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对!妙讽贪官污吏,人人拍手称快!上联:大鱼吃小鱼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名,诗词文赋汗牛充栋。有像《离骚》、那般文采飞扬,情感细腻的阳春白雪之作,也有如《诗经》这样叠章复沓朗朗上口的现实主义巨作。但最接地气的还要数对联,它又称楹联、对子,每到逢年过节、发财晋升之类的场合总免不了写上一副对联添加个喜气。文人也爱闲来无事,相互对个对子,切磋才艺用来消遣。然而在民间,对子的功能又加以扩大化,它不仅用来图吉祥,逗乐子,有时候还被用来反映社会现实。

清朝奇对!妙讽贪官污吏,人人拍手称快!上联:大鱼吃小鱼

相传,清朝乾隆后期,地方州县贪污之风盛行。很多地方官仗着权势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有一个地方县令,生性贪婪,巧立名目设立了各种苛捐杂税,对百姓是层层搜刮,几乎不给活路。这个县令究竟残暴到什么地步呢?平民百姓用来搭茅厕的席子他都不放过,楞是让手下的小吏强行拆了充公。

清朝奇对!妙讽贪官污吏,人人拍手称快!上联:大鱼吃小鱼

当时,县里有个秀才,他满腹才华可惜屡试不中,每每名落孙山。他看到县令如此欺压百姓,内心十分气愤,于是提笔在县衙门口写下一副上联:

大鱼吃小鱼,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县令听说有人在县衙门口写了对联,心里很是好奇,出门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调侃秀才说:“你这写的是什么狗屁对联,三岁小孩都会,怪不得你考不上功名!”这县令到底也是个读书人,嘲笑完秀才之后,追问道:“你出了个这么烂的上联,想必无人来对你这粗俗的下联,还是你自己来对上吧!”

清朝奇对!妙讽贪官污吏,人人拍手称快!上联:大鱼吃小鱼

秀才拱了拱手说:“小人自知才疏学浅,斗胆在县令大人门前卖弄,还请大人不要怪罪!”县令见秀才这般战战兢兢的样子甚是有趣,袖子一挥:“罢了,本官不与你计较,快动手填上你这浅陋的下联吧!”秀才点头领命,大笔一挥写就下联: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县令一看,立马变了脸色,但有言在先又不便发作,只好任秀才这么写,围观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县令失了脸面,很是羞愧,趁着夜晚天黑,就派人悄悄把门口的对联抹了去。但是天一亮,昨天的那幅对联又出现在了县衙门口,县令有些傻眼,于是等天一黑,又派人将对联擦掉,可是天亮再次被重新写了上去。如此往复,每天都会被不同的笔迹从新写一遍,这也就成了一幅永远擦不掉的对联:

大鱼吃小鱼,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清朝奇对!妙讽贪官污吏,人人拍手称快!上联:大鱼吃小鱼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的嘴永远堵不上,这个县令贪赃枉法为民所怨。秀才用大鱼吃小鱼这一妇孺皆知的日常现象,来比喻清朝政府层层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现象,可以说绝妙至极了。仅上联,看似毫无意境,但暗含玄机,意在抛砖引玉,下联一出,整副对联立刻变得精辟无比。不得不说,文字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不知各位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