,其分泌的液体与肠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异常。

5.全身异常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肠叠套,到了后期,宝宝的情况会异常危险。孩子的神经受到损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等症状。其中腹膜炎是病变的先兆,孩子会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方法

一些孩子肠叠套的症状不明显,有些症状难以和其他疾病分开,因此为了提高确诊的准确性,可采用以下诊断方法。

1.利用仪器

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在超声波的扫描下显现,小儿肠叠套隆起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通过对腹部的扫描,其影像可以清晰地呈现。

空气灌肠也可以检测肠套叠的有无,医生会先用仪器给孩子腹部做个全面的“透视”,此外还要观察气体在肠道内受阻形成的影像。

2.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急性痢疾:夏季患者最多,可伴有高烧、腹泻等出现,也会有便血,但是通过B超看不见肠叠套的影像,腹部没有肿块,但是严重者可带动肠痉挛,引发肠套叠。

急性小肠炎:患者会上吐下泻、腹胀,粪便为血水样,腥臭,严重者呈现咖啡色,高烧不断,病情恶化较快,可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腹型紫癜:患儿可出现腹痛及呕吐,并且是阵发性的,腹泻时排泄物有血,有时由于肠管出血肿胀,在右下腹可摸到肿块,可伴有肠套叠。

梅克尔憩室出血:发病时便血量很大,严重会休克。患者感觉不到腹部疼痛或只有轻微的痛感,但可引发肠套叠。

蛔虫性肠梗阻:幼儿腹部会有痛感,也是阵发性的。在肚脐中有肿块,粪便中血较少,驱虫不当是其主要诱因。

通常疾病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小儿肠叠套也不例外,这两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对象,各自的操作方法。

刚出现肠道叠套症状的小儿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此时孩子没有出现脱水,腹膜炎等危险情况,惯常采用的方法是空气灌肠复位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疗法主要利用特制的注气机,从结肠处入手,通过肛门向小儿体内注入气体,气体不断推压叠套隆起处,直到其退到盲肠处消失为止,此时可听到患儿体内水气流动的声音,当腹部突然隆起时,说明原有的肠道已经恢复。操作结束,当气囊拔出后,孩子的体内会排出很多血便和臭水,孩子也没有哭闹等症状了,原有腹部肿块也没有了。

非手术治疗无法治愈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术前要缓解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脱水,发烧等,治疗过程时要进行麻醉。手术可以直接操作肠套叠部位,此时医生会检查肠壁有无坏死,如果有的话进行切除,否则就手动帮助肠道复位,期间可利用热敷的手段,多次复位。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和急救

孩子肠道出现套叠除了肠道的生理和少部分遗传因素外,其他诱因可通过日常护理得以避免的,减少病症的显现。

1.饮食合理

小儿摄取的食物量要合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对胃肠运转不利。孩子进食辅助食物时,根据其肠道的吸收特点进行,以免消化紊乱,此外孩子冷暖也要注意,可减低孩子胃肠痉挛的出现。

2.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妈妈担心孩子体内会有蛔虫或者寄生虫等,就给孩子吃药物,如果用药不当,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因此给孩子做过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在用药,以免带来危险。

3.发现苗头立即就诊

肠套叠如果遇到诱发因素,可能再次出现,家长要注意了。当以往的症状重现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不定时发作是急性病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这些疾病在小儿身上的反应,即使宝宝很健康,一旦有肠叠套的危险信号,一定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了病情,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


心连心好月嫂


一直以来健康的婴儿突然开始大声哭闹,看起来肚子痛得很厉害(双腿向腹部屈曲),3~4分钟后安静下来,过一会儿又开始哭叫。肠套叠往往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发病。

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就可以断定是肠套叠。这种症状持续12小时后,婴儿的脸色变得苍白,昏昏沉沉,筋疲力尽,上面特有的哭闹方式也没有了。

如果开始出现这种灵症状,妈妈能马上怀疑是肠套叠,尽早就医,宝宝甚至不需要手术就能痊愈。


肠套叠发病早期和晚期的症状

早期症状

阵发性腹痛发作不久便发生呕吐,开始吐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吐黄绿色胆汁;约85%的宝宝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样的血便;腹部摸到腊肠样肿块。、

提醒:
在发病30分钟以内,第一目击人必须想到肠套叠的可能性。实际上,妈妈和最初看病的医生往往没注意到是肠套叠,等病情恶化后出现肠破裂,引起腹膜炎后才将婴儿送到外科。

晚期症状

吐粪便样液体;并发肠坏死和腹膜炎,常有严重脱水、高热、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猪猪侠朱茜


肠绞痛是指3到4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出现突然性大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能是阵发性的发作,哭的时候,婴儿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喝奶都不能缓解,而最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者排便停止,这种现象统称为肠绞痛,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之中最常见的,常常发生在夜间多半发生在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

不同于肠绞痛儿童,肠套叠的孩子会出现呕吐便血,便秘等现象。

从两个月到两岁的宝宝都可能,发生急性肠套叠,特别是胖嘟嘟的宝宝感受肠套叠的青睐。

怀疑宝宝是肠套叠,就及时直接去外科挂急诊,不要去消化科或普通外科挂号,因为,肠套叠是激战,挂外科急诊,能够争取时间尽快处理,减少宝宝痛苦负责,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肠套叠的苦恼不同于长脚痛,孩子会,坐著双腿,双手抓腹部,脸色发白,额头出冷汗。还会在喝完奶以后呕吐,在宝宝右边的腹部可以摸到包块,肠套叠发生的8到12小时以后,宝宝会出现便血的情况,大便多少暗红色想过将呀,这种情况说明肠管的黏膜已经处于坏死的边缘了,肠套叠还有可能将把我的肠子吐出去,从而发生便秘,所以宝宝肚子疼,有没有大便,就要提高警惕。


小兽妈妈


肠套叠是一段肠道套入另一端肠道导致的,宝宝发生肠套叠时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并剧烈的哭闹,身体呈蜷缩状。妈妈给宝宝按摩腹部只会加剧疼痛,并不能缓解。随后可能会出现果冻状血便。儿外科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可对肠套叠做出初步判断,B超能够协助确诊。肠套叠可通过气灌肠或手术纠正。肠套叠属于婴幼儿阶段的特有疾病,且大多不会伴随发热,发病率并不高,发生肠套叠时妈妈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一般宝宝出生后3周开始就可能出现肠绞痛的症状,如突然大哭或频繁哭闹、睡眠不安、胀气排气多、吐奶、排便费劲或大便偏稀等,还有些宝宝在妈妈帮他按摩腹部的时候表现出抗拒甚至哭闹加剧,或喜欢翘腿、放屁……婴儿肠绞痛是常见的发育问题,一般在宝宝4-6个月后会逐渐改善。


吴明凤35028109


肠套叠是指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为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多见于2岁内的宝宝(不过新生儿宝宝较为罕见),男宝宝发病率高于女宝宝,发病具有季节性,春秋季多见。该病常伴发于中耳炎、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出现肠套叠,主要有以下表现:

腹痛:腹痛的特点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宝宝烦躁、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拒绝进食、出汗,腹痛时宝宝身体呈屈膝缩腹状态。腹痛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会有所缓解,不再哭闹不止、烦躁不安,转入安静或睡眠状态,时隔10-20分钟后再次发作。

呕吐:哺乳阶段的宝宝一开始呕吐物为奶水、奶块,已过哺乳阶段的宝宝一开始呕吐物为食物残渣,之后呕吐物中可含有胆汁,晚期呕吐物可为粪便样液体,此时说明肠管已经出现梗阻了。

血便:血便为肠套叠重要的症状。一开始宝宝大便可能正常,之后大便变少,甚至表现为无便。绝大数宝宝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的大便为果酱样粘液血便,或者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腹部包块:多数患儿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稍微可以移动;晚期患儿发生肠坏死或是腹膜炎时,会有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的表现,不太容易摸到肿块。

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还好,体温也正常,没有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情逐渐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者是腹膜炎时,全身症状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甚至昏迷以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小儿急症,因此如果宝宝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或者是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触摸到腊肠样肿块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宝宝的病情。


睿爸育儿


肠套叠两种表现的症状(腹痛、呕吐)及体征(腹部包块、直肠出血)有助于诊断婴儿或儿童肠套叠,但诊断所需的是腹部绞痛史,对于婴儿来说,这点不容易确认。其他症状或体征通常有助于确诊。

肠套叠发生后,肠道阻塞,肠道蠕动会变的很强,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常常合并呕吐。

稍大的宝宝可表达自己肚子痛,较小宝宝一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感受,通常出现躁动不安、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不让碰肚子。

当阵发性哭闹(疼痛)过后,宝宝显得「安静些」时,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差、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父母千万别以为宝宝安静了就没事,若套叠不解除,下一阵肠痉挛不久还会出现。

阵发性腹痛出现 8 小时后,宝宝可解出果酱般的血便。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时若再不及时送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当然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例如肠胃炎、便秘等。因此,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哭闹及呕吐时,父母即应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肠套叠相对于肠绞痛来说,疼痛比较厉害,肠绞痛多见于小月龄宝宝,疼痛过后精神状态可以,不影响吃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