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时你年薪千万,背运时叫我共克时艰,这样真的好吗?

近期,交易门的一位好朋友发布了一篇引人深思的微博:

好运时你年薪千万,背运时叫我共克时艰,这样真的好吗?

公募熬日子靠“命好”,私募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不少做价值投资的PM,面对跌跌跌的净值,都只有咬着牙跟客户说:来,跟我们一起共克时艰不要赎回,一起赌国运吧!

“赌国运”和“靠命好”,组合一下,就是“好运靠赌”。Excuse Me?

不赌的客观派,量化类基金也好不到哪里去,交易门了解到大部分量化私募业绩不好看,难于维持规模,业内一片哀叹抱怨。

好运时你年薪千万,背运时叫我共克时艰,这样真的好吗?

你说2018年上半年受外界客观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黑天鹅满天飞都可以巡演天鹅湖了,所以没法赚钱。那我们看看2017年相对平稳,大家业绩和上证指数比怎么样。

好运时你年薪千万,背运时叫我共克时艰,这样真的好吗?

你说这是行业统计,一个行业好的和差的经理总有巨大差别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明星基金经理们今年的表现。

2017年“最佳人气金牛基金经理”中的4位经理,管理的基金在2018年通通亏钱。

好运时你年薪千万,背运时叫我共克时艰,这样真的好吗?

从2015年至2017年,获得过“最佳人气金牛基金经理”的人有26人(除去连续获奖人数)。根据金牛理财网的数据,在任职期间有7个人没有跑赢大盘。跑赢大盘的19个人中,只有4人每年都跑赢大盘,大部分基金经理表现都很不稳定。

你要赌,就赌,只是别用我的钱来赌。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6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2.69万亿元,相比5月末13.40万亿的降幅达到5.2%。客观讲,这规模下降的大部分是货币基金,达到近5800亿。可这丝毫不能缓解,业绩滑坡之后的规模焦虑。

共克时艰是可以,新的问题又来了。公募私募业绩一片惨烈,管理费是不是还照收不误?大家都知道,股票型公募基金一般收1.5%的固定管理费,投资人还要额外付出0.25%的托管费。私募基金一般按照2%+20%来收。名气大的,收费门槛更高。

如今业绩惨淡,起伏不定。这管理费的事情或许正在悄悄起变化。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贝莱德2017年3月拿到中国私募管理人牌照。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于近期开始发行,管理费率只有0.75%,业绩报酬计提比例只有10%。相对于国内私募产品同类产品,这费率是全线打了五折。很快就募满了10亿,准备投我们的大A股。

中国的公募基金也有人快速在跟进。

2018年5月,国内的南方瑞合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后简称南方瑞和)则宣布,在三年封闭期后,若收益率为正,才收取管理费,否则不收取。

这才对嘛!

说实话,投资者抱怨,这么多聪明的脑袋,挤在这一行,却连个指数都打不过,那是投资者期望不合理。打败指数真的很难,这后面的金融理论,小编不专业,只能卖弄下结论。只是主动管理没法创造价值时,收费也就别那么理直气壮。

我们面对的问题并不特殊。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迎来了被动指数投资业务爆发式增长。

根据Morningstar的统计,仅仅2016年一年,全美就有4200亿美元的资金离开主动管理基金,流进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不再相信基金经理的Alpha。他们宁愿把资金转到简单又便宜的ETF。而自2009年以来,贝莱德仅有11%的主动管理基金打败了benchmark。

看到没?不满意被收费的美国韭菜,选择了用脚投票。

有太多能力不足的主动基金经理们并没有创造价值,真正的金子就难以得到发光的机会!如果能力不足的人不退出,投资者的金子早晚会花光和走光。

建议没有创造价值的各位,认真考虑转行。当然,我对有多少人会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并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仅从当事者自己自利的角度聊聊。请自豪的说出:金融去产能,从我做起!能力不足并不可悲,别硬扛,真累。曾经金融从业的你,智商是如此之高,哪怕去拼多多上做个商家,那也是降维打击的一等一好手。真正可悲的是:顶着金融精英的面具生活一辈子,最后告诉自己的仍然是,好运还是要靠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