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技術幫扶促進發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歡迎關注↑↑↑shijiechayuan-ms

「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歡迎關注↑↑↑shijiechayuan-ms↑↑↑

蒙頂山茶

中國十大茶葉品牌

技術幫扶促進發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名山區萬古鄉沙河村轉變思路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羅顯錦(左)在傳授高月全茶葉修剪技術

“面要修剪平整,便於來年採摘春芽。”10月11日,在名山區萬古鄉沙河村1組高月全家茶園裡,沙河村黨支部書記羅顯錦正手把手傳授高月全茶葉修剪技術。

幾年前還依靠傳統農業的高月全在脫貧攻堅中,靠種茶走上了致富路。

沙河村作為省級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災後恢復重建和脫貧攻堅,走茶旅融合道路,一二三產有機結合,很好地促進了村發展、戶奔康和民風好。2016年實現“村摘帽”、2017年實現“戶脫貧”,成功入選2017年度第二批四川省旅遊扶貧示範村。“沙河村能有今日的變化,依靠的是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引,讓我們靠產業發展走上了致富路。”高月全說。

明思路

走茶旅融合道路

從萬古鄉場鎮到沙河村,名王路在茶園之間穿行,兩邊的茶園在山丘之間綿延。

“種茶需要一定技術,以前我們不敢去嘗試,更不敢大膽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高月全說,當初之所以貧困,根本原因是思路不對,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2016年,茶葉成了沙河村支柱產業,同年在百公里百萬畝鄉村振興茶產業帶建設中,23公里的中國至美茶園綠道建成,許多外地遊客紛紛前往萬古鄉旅遊,以紅草新村為中心的茶鄉旅遊業蓬勃發展起來。

“除了這條名王路之外,中國至美茶園綠道也經過沙河村5組。”羅顯錦說,在脫貧攻堅中,沙河村新建了9公里的通村公路,1.8公里的中國至美茶園綠道穿越沙河村5組,沿途許多景點打造也落戶沙河村。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沙河村又該何去何從?

萬古鄉黨委副書記李佳介紹,該鄉黨委政府經過仔細研究之後,和村“兩委”確立了沙河村的發展方向,明確要走茶旅融合發展道路。

“懷林茶家樂”是貧困戶羅懷林開辦的,經過“五一”、中秋、國慶小長假期,羅懷林以茶園採摘和手工茶製作體驗的方式,嚐到了茶旅融合發展的甜頭。

“2016年,我全家人均純收入達9460元,今年光幾個小長假,毛收入就基本達到以前一家的年收入。”羅懷林說,他開設的茶家樂成為沙河村首個民宿接待達標戶,他還因此被評為村裡的精準扶貧創業示範戶,可謂是“名利雙收”。

近年來,萬古鄉明確沙河村茶旅融合為發展主線,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壯大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集旅遊觀光、健康騎行、茶旅互融等為一體的茶鄉特色旅遊線路。沙河村從一個偏遠落後的省級貧困村,變成了“田裡種上搖錢樹、出門走上水泥路、回家就像逛公園”的美麗鄉村。

不僅如此,沙河村還開啟了發展鄉村休閒度假旅遊新興產業。今年5月,由沙河村村委會牽頭,第一家公司成立,命名為羅英文化旅遊公司。目前已有註冊農家樂、茶家樂13家。

明短板

強群眾培訓力度

沙河村作為省級貧困村,關鍵原因是發展產業缺乏技術,沒有先進的管理經驗。

“要讓沙河村儘快融入茶旅融合的發展大局,就必須儘快提高村民們各方面的技能。”沙河村第一書記李秀說。

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茶園管理技術培訓、廚師培訓……萬古鄉和幫扶單位與沙河村“兩委”多方面聯繫師資,通過農民夜校、送教上門、辦培訓班、結對幫扶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培訓,不斷提升經營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重點加大對貧困戶、特別是貧困家庭未升學子女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參與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李秀表示。

特別是近年來,沙河村依託農民夜校,大力開展培訓工作。

李秀介紹,農民夜校以群眾實際需求作為辦學宗旨,圍繞時事政策、法律法規、技術技能、文明新風、文化科普五大教學主題,按照農時調整培訓時間。“問需於民,豐富教學內容;問教於民,提升就業技能;問效於民,提升就業技能。”農民夜校圍繞“三問”開展培訓,讓村民通過培訓真正受益。

在培訓中,駐村農技員全程指導,發揮“土專家”、“田秀才”、“致富帶頭人”等農村鄉土人才的典型示範作用,使農民夜校成為加快農村發展的助推器、加油站,讓農民夜校實現“求教於民”。

同時,市區兩級人社局聯合省貿易校開展教學,併為合格學員頒發技能證書。開辦了累計90學時手工茶製作和中式廚師烹飪培訓,46人取得手工茶資格證,43人取得廚師資格證。推薦介紹外出務工30餘人,真正實現“還效於民”。

致富帶頭人羅述瓊、獼猴桃種植“土專家”羅倫福、加工企業負責人羅良……通過吸納貧困戶就業、義務教授獼猴桃種植技術、帶動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促進沙河村脫貧致富。“通過各種帶頭人助力,人均增收3500多元。”羅顯錦說。

目前,沙河村農民夜校累計開班80餘期,參訓學員近千人次,基本達到村民知曉參與全覆蓋,讓農民夜校真正“問需於民”。

明目標

抓產業上檔升級

作為沙河村支柱產業——茶產業,2772畝茶園已經成為1100多名村民的依靠。如何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效益?如何讓沙河村村民同步小康?

“針對沙河村的實際,鄉黨委政府明確從抓產業上檔升級入手,實現全村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李佳介紹,對於沙河村的發展,萬古鄉黨委政府目標非常明確。

行走在沙河村,一片金黃的茶園吸引著眾人的目光。羅顯錦介紹,沙河村黃金茶種植始於2016年秋季。“因茶苗價格相對較高(1元1株),以及村民對新品種持有觀望心態,最初種植面積只有約40畝,由沙河村黨支部牽頭,同步成立了香花子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羅顯錦說。

為激發茶農種植發展積極性,沙河村駐村工作組依託精準扶貧惠民政策,為率先“吃螃蟹”的60餘戶茶農(含20戶貧困戶)給予了激勵性幫扶。“非貧困戶每株茶苗補貼0.25元,貧困戶則由村上先行墊資購買,待茶農獲益後再行收回。”

在激勵政策的帶動下,貧困戶羅顯德、高月全等人開始種植。而最初試種黃金茶的茶農今年已開始試採摘了。

“我們沒有試採摘,而是準備等到扦插繁育和明年開春首次正式投產時才進行。”高月全說,茶園發展壯大了,收入也增加了。

“今年銷售黃金茶數量雖少,但價格卻不低。”李佳說,今年黃金茶鮮葉每公斤收購價最高可達320元,最低240元,總計為試種植該類茶葉的茶農帶來3萬餘元收益。

每年入夏起,這些在冬季還透著綠色的茶葉,就會慢慢變成金黃色,尤其在溫度達到25攝氏度後,顏色尤其鮮豔。黃金茶投產之後,許多貧困戶光是黃金茶這一項就可增收1萬元以上。

安於現狀只會消磨意志,變得碌碌無為。為了實現脫貧、致富的轉變,在鄉黨委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在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沙河村發展特色旅遊商品黃金茶未來可期。

站在中國至美茶園綠道上遙望,一片片黃金茶點綴在茶海之間,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代慶

「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match

黨風廉政社會評價調查電話12340

請耐心接聽認真作答

給美麗家鄉好評加分

春——採茶 夏——納涼

秋——騎遊 冬——喝湯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世界茶源·中國茶都

誠邀您的到來

「脱贫攻坚」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電話:0835-3233120

協辦:名山區攝影家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