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

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

国庆节前夕,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统筹规范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坚决淘汰一批缺乏产业前景、变形走样异化的小镇和小城镇。

在很多人心目中,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魂牵梦萦的乡愁……地方虽小,但宜居宜业宜观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建设特色小镇,中央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有关部委已公布了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及两批共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的创建名单;而地方上积极性更高,有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大约有2000多个特色小镇,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中。

而当初有关部委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大干快上”的热情推动下,特色小镇从数量上显然是“超标”了。面对地方的建设冲动,不少人捏了一把汗:这特色小镇到底该咋建?可别一哄而上搞成房地产或人造景点啊!

建设特色小镇,绝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发改委的《通知》强调,当前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概念不清、盲目发展及房地产化苗头得到一定纠正。为了巩固成果,还要进一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和服务支撑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保数量服从于质量,无特色无内涵将被淘汰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有些地方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楚。早在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

此次《通知》更加明确,建设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特别是将各地创建名单中不符合要求的三类“特色小镇”,列入了逐年淘汰的目标。这三类“特色小镇”是:

1、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对这些不实小镇进行淘汰,主要是防止“只见新镇不见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

2、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主要是防止政府大包大揽、盲目上马,为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而加剧债务风险。

3、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主要是防止千镇一面,没有产业和特色作为支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这三类小镇都是异化变形、跑偏走样的,必须要坚决淘汰。同时,对已公布的全国特色小城镇、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也要持续开展评估督导和优胜劣汰,并适时公布整改名单。对创建名单外的小镇和小城镇,同样要加强监督检查整改。

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它的内涵特质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

按照要求,特色小镇建设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旅游、体育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同时,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严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产业准入关,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

一些地方的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等,可能在某些方面跟特色小镇有点“像”,但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它既不是专为游客打造的,也不是专为企业打造的,它就是当地人生活工作的真实环境。作为外地人,你可以来观光游玩,也可以来创业创新。所以,不能将特色小镇的“帽子”,一股脑地扣在这些园区、景区、基地的头上。

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坚持产业立镇

《通知》强调,特色小镇建设是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各地要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产业立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

“遵循经济规律和城镇化规律”和“坚持产业立镇”,这两条特别重要。因为建设特色小镇需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这个地方要有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有成熟和产业和规模,条件不具备,硬造特色小镇肯定不行。

“特色小镇”建设,浙江起步较早,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效果不错。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很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块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数百亿规模的“块状经济”集群就有300多个。浙江培育“特色小镇”,是在具备上述条件后,因产业而兴。

而有些地区既不具备投资基础,又没有形成产业群,却去凭空打造“特色小镇”,也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据悉,有的省份为了加快建设“特色小镇”,还下了硬指标,几年内必须完成多少多少。

麻辣财经的一位同事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西北一个县的干部来杭州考察特色小镇,考察结束信心满满,准备回去后县里准备仿照着打造一座。可是,这个县是个半农半牧县,整体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三四家。没有特色产业,特色小镇怎么能立得起来?

做工作需要抓手,但是推广任何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布局,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切莫盲目照搬照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不顾客观条件,盲目照搬,肯定是事与愿违。这些年,类似的亏吃得少吗?这样的傻事,可真不敢再干了!

特色小镇还要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能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数量要求和政绩考核,要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通知》要求,各地要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经验。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小镇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难以推广。同时,立足不同产业门类,挖掘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等现代服务类案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建设特色小镇,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企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军,政府的职责是引导企业有效投资,激发企业家创造力,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中国特色小镇融媒体周刊》

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

【周刊介绍】

建设特色小(城)镇,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中国特色小镇融媒体周刊》是《中国企业报》旗下的电子出版物,以“面向特色小镇,为特色小镇建设者服务”为宗旨,依托中国企业联合会50万家会员单位,聚焦本报创刊30年来的企业家资源,由《中国企业报》专任团队编辑出版,是目前国内唯一以特色小镇为报道对象的央媒电子刊,唯一与国家“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合作的央媒电子刊,唯一兼具特色小镇建设与资讯传播的综合平台。

《中国企业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报道对象的中央级媒体,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平台,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园区招商、特色小镇建设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专业化智库型传媒。

【内容特点】

(一)新闻的独家性:本刊所有报道的新闻,全部来自《中国企业报》全媒体矩阵记者的独家报道;

(二)资讯的实用性:所有编辑入册的资讯,都是围绕着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资讯;

(三)解读的权威性:我们充分发挥央媒优势,依托《中国企业报》的产业智库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政策新动态,适时寻找最权威、最有公信力的专家解读与引导;

(四)服务的针对性:我们除了有强大的传播团队、传播渠道,我们还有一支由政府官员、院士学者、金融投资、咨询规划等组成的实操团队,能为小镇建设者提供定制化服务;

(五)容量的延展性:《中国特色小镇融媒体周刊》,每周一期,每期至少推出3--6个爆点栏目或内容,期发字数大约在3--5万。不仅提供PDF文件,还将为订户提供丰富的音频、视频型式的内容。

【栏目设计】

(一)新闻速递:记者深入特色小镇一线的采访报道,小镇新闻,及时呈现。

(二)政策看台:本刊对国家不同部委,全国各省市区,先后出台的不同功效的政策,及时予以平台化梳理,逻辑化呈现。

(三)案例展示:对正在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引入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挑出建设中的“败笔”,以此提醒相关方减少失误。

(四)专家解读:完整呈现相关专家针对小镇建设,提出的分析和建议。

(五)融资大法: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障碍是融资瓶颈。此栏目以PPP模式的为基本内容,探讨和报道小镇建设的不同融资通道。

(六)“镇”在前方:关注小镇建设的趋势,尤其关注“园中镇”、“村中镇”、“基地镇”、“旅游小镇”、“通航小镇”等新形态小镇。

《中国特色小镇融媒体周刊》每年订阅价格9800元(自订阅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周一期,全年约50期,每期约100页(A4),以PDF形式发送给单位邮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报中可添加单位定制名称和LOGO的服务,适合以单位名义直接快印成纸质版分发至各科室,也可通过手机阅读。

订阅热线:

010- 68735717,68701457,68701052

联系人:江先生,楚先生,刘先生

邮箱:[email protected]

【账户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华夏银行北京车公庄支行

单位账号:10282000000248270

融媒体周刊订阅

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小镇|严控跑偏!三类“特色小镇”将遭淘汰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主题:优化营商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

中企君荐读

----------------------------------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原著版权,如您对我们的文章存在异议,欢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

在这个时代,我们以传播信息、分享知识为已任。微信关注中国企业报公号:zgqybnews,关于财经你想知道的这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