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康熙 青花山水長方花盆

康熙青花瓷器,既有繼承,也有創新,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精細、青花鮮麗明爽、造型古樸多樣、精細粗獷並存、豪放工緻兼有著稱:

器物紋飾優美,以純樸、大方蜚聲中外,是清代其他朝所無法比擬的,其生產水平和藝術水平都達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也是繼明代永、宣青花之後,我國青花瓷器的又一個黃金時代。有人認為,康熙青花與明永、宣青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康熙 青花火焰八卦紋杯

據成書於清代的《陶雅》記載:“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濃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飲流齋說瓷》謂:“硬彩,青花均以康窯為極軌”。

清《在園雜誌》中也說:“至國朝御窯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規模造作精巧”。

《清史稿》卷五百五(列傳二百九十二)載:“時江西景德鎮開御窯,源呈磁樣數百種,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務儲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及成,其精美過於明代諸窯。”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康熙 青花火焰八卦紋杯(其一)

傳世的康熙青花瓷器,多為景德鎮民窯生產。康熙初年,瓷器生產基本上保持了順治朝的風格,沒有太多的創新,唯有山水裝飾的筆法比較生動,這也使山水畫後來成為康熙青花裝飾藝術的最大特色之一。康熙十二年底,因為吳三桂之亂,景德鎮“民窯被毀,而窯基盡圮。”十九年,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在景德鎮重設御窯,在制度上廢除了以往的編役制,實行“官搭民燒”,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農民對瓷器生產的積極性,推動了景德鎮瓷器行業的恢復與發展。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圖鳳尾尊

珠明料

是中國陶瓷燒製工藝的青花料之一。由天然鈷土礦煅燒而成。

呈色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淨豔麗,清朗不渾,豔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清代其他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區別,時代特徵十分鮮明,並形成了一種新的藝術面貌。

世人往往稱康熙青花為“翠毛藍”、“康熙五彩”、“墨分五色”,這種色彩變化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所用青料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對康熙青花評價甚高,謂“其青花一色,見深見淺,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嬌翠欲滴”器物畫面濃淡深淺、光線強弱分明,不同層次的渲染完全是由工匠們熟練地運用色料的技巧而成,即分水方法。

有意識地造成多種深淺層次不同的色調,甚至在一筆一劃中也能分出深淺不同的筆韻,如青花山水人物圖、花鳥圖等,其遠山近水、層巒疊嶂均極富層次,有很強的節奏感和立體感,結合暈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達到國畫題材的表現手法,很具觀賞性,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康熙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

高45.3cm,口徑13.3cm,足徑14.7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瓶盤口,短頸,豐肩,長直腹,圈足。通體青花裝飾。口沿繪三角紋,頸部繪如意紋。腹部繪傳奇故事《紅拂傳》。畫面居中人物為隋煬帝的重臣楊素,身後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為紅拂女張凌華。她傾慕前來參謁的李靖的才華,便夜盜令箭偕李奔逃,結為夫婦,並輔李建功立業。這一典故又稱為“慧眼識英雄”。

此器造型為康熙時新創,因形似舊時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胎體堅硬,胎質縝密,青花色澤青翠豔麗,與瑩潤潔白的底釉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清康熙 青花瓔珞紋賁巴壺

高23.2cm,口徑4.9cm,託徑8.9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壺呈塔形,口、流均有蓋,且分別與蓋組成塔身形狀,直頸,曲流折連於腹部,腹扁圓,腹部繪獸面瓔珞紋,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1周,腹下承託。壺體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飾有小乳釘紋,共16周。託內施白釉,無款識。

此壺造型仿藏族銀製賁巴壺燒造而成,製作精巧,新穎別緻,青花髮色濃豔。紋飾具有濃厚的少數民族藝術風格,為瓷器中的精品。

賁巴

即藏語“瓶”。西藏舊俗中呼圖克圖轉生,向由達賴喇嘛所屬之拉穆吹忠作法,降神其體,指出呼畢勒罕的所在,訪求迎歸供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頒一金賁巴於布達拉大昭,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及諸呼圖克圖大喇嘛圓寂後,將報出數人名字生辰,繕簽入金賁巴內,擎出其一,以為呼畢勒罕。一般賁巴壺為噴淨水於火上用。

清康熙 青花人物圖長方瓷板

長27.2cm,寬17cm,高4.2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瓷板四面均有長方形插孔。瓷板一面以青花雙線為四周邊框,框內以青花飾漁家樂圖,一輪紅日掛在天空,寶塔、青山清晰可見,遠山近水之間,漁民們有的撒網,有的用魚簍,一片繁忙景象。瓷板另一面,以四面錦紋為邊框,內繪戰爭場面:山間小路上,兩員大將騎於戰馬之上,一人拿槍,一人持雙劍撕殺在一起。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來一直作為彩瓷的主要品種,發展迅速,到清康熙朝達到頂峰。

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紋詩句觀音尊

高40.4cm,口徑12.8cm,足徑13.2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瓶撇口,短頸,溜肩,鼓腹,腹下部漸收斂,近足處外撇。淺圈足。頸中部凸起弦紋一道。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折枝竹紋。腹部一面繪洞石、松、竹、梅,空間點綴飛鵲;另一面以青料題楷體七言詩:“憑餘筆下力千鈞,獨掃胸中萬壑雲。老幹稜層霜雪古,一枝先佔上林春。”

句末落款“邀月主人”,下鈐上圓、下方閒章各一。引首鈐青花白文篆體“木石居”長方閒章。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仿款,外圍雙線圈。

“木石居”是清代康熙時期青花和五彩瓷器上常見的齋堂款,應為當時非常重要的瓷器作坊。器物的外底常見署有青花楷體仿明代宣德、成化、嘉靖等朝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字體書法風格一致。

清康熙 青花萬“壽”尊

高76.5cm,口徑37.5cm,足徑28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尊撇口,短頸,直腹,圈足。通體以青花書寫“壽”字,分佈於口、沿、腹、足四個部位。口面七十七行,每行二字;口沿四十八行,每行一字;腹一百三十行,每行七十五字;足四十八行,每行一字;總共一萬個“壽”字,寓意“萬壽無疆” 。此尊是康熙皇帝過萬壽節(誕辰)時,御窯廠敬獻的禮品。

器物以“壽”字作裝飾往往與其他紋飾相配合,唯獨此尊通體用“壽”字作裝飾,且設計、書寫皆精妙,極顯匠心。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圖方瓶

高52.7cm,口徑14.6cm,底徑12.1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瓶撇口,短頸,折肩,長方形直腹,方底內凹。通體青花裝飾。頸部繪對稱的竹枝紋。器腹四面分別繪“漁家樂”、“高士”、“江中飲酒”、“攜琴訪友”等紋樣。

漁家樂圖案上方書有“得魚換酒江邊飲,醉臥蘆花雪枕頭”詩句,末尾有一方形篆書“木石居”閒章。高士圖案上方書“庚午秋月寫於青雲居玩”紀年款,末尾鈐“二詹”圓形篆體閒章。器底方臍內施白釉,署青花偽託楷體“大明嘉靖年制” 三行六字款。

據瓶身的紀年款可知,此瓶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製品。此器又稱“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創器形之一,併為此朝所獨有。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蓋罐

通高23.7cm,口徑23.1cm,足徑14.2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罐直口,短頸,圈足。器蓋平頂,微折沿,有環形抓鈕。罐通體飾青花山水人物圖案。青花嬌豔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畫的藝術效果。畫面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畫中的文人高士、獨釣老翁等形象生動。此器胎精體重,瓷質潔白細膩,為康熙朝民間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清康熙 青花雉雞牡丹紋鳳尾尊

高46cm,口徑21.5cm,足徑13.7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尊敞口外撇,長頸,豐肩,鼓腹,圈足,俗稱“鳳尾尊”。通體青花色澤濃翠豔麗。尊上下兩層均有雉雞、牡丹、山石組成的畫面,匠師用分水技法表現出青花色澤與紋飾的層次感,清新明快的色階變化所產生的韻律美,使瓷繪紋飾獲得了水墨畫一般鮮明、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

清康熙 青花福山壽海圖花盆

高38cm,口徑61cm,足徑36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盆折沿,斜壁,近足處凹進一週,砂底無釉,中心有滲水圓孔。內外施白釉。外壁通體青花裝飾。折沿上繪纏枝蓮紋,花紋中夾雜篆體“壽”字。腹部描繪蒼松、山石、海浪、旭日、祥雲、蝙蝠等。因松樹象徵長壽,“蝠”諧“福”音,因此,整個畫面寓意海天浴日、壽山福海。近足處輔以荷花紋邊飾。口沿下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橫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畫意生動,寓意吉祥,應是康熙晚期景德鎮鎮御窯廠為康熙皇帝壽辰而特製的大件瓷器。

清康熙 仿成化款青花團鳳杯

口徑9cm,足徑3.9cm,高13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杯敞口,體瘦長,圈足。杯身繪三組團鳳紋,近底處繪礁石海水紋。足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成化年制” 三行六字楷書款。

此杯為清康熙時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質細膩,紋飾構圖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極富裝飾性。

清康熙 青花團花紋搖鈴尊

高24.0cm,口徑3.4cm,足徑7.5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瓶呈搖鈴形,故俗稱搖鈴尊,系康熙時景德鎮御窯廠新創器形。腹中部裝飾四個青花團花紋,近足處以青花料描繪鋸齒狀紋飾。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康熙初期以刑部主事充內廷供奉的書畫家劉源,曾管理瓷器的設計工作,集歷代瓷器造型之大成,獨創新意。

此種新穎的搖鈴尊的造型和圖案極有可能是劉源設計的。

清康熙 青花十二月花卉紋杯

每件高5.5cm,口徑6.6cm,足徑2.7cm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珠明料分水皴 永宣之後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圖片來源見水印

杯12件一套,撇口,深弧壁,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壁青花裝飾。其上分別繪有代表12個月的花卉,並且配有與之相對應的詩句。分別是:

一月,水仙花,“春風弄玉來清書 ,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玉蘭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三月,桃花,“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四月,牡丹花,“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五月,石榴花,“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蘭花,“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十一月,月季花,“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十二月,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詩句的結尾用書寫的形式鈐青花篆體“賞”字。

十二月花卉紋杯是清康熙時期皇宮中使用的酒杯。它的形體輕巧秀美,胎薄釉潤,其圖案裝飾體現出詩畫並茂的意境,是康熙時期青花瓷器中頗具代表性的玲瓏小品。

原文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