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方向不對,陷入「雞肋式迷茫」,又如何抓住剛需?

創業方向不對,陷入“雞肋式迷茫”,又如何抓住剛需?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企業的方向選擇更是如此,一旦選錯了了行業和市場,不管你多努力,結果都會陷入“雞肋”的狀態。

怎樣避免陷入“雞肋式迷茫”?

創業是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會啥做啥”,我們都習慣於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來創業,揚長避短無疑是對的,但只盯著自己會做的事兒,不去思考需求的存在與否,剛需與否,市場大小問題,很容易就選擇了錯誤的市場方向。

3大維度來避免:特長、用戶需求、自己的愛好。行業選擇非常重要,一個朝陽行業才能催生一家巨大的企業,一個夕陽行業機會非常渺小,但只是基礎,不是重中之重,核心的關鍵還是我們對否利用自己的特長來抓住了用戶的需求,同時我們的特長還是我們的愛好,這樣才能持續增長企業的優勢,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創業方向不對,陷入“雞肋式迷茫”,又如何抓住剛需?

基於特長和用戶需求問題,特長不僅僅是某項技術,比如後臺、前端、安卓、IOS、建造師、焊接工程師等,更應該是涉及人脈、資源等廣義的特長。用戶需求,我們目的是挖掘剛需用戶,越是剛需、群體越大的剛需,不要想著服務這類人群的全方位,那是後期的事兒,前期我們只需要主抓住一個剛需即可,消費頻次越高越好,滿足了剛需,用戶會自己找上門,否則,事倍功半。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房市的問題,房價直入雲霄的感覺,我們避開一些干預因素來講,剛需,也確實不少吧?

找到剛需了,我們再來推演什麼樣的產品更能滿足這個需求,又進行怎樣的定價、推廣等,只有這樣,我們的創業成功的機會又才會大大的增加。

當然,在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點,也是我們人的一生都在不斷探索的點,小到個人一日三餐,大到軍國大計,那就是:平衡。我們必須找到這3大維度的平衡點,至於順序個權重,因人而異,選擇餘地大的人可以首選自己的愛好再考慮需求,選擇餘地小的人就必須首先考慮需求、自己的特長最後再考慮自己的愛好。

不要問為什麼?成年人的世界,很多人都不是輸不起,是不敢輸,不能輸!

無論如何,需求都是最基礎的,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創業方向不對,陷入“雞肋式迷茫”,又如何抓住剛需?

那麼,如何才能抓住剛需?

需求的強弱決定了市場的大小,也決定了成功的概率,需求越大市場越大,成功的幾率也越大。什麼是需求?

用戶願意為此花錢的產品或服務,就是他們的需求。我們要做的事兒,就是怎樣讓他們知道,讓他們掏多少錢出來大家心裡都非常舒服。

同樣是大米,從1.5元到10元不等,剛需這個不用說,那麼到底是2元的米好賣還是10元的米好賣?

“產品是靈魂,營銷是信仰”,我們要讓更多的用戶追隨我們的信仰,那麼我們的產品市場佔有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決定成敗的不是產品,更多的是需求。我們牢記4個問題,反思自己是否抓住了需求:

1.那些人需要我們的產品?

2.需要我們的產品做什麼?

3.我們的產品是否足夠符合他們要的好?

4.我們的價格他們覺得怎麼樣?

這4個問題想清楚了,我們就清楚了你將要創業的項目是不是剛需?需求的程度怎麼樣?如何才能抓住這個機會?

如果總是感覺看到了希望,確又遲遲看不到結果,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勸君儘早做打算,搞清楚在創業,不要陷入:雞肋式迷茫!

創業方向不對,陷入“雞肋式迷茫”,又如何抓住剛需?

如何區分真假需求,我們下文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