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回忆不能不说是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小学与中学时光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农村的学校不像城市学校,有早晚自习和诸多的补习班兴趣班之类的,也没有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老师上课大多只讲20——30分钟时间,余下的时间足以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下课时间就是在乒乓球室(说是乒乓球室其实就是在校园一角用砖和水泥砌成的简易乒乓球台)或是操场上度过的,虽说课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时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摸着球拍或篮球的,但大家依然趋之若鹜,倒也其乐融融。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上学或放学时节,因为要走四五里的路程,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乐趣,充满着探险、顽皮与欢乐。比如学校明令禁止的玩水(就是在河湖堰坝里洗澡)还是乐此不疲地偷偷地脱个精光地去泳泳,有时岸上喜欢做恶作剧的孩子偷偷把衣服藏起来,那可就惨了,上不了岸只好在水里呆着,当然也去不了学校。快放学时衣服又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原来的地方。第二天去学校后的优待就可想而知了。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被耍的次数多了也就留意多了,终于发现恶作剧者,如何惩罚的确是大家想象不到的。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几个同路的小哥们在遍地金黄,芳香四溢的油菜田中大便,其中一位提议斯几张作业本纸垫着拉,大家一致照办了。拉完这位顽皮者竟然用纸层层包裹着大便,精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正当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恰好那位藏衣服恶作剧孩子也走过来了。“哎,怎么才来呀?”“家里有点事耽误了。”“哦,麻烦你把我带学校中午吃的菜替我拿着,我想方便一下(那时中午都在学校食堂吃午餐,下饭菜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好的”双手接过偌大的纸包“还是热的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孩子将恶作剧者双手使劲往纸包一摁。哈哈,结果无需多说大家都清楚吧。于是除那孩子呆若木鸡恨声不已外大家做鸟兽散。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当然恶作剧大家都做过,为了改善一下口味,大家提议捉只鸡烧着吃。大白天捉鸡可不是件容易事,一是动静大,弄的不好鸡飞狗跳,说不定会被主人撵的贼跑。终于有人想出了奇招妙策,用一根长长的线,前面系着一只鱼钩,鱼钩上拴着只蚂蚱,等着鸡上钩。还别说,很快就有鸡上钩了,只需拽着走,跟遛狗一样,鸡不吭一声,因为鱼钩在喉咙里,大概会是越吭越痛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拾柴、刨坑,杀鸡褪毛去内脏。用新鲜的荷叶层层包裹着,外面再裹着一层厚厚的泥。放在火堆里烧,直到这层泥烧焦,敲去烧焦的泥层,剥去荷叶,那个香啊,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星期天、节假日是要参加农活的。那时还是大集体,村民们一起上工一起下工。 因为我读过几本古典小说,什么《三国演义》呀《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喜欢在干活的时候讲一段两段的,一是显摆,二是可以偷懒。大家都乐意与我扎堆干活,有时干脆让我坐在旁边讲,当然不时还有人献殷勤给我递茶送水什么的。我也就添油加醋地胡侃一把,倒也觉得有众星捧月的感觉。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最有趣的是插秧时节车水,或许城市的人不知道车水是何物。就是插秧时田里没水,需要把池塘里的水提灌到田里。水车就是唯一的工具。这种水车很古老,当然现在已是绝迹了。就是两边各一个立架,立架拖起一根粗壮的长长的轴承,中间是一个木制的齿轮,一根长长的桶箱连接到池塘里,一条木制的带着木叶片的链条随着轴承的转动将水从低处运送到高处。轴承两边各有穿过轴承的十字,十字的四个顶端可以踏脚,通过人如行走一般的脚踏促使轴承转动。这是一个十分需要技巧与力气的活儿。一般需要有两班人轮流车水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在轴承的一端钉上一根铁钉,系上正前方的线团,直到线团都绕道铁钉上,才可以由另一班人接替。行话叫做“一线水”一班人车水,另一班人则敲着锣鼓唱着乡村小调。虽然很累却也充满欢乐。

儿时农村的那些事

如今在乡下建了新居,可再也找不回往日的生活情趣。怀念之余敲打几行文字,算是旧事拾遗吧。

丁酉春在久草作于止水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