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辦輔導班 辦教育還是「向錢看」?

2018-10-17 07:12 | 中國青年報

大学生办辅导班 办教育还是“向钱看”?

師範生魏軍決定發揮所長,辦一家課外輔導班。父母對兒子的創業想法頗為支持,還騰出一套房子,作為他的教學場地。

然而,就在年輕人將輔導班創業視作“朝陽產業”的同時,輿論卻一邊倒地批駁起輔導班帶給孩子的身心傷害,一系列“禁補令”也接連出臺,劃出行業“紅線”。“辦輔導班,還有前途嗎?”類似的問題,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困惑。

為就業,為賺錢,輔導班躋身創業熱選

接過擔子,魏軍才發現,輔導班賺錢,遠沒有想象中容易。招生、開班、備課、上課,整套流程走下來,很不輕鬆。周內輔導每天3小時,週末每天4小時,寒暑假則要6小時,自己每天還抽出3小時備課。

生存不易,可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這個行業。其中不少和魏軍情況類似,都是以開班作為工作前的過渡。當然,也有年輕人將課外培訓當成真正“賺錢”的項目。

大学生办辅导班 办教育还是“向钱看”?

就連網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想要創業就選擇輔導班類的教育行業。中小學生的課外輔導市場更是其中的“香餑餑”,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課外輔導規模就高達6502億元,佔到家庭經濟總收入的30%,成為毋庸置疑的“剛需”。

甘肅女孩陳蕾(化名)就是這樣想的:培訓市場需求量較大,在一些地級市,補習教師的文化素質和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完善。而自己年輕,對輔導班有一定的認識,也有家人從事相關工作,耳濡目染,容易“上手”。

和魏軍不同,陳蕾不滿足於“小打小鬧”。學管理的她第一時間找到4名合夥人,租賃了近500平方米的場地,細化了機構的職能,分派專人負責招生、營銷、服務工作。“籌備達半年之久,投資在50萬元以上”。

有付出就有回報。一年下來,陳蕾的輔導班逐漸走向正軌。她本人也堅定信心,決定將課外輔導作為長期的創業項目。

開門難,運營難,輔導班創業並非“輕而易舉”

即便開輔導班創業的想法很好,也有廣闊市場,但付諸實踐的過程會遇到很多問題。

最先面臨的是資質難題。相比其他行業,校外培訓機構的門檻更高,既要保證資金投入、辦學規模,還要獲得教育部門的辦學許可。這對在校生或剛剛畢業的年輕人有一定難度。

為此,不少創業者會想方設法鑽空子,例如,“託管”名義開班,獲取要求較低的“家政公司”的營業執照。相應地,放鬆對辦學環境、安全上的人力投入。

而大多數高校學生,對自己首個創業項目還是很認真的,會想辦法改進自己的服務質量,設計海報,線上宣傳,推出試聽課程,打價格戰……只要能帶來生源,都會去嘗試一番。

魏軍最常做的就是“掃樓”,在臨近輔導班的小區,發傳單,貼海報。“去年冬天,差點凍掉了耳朵。”陳蕾則在公司成立了新媒體部,定期推出招生優惠。為了吸引更多關注,他們還會創作一些家長、學生關注的內容信息。

可招生還是越來越難,隨著秋季開學,魏軍白天發傳單,家長會擺手拒絕。晚上去小區貼海報,人還沒走,海報就被撕掉了。就連“免費試聽求贊求轉發”的廣告,也詢者寥寥。

“學生的進步,才是口碑。”陳蕾表示,自己班上曾有成績上漲300多分的學生,成了“活廣告”。但在這一個人身上,老師傾注了超乎尋常的心血。不僅在課上悉心指導,就連課下後也主動陪他回家,瞭解她的想法。家長也會積極配合,對孩子進行正向激勵。

然而,大多情況下,輔導班老師精力有限,無法給予孩子更多關愛,也很難深入瞭解他們的心靈世界。這就導致進入輔導班的孩子,大多時候也是在裝模作樣、消耗時間,長此以往,反而出現厭學情緒。

輔導班,應該辦教育還是“向錢看”

因此,一個對教育理想主義者的考驗是,是否要迎合家長需求?

某些家長存在“金錢換成績”的認知偏差,認為輔導班就是漲分提成績的地方,自己只要花了錢,報了班,孩子的學習必須突飛猛進。

事實並非如此。魏軍班上就有成績從60分跌到30分的例子。“說到底,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輔導班只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至多起到輔助性的作用”,魏軍有些無奈。家長卻常常把責任推給他,覺得沒效果,中途或者下次開課就換地了,有時還會拖欠學費。

一些熱愛教育、真的想在培訓行業有所作為的大學生看到了孩子的牴觸心理,反思起“唯分數論”的功利性辦學目標,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利用與孩子年齡差距小的優勢,培養共同的愛好,潛移默化地引導這些中小學生。

但確實有不少人在賺錢壓力下,背離初心,像社會上某些培訓機構一樣“迎合市場,攥緊家長錢包”。採訪中,就有人“知法犯法”,打起培訓“擦邊球”,一邊準備“能力培養”的課程應付檢查,一邊偷偷進行學業輔導。甚至一些“特長培養”輔導班也抓住家長的心理,拋出“升學加分”的種種噱頭。

大學生以輔導班創業確實風險重重,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鍛鍊了他們與人打交道、服務社會的能力。一位資深教師給出建議,“教育事業不應是隻想賺錢的產業,在商業利益之外,輔導班也要兼顧孩子的成長。大學生創業者更要遵守教育政策,尊重教育規律。”

(原標題《大學生辦輔導班 辦教育還是“向錢看”?》,原作者王豪,編輯黃慧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