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的青菜都指哪些菜?

盜德高點


青菜在各地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啊。簡單表示就是下面這兩張家譜圖,涵蓋了我們生活中能碰到的大多數青菜。


第一大類,毫無疑問是白菜家和捲心菜家的青菜。

白菜大家族

白菜家族是最清淡的青菜家族,氣味特別小,也是最容易被小朋友接受的的青菜了。

大白菜大概是跟中國人關係最親密的,它們也非常容易辨認。大白菜白色的葉子衣服都是緊緊地裹在自己身上的。因為耐儲存,味道好,於是成為了冬天重要的蔬菜。

小白菜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蔬菜,但是在北方大部分地方,大家吃的小白菜其實是小的大白菜(就是大白菜的幼苗期嗎?)[sj1] 。與大白菜白色的葉子不太一樣,小的大白菜的葉子是綠色散開的。

小油菜是南方的小白菜。這是一種特殊品種的白菜,叫油白菜。有小朋友說,這種蔬菜並沒有油啊。其實,這種小白菜初始的任務就是生產菜籽,用來榨油。只不過後來發現它們的葉子也挺好吃的,於是才有了新身份。

比起其他食用歷史悠久的“老前輩”,塌棵菜算是新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一種菜了,因為像是被踩扁的菜所以叫塌棵菜,因為形狀像一朵花也被叫做菊花菜。不過這可不是什麼神奇的新品種,而是一種原始的白菜。宋朝之前的大白菜都長這幅菊花模樣。

甘藍大家族

捲心菜就像大白菜一樣,也是一個超級超級大眾的菜品。它的老家在歐洲。

像大白菜一樣,最原始的甘藍葉片通常是散開的,只是因為基因的變異,這才出現了包心的現象。捲心菜通常是綠色,但是有花青素豐富的品種,被稱為紫甘藍,因為花青素比較多,所以吃起來有特殊的澀味。

迷你的抱子甘藍就非常可愛了,我們吃的部位不是巨大的葉球,而是那些生長在莖稈上的小芽。一個個小芽,特別像縮小版的捲心菜,然而這些小球有明顯的苦味,顯然不太適合小朋友的口味。通常是整個做沙拉或者烤著吃。

球莖甘藍,顧名思義,就是莖稈長成圓球的甘藍,它們平常的名字是苤藍。苤藍同蔓菁非常相像,只不過前者吃的是莖,圓球上表面均勻分佈著很多葉柄的痕跡。切絲清炒、煮湯都不錯。老北京的八寶醬菜中也少不了苤藍這一寶。

羽衣甘藍,葉片像羽毛的甘藍,比紫甘藍還要美豔,然而它們的主要出場地點是在花壇中——因為羽衣甘藍的纖維很多,口感粗糙,並不是一種好蔬菜,我們看看就好。

芥菜大家族

一說到芥菜,人們通常想到的就是大頭菜;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們吃的很多青菜都是芥菜家族的成員。它們的名字叫“葉用芥菜”。芥菜家的成員都有比較重的芥菜氣味,苦菜、青菜、雪裡蕻都是這個家族的常見成員。


苦菜的大名是大葉芥。這種芥菜的個頭比較大,直接吃或者做成醃菜都相當不錯,四川著名的冬菜也用大葉芥製成的。

青菜通常是指寬梆青菜,在南方各地都廣為栽培。它們的特點是葉柄很寬大,特別像白菜,然而葉子都是碧綠色的,身上的刺毛也很少。用來煮湯、清炒都是挺美味。

對北方人來說,雪裡蕻更是一種重要的青菜。它們的葉子更像是一根根羽毛,葉子上一根刺毛都沒有,通常會長成大叢大叢的。在北方很多地方會把雪裡蕻醃製成酸菜,十分開胃下飯。

當然,葉用芥菜家族的成員遠不止於此,還有葉瘤芥、長柄芥、花葉芥、鳳尾芥、捲心芥等小眾品種。當然別忘記,芥菜裡最出名的,還是做成榨菜的莖瘤芥。

另外,最近今年盛行起來的兒菜,其實也是一種芥菜,一大塊芥菜植株上有很多個小芽,把這些芽一個個分開,用高湯或者清水來煮,然後再加點辣椒和蒜瓣做成的蘸水,真是美味。


第二大類,那就是菊花家族的青菜了。

如果萵筍夠新鮮,切開外皮的時候還會有乳漿冒出來。實際上,萵苣的拉丁屬名“Lactuca”的詞頭“Lac”正是暗含了乳汁的意思。不過這些冒出的白漿中幾乎沒有蛋白質和脂肪,而是一些非常苦的萜類化合物,作用就是讓敢來吃它的食草動物的嘴巴吃點苦頭……當然了,聰明的人類是會避開這個小陷阱的。


不過,人們似乎特別享受餐桌上的“吃苦”。經過人類培育改造的萵筍生菜已經不能滿足吃苦的需求了,於是出現了“苦菊”。雖然苦菊的樣子跟油麥菜和花葉生菜非常像,只是葉片有點羽毛狀的分裂,但是它確實完全不同於萵苣的物種,苦菊是菊苣屬的成員。雖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內心卻完全不同:萵苣的花朵是黃色的,而菊苣的花朵是藍色;萵苣已經偏甜,水分更多,而菊苣的苦味更重。



植物人史軍



鄉村達人478


我老家有一種菜長的像波菜,但葉子和杆都比波菜厚,也比波菜長,我奶奶那時對我說,這叫勻坦,可能還有別名,炒上、涼拌、煮麵都非常好吃,也許這是老家的青菜吧?


歲月時光時光歲月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青菜是指什麼?在我的家鄉綠色的蔬菜就稱之為青菜,一定要有綠色,沒有綠色的就不能叫青菜,比如說白菜,漢菜等!當然還有一種是我們說的大青菜,是用來做泡菜的,特別品種,有的時候也簡稱青菜,好像那個老壇酸菜那個就是用大青菜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