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李盈莹一战成名是因为张常宁打不好下场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散兵有勇


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换上李盈莹不是因为张常宁打的不好,而且朱婷自身疲劳+对方成功防守导致进攻效率下降,中国队原本拥有的强攻点疲软,急需要增强强攻实力。

张常宁首发除了有稳定的一传保证外,进攻上该下的球基本都拿下了,不到三局时间里得了12分,已经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只是本场比赛美国队状态太好,又成功限制了龚翔宇,废掉了中国队右路的进攻。到了第二局朱婷也被有效限制,不仅是调整强攻不能得分,就连平拉开进攻也屡屡被防守起球,中国队全队没有一个稳定的强攻得分点,全队进攻疲软,这时候换下张常宁,让朱婷改打张常宁位置,李盈莹打朱婷位置,一下子提高了进攻的档次。因为朱婷的一传能力与张常宁持平,进攻能力则毫无疑问好于张常宁,李盈莹作为奇兵,对方一时难以适应,进攻效率又明显好于朱婷。

所以,阵容调整以后,第四局中国队就一改前三局开局的被动,一上来就领先,经过艰苦鏖战终于拿下第四局,把站在悬崖边上的中国队拉了回来。





泥土dcx


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每场比赛中段都要换下张常宁:这可以从前几天她回答某媒体的一个釆访中得出答案。她肾病16年就查出来了、但为了17年全运会和之后的排超、她答应了省体育局的要求、未及时手术、直至排超结束才住进了医院。手术不大、也很成功,但是作为一个从事三从一大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职业选手来说却面临极大风险、最终她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踏上了世锦赛之旅,但这绝对是权宜之计、所以每场比赛大家都可以看到有队友拿着冰块放在张姑娘头上降温!而冰块一般都是缓解肌肉劳损、疼痛、肿胀之用,可见张姑娘这次参赛绝对是“拼了命的”。我在之前文中曾说过应以人的生命、健康为重、曾劝郞导不要勉强征召张姑娘、但最后时刻她还是登上了战车,这也是郞导无奈之举,但张姑娘绝对令人钦佩,好在另一个李姑娘杀出来了、张姑娘也可以释怀了!


文利先生


这个问题有许多提法上错误的,为了说明问题,需要予以纠正:

(1)李盈莹“一战成名”的说法不对。喜欢排球的人,都知道李盈因为在排超大杀四方,出名很早。球迷喜欢看她的大力扣杀,排协给她颁奖。打排超,打世界联赛,打亚运会,一直打到世界锦标赛。虽然在国家队不是主力,因为年龄小,更能引起球迷的关注。由于一些人故意给她抹黑,夸大她的弱项,许多人道听途说地对李盈莹的技术特点产生怀疑。今天对美国队一战,让全国球迷目赌了她进攻的实力,为自己正了名,所以应该说是“一战正名”。



(2)提出因为张常宁下场了,才让李盈莹一战成名的提法也有不妥之处。排球是集体项目,队员之间是协助与配合的关系,没有谁影响谁的说法。张常宁和李盈莹同时在场上的“常赢组合”威力也不会小。正确的谁法是张常宁的下场给了李盈莹扣球表演的机会。

(3)张常宁下场有美国追她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郎平为求胜利使出了撒手锏。南京总决赛,小组赛,中国被巴西打了个3:0 决赛中国派出朱婷,李盈莹首发出场。结果中国3:0 横扫巴西。朱婷得分比小组赛打巴西增加了,朱婷感觉还不累。



世界锦标赛对美国,郎平这是旧阵新演。我们写评论的人,死抱着李盈莹不能撑起朱婷的对角,李盈莹一上场朱婷就不能进攻的教条。郎平的变阵应该让大家对进攻和防守的辩证法有新的认识。

个人观点,希望听听您的意见。


李冠朝


这个说法显然是不对的,张常宁被换下,并不是打的不好,而是郎平阅读比赛能力非常强,她知道在什么时候换上什么类型的球员。

张常宁打了两局半,得到12分,作为保障性主攻,这是个不错的数据,12分的得分,在前三局当中,也仅次于朱婷的17分,排名第二位。

并且这个数据还是在兼顾接一传,被美国队追发的情况下得到的数据。
中国队拿下第一局以后,第二局和第三局一攻成功率下降,这是输球的原因,郎平及时的阅读了比赛,换上攻击能力更强的李盈莹。

这个就好比足球比赛,比分领先时换人,一般会换上防守球员保住比分,但比分落后时,就必须换上进攻球员,期望扭转败局。


当时是大比分1:1,第三局比赛17:22,
中国队落后5分,所以郎平换上李盈莹,并不是张常宁打的不好,而是场上局势需要中国队加强进攻。

李盈莹也很争气!上来以后就即插即用,在后两局得分是所有球队最高的11分,朱婷后两局才拿下8分。

所以说,李盈莹被换上场,是中国队需要进攻,假如前两局中国队2:0领先,第三局比分也是领先,也许郎平就不会换上李盈莹,而是继续用张常宁,保住胜果。


逸飞岭伯爵


换李盈莹,主要是加强前排攻击力。张常宁在场上主要还是接六轮一传,为朱婷和接应的二四号位进攻通过火力保障,但张在前排朱婷在后排时,中国队的前排攻击力不足,而换上李盈莹,虽然朱婷要接五轮或者六轮一传,但不管朱婷还是李盈莹在前排,都保障了前排强大的攻击力。但李盈莹轮转到后排时,朱婷还是很累的,不但要下撤接一传,还要回到前排进攻、拦网,所以朱婷的得分都没有李盈莹多,但你能说李盈莹已经强于朱婷了吗?张常宁作为保障性主攻,不但接一传,防守、拦网也不错,而且也得到12分,难道她表现不好吗?中国队落后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胜利也不是因为某一个人,郎导只是针对对手和场上形势调整不同的阵型,真正决定了这场球胜利的关键还是教练组。


山里晒太阳


2018年10月14日,女排世锦赛六强战,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的强强对话首先打响。中国女排在1:2落后的情况下,绝地反击,继小组赛3:0战胜美国女排之后,再次3:2战胜了本次世锦赛夺标的大热门美国女排。三局的比分是25:22、19:25、20:25、25:23和15:9。



本次比赛,中国女排取胜的关键人物是年轻的李盈莹。在中国女排第三局21:17落后的时候,李盈莹替换张常宁登场,虽然没能帮助中国女排取胜该局。但在接下来的两局强势发挥,彻底扭转了中国女排的被动局面。本场比赛,李盈莹发、扣、拦全面爆发,第五局局末发球连续破攻,成为美国女排的噩梦。可以肯定地说,成名于排超联赛的李盈莹因此一战会引起国际排坛更多的关注。


赛后央视记者崔嘉采访李盈莹说:“今天你发挥的不错,一战成名。”,谦虚的李盈莹连说:“没有,没有。自己只是发挥了进攻的优势,也有队友的功劳。”,的确如此,排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竞技项目,中国女排更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昨天的比赛李盈莹的发挥着实惊艳,但张常宁的发挥也很出色,她在承接大量一传防守任务的情况下,还能得到12分,实在难能可贵。张常宁遭到追发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但也分担了队友的责任和压力,保存了全队的战斗力。当张常宁因消耗过大体力不支,一传陷于被动时,中国女排需要改变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李盈莹替补登场加强进攻,此时,朱婷立刻转换成张常宁的保姆角色。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什么工作都要有人做,脏苦累的活也要有人干。

正如郎平所说,中国女排即使1:2落后比赛也没有结束。排球比赛谁冲锋在前,谁出奇致胜,谁上谁下,都要审时度势看实战需要。


嶺秀1


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完全不懂球的观点。不懂球就根本看不出张常宁在目前女排战术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张常宁从15年世界杯成名,目前世界女排各队对她非常熟悉了。针对她的限制会比较多。李盈莹目前在世锦赛是作为一个奇兵的角色,各队还不熟悉她,随着这次世锦赛的亮相,我们不在有秘密可言。我们在给李盈莹今天表现送去掌声的同时,其实她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比赛各队都会研究下她。

张常宁在目前的战术体系中要主接六轮一传(不懂球的估计都搞不懂什么六轮,三轮的),释放朱婷和龚翔宇的火力。美国队今天坚定不移的一直追发张常宁,张常宁在有伤情况下接了大量的一传,轮到前排时她还要进攻和拦网,第一局我们获胜,她和朱婷的强攻是获胜的主要原因,什么活都要干的情况下,还拿到12分。开赛到现在,赛事的强度和密度让带伤的张常宁很疲倦,她被换下主要是体力不足。如果换作李盈莹接六轮或三轮一传,张常宁主要负责进攻,以张常宁的综合全面,效果不会差。但李盈莹目前不具备六轮或三轮一传的能力。



接下来的比赛,张常宁还将是首发,因为她的全面性和在战术体系中的作用李盈莹暂时替代不了。李盈莹是目前中国女排的秘密武器和战术上的重要变化选择,她要利用好每次机会打出自身特点,增加阅历。庆幸的是她比一些球迷和粉丝冷静的多。


评赛事的熊熊


我觉得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中国女排是个整体,整体发挥不好,个人在好也是扯淡。


首先,我想说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女排球员都是好样的。没有张常宁在第一局的一传保障,我们怎么能够赢得首局的胜利呢?

第二局开始,美国人开始改变战术,不在强攻4号位这个点,而是采用打吊结合的模式,攻击我们。


很明显,前两局的比赛中,美国队多次佯攻想要强攻,但是实际在上网的时候,变换手势,采取了吊球的战术,多次得分。我觉得中国队如果不应变的话,是很有可能输球的。

其实这场比赛,张常宁发挥的不算差吧。只是一传确实被美国队冲的确实比较厉害,看到这种情况,郎导干脆在第三局我们落后的情况下上李盈莹,让朱婷在后排接一传,因为确实当时一传被美国人冲的比较厉害。其实郎导当时肯定也有,赌一把的情况在里面。


如果李盈莹打不出来,我觉得我们多半会输球。所以我觉得那些抨击她的球迷可以住嘴了。中国女排能够赢的这场比赛的胜利,我可以说是全队的功劳。没有大家的众志成城,你觉得能赢这么强悍的美国队吗?

好在盈莹顶住了压力,给我带来了一场胜利,不容易啊。所以我想说并非常宁发挥不好,而是出于战术需要,她下场的。这一切的功劳都必须归功于郎导的神机妙算。


散兵有勇


不赞同这种看法,这种题目有些搬弄是非的嫌疑!

出战两节半,尤其是第一节,张常宁在攻防两端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以说撑起了朱婷的对角。不过随着比赛的进行,美国队凭借着高质量的发球和强攻连续冲击张常宁,使得她的一传没能顶住,再加上小宇、苹果等人的进攻连连受阻,才被换下,不是表现不好!

郎导选择换人调整比赛战术,朱婷来到后排保证一传,同时发挥李盈莹的进攻的强项!这一招也很险,朱婷需要兼顾攻防两端是对她个人体能的考验,同时要求小将李盈莹出场就能发挥,不然进攻打不开的她会是场上的漏洞。还好中国女排咬下来了,众志成城,展现了极强的韧性,逆境中迎来了爆发。

女排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队伍中人人都是英雄!比赛的获胜不是一个人战斗,是团队的结果!


小哥聊体育


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第一,宝宝修养了这么久,身体体能肯定不会恢复这么快,在场上接六轮一传,还担负朱婷对角进攻,打高强度的两三局,之后体能就开始下降,实际也是这样。因此,移动速度慢了,弹跳高度低了,扣球力量小了,一句话就是场上威胁小了,进攻屡屡被拦,在站下去,一是对中国队不利,二是队员容易受伤(不顺利时队员最易出现受伤)。所以郎导及时换下,只要是照顾队员,其次为了球队战胜对手。不存在成全谁的问题,对内任何球员都是主力,随时都可上场或下场,由教练战术需要,光靠首发打到底的球队,是走不到最后的。这一点里约奥运会就是佐证,郎平几乎在打巴西及以后场次,轮换了所有队员上场比赛。

第二,李盈莹替换宝宝,是战术需求,宝宝体能下降,朱婷越来越累,对方对二人的防范越来越严,以致多回合都不能扣死得分,调整攻已经没有威胁了。此时应该让宝宝休息,恢复体能,备战后续或下场比赛。还应让朱婷适时隐蔽下进攻风头,后撤一下,稳定全局,思考执行教练的战术。换上李盈莹,就是让她在前面冲锋陷阵,发挥发球威力,减少全队压力,这点李盈莹做到了,做的还不错,她上场后,其他人的进攻更锐利,说明打乱了对方的既定防守策略,对美国队的比赛,就是如此,她上场后的强攻几次得分,解放朱婷,朱婷的调整攻几乎百发百中(在中国队朱婷调整攻才是最关键的攻击)。小宇也开始发威,一改屡屡被拦现象,尤其第三局最后一分,大提士气。

题注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本就是教练为了场上应变采取的正常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