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因“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重阳节又是我国的“老人节”,历来有推行敬老崇孝的活动。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重阳节的由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家长们可以用简单明了的动画片告诉小朋友们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习俗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1、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2、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3、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4、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5、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6、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明天重阳,

愿大家都能暂时放下手里繁忙的工作,

多陪陪家里的父母、老人

祝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祝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

今日佳节又重阳,给孩子们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