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個人大戶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或上市公司暗地裡私募基金來說

我認識烏是在大約四年前。那時我剛進入機構,烏是我們機構的主力*盤手.他正直,果敢;資金*作起來也是堅決,斷然。他負責對我們新人的培訓。和我們的期望相反,他很少教我們技術分析的方法,以及看盤的技巧.堅持認為百分之九十五的所謂技術分析技巧是十足的垃圾。、只耍我們對股票 市場的基本知識有足夠的瞭解,就能對股市發生的大多數事情做出簡單明確的解釋。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冗長深奧的專業性技巧常常叫人覺得困惑,不僅無用,而且還給*作本身帶來了障礙。例如在實盤*作過程中分析方法過多,這顯然是有害無益的。

股民常常把*盤手看成是股市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烏卻全然不同。他甚至在培訓我們是抱

怨。“我你們問那些我回答不出的問題”儘管烏是股市專家,但他也有普通股民的煩惱。其實我認識的許多*盤手同樣也有許多煩惱。*盤手的股票知識和機構的條件並不能使我們避免那些麻煩事.不管你我如何努力,問題仍然一個接著一個.許多人不切實際地以為*盤手在實際*作中應該是沒有麻煩的,散戶悲觀失望的原因不是因為股票難做,而是由於懷疑自己*作的能力。但我堅持認為 每個人都是具有這種能力.

使*盤手成功的能力究竟是什麼?*盤手與其他人相比有什麼優越之處呢?如果注意觀察其他人的行為特別是普通散戶,在*作中一旦發生虧損.你會看到這些人心中和怪莊家.怪股評.很少有人馬上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補救措施.這種本能的逃避有很大的心理價值。你我有時候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採用這種方法,有時是自我安慰,有時是逃避壓力。

我的朋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二十九的王是個老股民,對於買進沒有認真分析的股票而又發生虧損的情況。他又不願意去割肉.他總是採取消極的辦法等解套。他不是馬上做出相應的反應和補救措施將虧損降到最小,而總是垂頭喪氣的作在股市裡等解套.但他在平常生活中是個非常精明的人.

我們的散戶朋友。買股票是一時衝動,解套是一年半栽.然後就說莊家太壞了,股評太壞了.消息面怎麼怎麼樣啊!如果王繼續消極逃避,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到頭來他還得處於經常虧損的情況。除非他真的離開股票市場。

我多年的*作經驗表明-炒股其實是一種心理遊戲。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5歲的唐已經入市多年,他是個交易技巧高超卻始終是個只獲小利的投資者。他常常是騎上.卻又常常被摔來的短線客!有時候他明知是莊家洗盤,震倉,卻由於受不了市場帶給他的壓力而被摔下來!後來接受了我的心理訓練。兩年時間他的資金從50萬翻到了500萬.

為什麼市場總是那麼一小撮人年復一年獲利.難道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嗎!知識特別豐富嗎!,前段時間不是聽說某大學金融系的幾個高級教授聯合起來.一起用他們的豐富的金融知識。到股票市場套利嗎?其結果是以大虧而告終。。。難道他們不聰明嗎!知識不豐富嗎!其實我們在實戰*作中

困難的不是因為我們*作技巧不夠,股票知識不夠豐富。而是因為我們無法面對由於市場波動而帶給

我們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衝突. 往往使我們在過度自信和缺乏自信之間搖擺.到後來就會使我們徹底喪失信心.

第2章 自信是怎樣被市場破壞的!

我們常常會陷入某種擺脫不掉的窘境。比如,你看好並買進一隻股票希望馬上它飛漲.可是它卻往往停住不漲,橫盤,甚至下調.。然後擊穿你的止損位.而當你按計劃止損時!它卻馬上飛漲.碰上這種事,我們會總結說 .下次我會等它回頭調再買入。當你第2次發現目標的時候。你會對自己說再等等,它可能會回調。於是你等著,可它卻牛氣實足拒絕回調!於是你又一次感到失落.如此反覆多次,你的信心開始動搖!你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技術水平太差.於是你拼命的學習買書,買某某*盤手的絕密資料!以及參加某某機構的培訓班!結果是使自己原本不多的資金又少了許多.當你學習到了新的交易技巧時.你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原先的*作技巧太差了!於是你又信心十足的回到市場

上繼續交易.起先你確實用新的交易方法獲利了!然後你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市場的精髓.

成為億萬富翁只是時間問題.你已經成為萬中挑一的高手了!在一般的股民面前充當老師,很多人都向你請教.你感覺自己真是天生的炒家!索羅斯,巴費特。算什麼自己一定會超過他們的!可是好景不長,你又一次的發生虧損了........

作為一個主力*盤手,對一個項目的策劃和對一個項目大方向的把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項目成敗與否,與主力*盤手的策劃和決策的正確性密切相關。每一個項目策劃成立的前後,應不斷反覆推敲與論證:包括對以後可能出現的不可預測的風險及風險應對措施等,還包括從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報告的論證,到資金的來源;從資金的來源到合理、科學地安排資金的分佈。

然後,機構主力*盤手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對大勢和政策面進行詳盡的研究,進而對項目進行詳盡細緻的策劃,這樣,一個大的整體構思框架已經漸漸確立。該項目大的框架一旦確立後,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改變。剩下的具體運作過程中,補血添肉、畫龍點睛的運作之筆應有*盤手或主力*盤手協助,根據市場上人氣狀況及局部環境狀態靈活運作,努力使該項目在運作的過程中起到錦上添花、妙筆點睛的獨特功能(對一些資金雄厚,又無坐莊經驗、或坐莊失敗者,筆者建議尋找一傢俱有良好信譽的投資諮詢公司代理進行坐莊策劃)。

這好比一座大廈的建設,先要作出詳細的施工圖紙,安排大廈的高度、結構及施工進度。大方向定住之後,無論如何施工,都必須以施工詳圖為依據,在真正的施工過程中可能有一些靈活變通之處,但是絕對不能偏離大方向。作為主力*盤手也是這樣,在項目每一個細節的運作上,他應根據市場人氣狀況選擇對應的手段,在不影響該項目大的運作框架下,力促將該手段發揮到淋漓盡致,以達到運作之目的。 比如在股價處於高位時,應充分調動市場人士的貪婪心理,打開他們的想象空間;在股價處於低位時,應該充分利用市場人士的恐懼心理,讓他們感覺到股價還有充分的下跌空間,迫使他們交出廉價的籌碼。

第一節 資金的來源及分配

對於一個主力*盤手來說,恰當地安排資金的來源也是一門必修的功課。

依照客戶的不同(比如個人大戶、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銀行等等)而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所許可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資金安排:

1.對於個人大戶、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來源而採取合理的應對策略,這些客戶中的自有資金所佔的比重,以及對應部分應分配在項目策劃中的戰略建倉部分,他們來自銀行或者客戶保證金等其它渠道存在不確定因素的對應部分資金所佔的比重,應分配在相應兌現能力較強的滾動拉抬部分,其餘的風險應對資金用來防範運作途中可能出現的來自於各種渠道的不可預計的種種風險。

比如某證券公司在1997年大量挪用客戶保證金參與炒做股票,在股票被套後由於無法出局,引發了客戶與證券公司之間的矛盾,直接導致監管機構對該證券公司的調查,並對其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此類事例不勝枚舉。

2.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無論其自有資金,或配股、或上市所募資金,都必須通過其合理、合法的渠道,並且能夠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上顯示為正常流出。這種資金流出採取的形式往往是大比例進行參股控股投資公司或券商,進行資產、現金託管等手段,努力使資金的流出合理、合法化。對於參股控股資金,由於沒有時間概念上的限制,應最大程度上地參與鎖倉或者說是戰略建倉行動,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資金,則宜用於滾動拉抬股價之用。 對於資產、現金託管等手段流出的資金,應根據時間的長短來合理安排,時間較長的應用來鎖倉和戰略性建倉,時間較短的可用來參與低吸高拋,滾動拉抬股價所用。

比如:在1997年的大牛市行情中,某上市公司違規大量挪用募集資金,炒做自己公司的股票,在股價被炒至顛峰時推出高比例送配(10送10)的方案,除權後在該公司自導自演之下,利好不斷,股價也節節攀升,主力順利獲厚利出局,莊家開始反手做空,為了促使股價下跌(為下一波行情做準備),主力用剩餘不多的籌碼在向下打壓股價時,被監管機構一把逮個正著,這種自導自演,由董事長親自抓,“兩手都很硬”的弱智行為最終成為導致該董事長鋃鐺入獄的直接導火索。

從近年來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在炒做股票時,更注意風險的控制(來自監管機構對市場違規行為的監管)。他們往往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設立各種名目、性質的子公司(如投資公司、資本運營公司、其他實業公司等),再由這些子公司再設立子公司,或和其他公司合資設立孫子輩的公司。這樣通過關聯交易,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資金通過層層劃轉,逐步沉澱在這些子、孫輩的公司,或合資公司手裡,再由他們回過頭來選擇合適的時機,逐漸在二級市場上收集流通籌碼。在條件成熟(戰略建倉和鎖倉完成的時候)後,再由上市公司根據情況,逐步發佈消息(利好或利空),(也可由其他媒體)配合主力坐莊。這樣無論反映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上流出的資金或者是上市公司的利潤來源,都有一個至少表面上能夠合理合法化的進出渠道。(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更多的方法、渠道搞出一些形式上更復雜的資金流出和流入的方式,用來逃避管理層的監管。由於時間和篇幅的關係,這裡僅舉一例,意在拋磚引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現金或者資產託管的數量不宜過大,主力*盤手應力爭在項目策劃中就將大部分資金合理分配,僅餘一小部分進行現金託管。最近我們發現不少上市公司可能是由於時間緊迫的關係(也可能是策劃中的遺漏),動輒就將剛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募集的幾億資金大規模地進行託管,這不能不引起投資者和監管層的高度警惕和重視。

3.對於個人大戶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或上市公司暗地裡發展的私募基金來說,如簽約的時間較長,則宜參與鎖倉或者戰略建倉行動。時間較短的,則宜參與滾動拉抬股價,以便日後有較強兌現能力。

據筆者所知,在幾年前某主力*盤手在*盤某隻股票時,在拉昇途中的關鍵時刻,某大資金因特殊原因突然提出撤資,導致流動資金異常緊張,不得不停止*盤,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盤計劃的實施,延誤了拉昇的最好戰機,導致坐莊成本大大增加。

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也可由上市公司設立發起的子公司之間相互擔保貸款,從銀行或信託投資公司籌集資金,然後投入項目運營。在把股票炒到高位後,再拿這些股票進行重複抵押融資。這種方法雖然事半功倍,但只適合於坐莊過程中的獨莊行為,如果是多莊行為,一旦協議的約束力不強,其中一方單方面毀約,會造成整個計劃的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在項目的運營過程中,股票抵押融資資金的週期性與後續資金銜接都應有較高的水準和科學的統籌計劃。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不能夠按計劃順利銜接歸口,也將直接影響整個坐莊計劃的順利實施,嚴重的甚至動搖整個坐莊規劃。

資金的來源及分配的重要性從前期中科系的崩盤就可窺豹一斑,中科系的後續炒做資金完全來源於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銀行抵押貸款資金上。並且是多莊行為,在其中一方面單方毀約的情況下,銀行為了保證自己資金的安全而採取的大規模平倉行為,直接引發0048中科創業崩盤的原因。所以,在*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資金的來源及其合理、科學的分配。

第二節 資金的分佈

經過以上的資金分配後,下面將進入資金的分佈狀態:

根據我國現行的政策法規,機構和個人的帳戶持股數量如果超過流通盤的5%以上,應該在第一時間內舉牌,這對一個主力*盤手來說增加了控股*盤的難度。但這些並不能阻止和制約主力*盤的行為,主力*盤手仍然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化解和分散這種制約,把資金進行合理的分佈,利用時間段的不同(譬如年報和中報前後),根據自己需要,不斷集約和分散各個帳戶上的籌碼製造建倉和出貨的假象。他們往往採用多樣的形式,收集不同地域、不同姓氏的身份證,在資金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採取多個帳戶分倉*作,使用來制約和打擊*縱股價行為的法律法規淪為一紙空文。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也是眾多散戶投資者在年報和中報的十大股東結構中常常看到的虛幻中的主力的影子,那些擠身於十大股東中的一些個人投資者,他們也許有的身無分文,有的也許已久不在人世,也許有的剛剛成年,就已經在眾多散戶投資者的心目中成為赫赫有名的富豪了。作為一個主力*盤手,要盡力迴避同一姓氏,而名字相近的帳戶品種。因為這些帳戶的存在很可能引發監管層和投資者的關聯性的想象力。

(比如,魯能泰山0720的十大股東中,就有王道連、王道柯、王道銀這些名字相象的股東,並且持股量驚人地相似,都是117萬股,這很容易讓投資者聯想到是兄妹三人,給投資者的感覺就是該主力是一個家庭作坊式的、類似與手工作坊的資金分佈佈局,無論是虛假或真實的主力,都容易暴露目標)。

也有的機構坐莊引起投資者或監管機構高度警惕很大程度上的原因也是來源與此(例如:0821京山輕機2000年度中期財務報表上的十大股東結構中的第6名;第9名;第10名大股東分別是君安證券有限公司武漢營業部;君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海口海秀路交易部;君安證券深圳聊城交易部;這不能不讓投資者和管理層聯想到誰是主莊。)總之,把倉位分佈得地域越廣,帳號上的姓氏越全,倉位越輕,其隱蔽性就越好。倉位分佈的多寡與流通盤的大小和個股市值的比例大小成正比,比如通常較小的流通盤和中價位市值的個股只需要一百多個帳戶就可以搞定。

對於績差類上市企業,一定要重視對該類企業重組的難度和需要重組的力度以及企業債務負擔等基本情況進行詳實的分析、調研,充分估計到一旦該企業資產重組計劃流產而帶來的巨大風險。

第三種情況:通過對上市企業地域進行劃分。

過去的劃分方法通常為海南板塊(瓊)、湖北板塊(鄂)、四川板塊(川)、河南板塊(豫)、山東板塊(魯)、湖南板塊(湘)、江浙板塊、深、滬本地板塊以及浦東板塊等。這些地域不同的板塊,也常常由於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計劃部署的不同,往往帶來無限的商機。

比如1991年的時候,黨中央提出的浦東大開發以及制定浦東大開發的產業優惠政策,中國股市上精明的戰略投資者們適時地拋出了浦東概念這一時髦的新名詞,從此浦東的兩橋一嘴(外高橋、浦東金橋,陸家嘴)青雲直上。而海南板塊的股票則是因為在早年房地產熱、旅遊熱中留下了大量的泡沫,以致於公司的基本面大多都不是很好,所以才給後市的海南板塊炒作重組題材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想象。這些種種因素,才造成了後來的“窮(瓊)兇極惡(鄂),川兇豫勇,魯猛湘悍,江浙綿軟”的說法……

從2000年起,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計劃的實施,使得地域性板塊進行了重新的歸類和劃分。目前通常比較明顯的分類為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西部概念、少數民族概念及邊疆概念股。於是我們看到了西部概念股和邊疆概念股的輩出。

如:600737新疆屯河、600645望春花、600165寧夏恆力、0552甘長風、0557銀廣廈等個股都走上了漫漫牛途。而上海本地小盤股和深圳本地股也由於當地政府採取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每年總會產生一波不錯的中級行情。

第四種情況:根據上市公司自身的股本大小又可分為大盤股、中盤股和小盤股。根據其股本結構的特殊性又可劃分為權重股(比如0618吉林化工、600019寶鋼股份、0001深發展、600839四川長虹),三無概念股(600654飛樂股份、600651飛樂音響、600601方正科技等)。根據其上市時間的長短又可分為新股、次新股和老八股等。

第五種情況:利用重大的政治事件炒作的題材。比如1997年的香港迴歸、1999年的澳門迴歸,都造成了相關板塊的炒作熱潮。

依據以上幾種情況,我們將二級市場上的1000多隻流通A股進行分門別類管理,這樣看起來是不是顯得井然有序了呢?

然後我們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資金大小的股票進行對應運作。

假若是資金量非常龐大的機構,可以選擇兩個差距較大的板塊進行吸籌。比如在2000年度*作中,可以在科技網絡板塊和資產重組板塊分別建倉。在年初時,利用當時的市場熱點拉昇科技網絡類個股,而在當時的市場冰點—資產重組類個股上悄悄建倉。到2000年8月份之後,再利用從前期網絡股上撤倉的資金,回頭拉抬資產重組類個股。這樣的話,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拉抬資金,實現資金利用率,每年都能做兩波較大的行情。假若是資金較小的機構,每年可控盤*作一隻獨立走勢的長線牛股。資金面再小的,只有根據板塊之間的熱點切換,做一個掏糨糊的短線套利主力了。

總而言之,根據以上種種情況,仔細選擇適合於自己的目標,在被市場人士所淡忘或忽略的情況下提前介入。需要說明的是,被選擇的目標其炒作的概念越豐富、題材越新穎越好,散戶的認同程度越高,未來的炒作越容易成功!股市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雙方交戰的勝敗與否,除了客觀的力量和條件的懸殊外,最主要的還是民心向背。所以自古以來,敵我雙方對壘,欲攻之取之,必先找出一個攻擊對方的理由,這就是俗語常說的“師出有名”。用到股市上來講,也就是你想炒作某股,也必定要設計好炒作的理由,這也正是題材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