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6月中旬以来,网贷行业爆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暴雷潮,受此影响,很多头部平台也出现大面积逾期,回款慢,债转慢等问题。其中,大规模逾期是风控环节或合作伙伴出现问题,而回款慢、债转慢则是投资人信心不足导致流动性危机。

对投资人来说,当前最关心平台到期能否按时回款,债权转让能否快速退出。其中,到期按时还款代表平台没有发生逾期,债权能快速转让代表平台投资活跃。

据网友反馈,按时回款的平台包括宜人贷、陆金服、拍拍贷、小赢理财、微贷网、玖富普惠、人人贷、积木盒子、你我贷、团贷网等平台。回款超过一个月的平台包括人人聚财、银湖网、广信贷、钱牛牛、金信网、易通贷、钱盆网等平台,但这些平台仍在持续稳定的回款中。

此外,网友反馈和信贷、小牛在线、票据宝债转较慢,不过近期已发生明显好转。

一线平台债权转让秒光

10月7日,网友在网贷之家论坛发布标题为”质疑宜人贷的债权转让都被外挂(修改程序)的抢了“,该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不管你的手速多快,只要债权转让的标一出来就被别人抢了,我估计是大量的外挂在抢,否则速度也不会那么快啊。”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从该网友的表述中不难发现,宜人贷不仅按时回款,而且债转转让速度极快。事实上,宜人贷作为互金上市第一股,在暴雷潮中被视为出借人的“避险”平台。

近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已启动京籍P2P网贷现场检查,而据探长读财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头部平台中,只有宜人贷接到现场检查的通知。宜人贷工作人员向探长表示,“我们已做好相应准备,监管将在本月内进场”。

10月12日,网友在网贷之家论坛发布标题为”PPmoney的债(权)转(让)速度我是真的服“。该网友在帖子中写道,“债转平均7小时就能成功,Pmoney这车还可以继续上。”意思是,PPmoney平台债转速度这么快,还可以继续投资。

探长读财注意到,该网友发帖根据来自PPmoney万惠集团数据部提供的数据,从图片内容不难发现,PPmoney债权转让所需时长从平均最短1天到最长10天,但从9月底恢复到平均1天内成功转让。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另有网友在PPmoney社区发布标题为”回款后就后悔“的帖子,该网友在帖中写道,“早上申请,中午就出来了,现在又要重新投”。

探长读财注意到,8月18日,著名影视明星张丰毅正式受聘出任集团旗下PPmoney网贷平台首席体验官。9月20日,PPmoney举办以“小资产 大格局”为主题的小额借贷资产考察活动。PPmoney网贷举办的系列活动,让其债转速度不断提高,最快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10月15日晚,拍拍贷、陆金服债转市场也均被抢空。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探长读财注意到,拍拍贷散标全部显示已完成100%,只有自动投标产品——新彩虹30天、新彩虹180天还能投资,新彩虹360天显示已满额。

让人惊讶的是,陆金服上一秒刷出一个债权转让标,下一秒刷新就被抢光。另外,陆金服“我要投资”栏目也显示“已售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陆金服在中国互金协会披露的数据,平台9月撮合交易117.78亿元,8月撮合交易141.44亿元。

多家平台回款速度提升

受行业大环境影响,和信贷、小牛在线、票据宝退出均受到一定影响。不过,随着全国108条细则发布,打击逃废债政策出台,以及各家平台相继提交自查报告,网贷行业市场开始逐渐回暖。

9月23日,有网友在网贷之家论坛发帖称,其18号转出6.83%,600多远出来,感觉比以前快了一些。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另有网友反馈,9月8日、9月12日、9月16日前后三次申请债权转让,转让进度分别为088%、0.11%、0.04%,但9月20日第四次申请转让,虽然显示至转让0.66%,但实际到账达到97.4%。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10月15日,网友在网贷之家论坛发帖称,和信贷真是良心平台,锁定期退出虽然历时40多天,但最近明显债转快了很多,提现秒到账。另有网友在帖子下方回复称,和信贷债转40-45天到账,回款及时,到帐后提现2分钟到账。

投资人一线体验:这10家头部P2P回款超快!

国庆前夕,票据宝出现退出周期较长,平台债权转让采取排队机制。同时,平台推出根据债权金额、到期时间、申请时间等多维度进行匹配。

近日,票据宝发布公告称,自9月27日开始,票据宝每天撮合的笔数均不低于300笔,最多的一天达到了669笔,10月8日撮合了547笔,10月9日也有406笔。另外,平台每天都有一些再投的笔数,这个数字通常是100笔到300笔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备案政策逐渐明朗,网贷行业信心将逐渐恢复,回款慢、债转慢的平台将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