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敢於創造奇蹟 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脱贫”故事:敢于创造奇迹 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身體殘疾了,日子可咋過?我們殘疾人要和正常人一樣,要敢於創造奇蹟,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10月16日,四位來自基層的殘疾人和助殘代表做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廳,講述他們“脫貧”的故事。

河南省桐柏縣付樓村黨支部書記李健以前是村裡的電工,在一次檢查變壓器時腳底梯子一滑,右手不小心抓到了高壓電上。失去右臂的李健自費到駐馬店泌陽縣、南陽西峽縣及湖北省一些地方學習食用菌、蔬菜種植技術。經過兩年苦幹,在縣、鎮、村三級“志智雙扶”下,2016年,李健獲得了大豐收:通過種植大蔥,花生,玉米,琵琶樹,水稻,加上貧困戶入股分紅、種糧補貼等收入,當年家庭純收入達到13萬多元,一舉摘掉了貧困帽子。

“今後我該怎麼辦,自己還能幹啥?”與很多殘疾人一樣,謝侶也經歷過這樣的“叩問”。在21歲那年,謝侶因一場車禍雙目失明。對於雲南省騰衝市一個小山村裡的家庭而言,這是雪上加霜。2014年,謝侶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撐起這個家,2017年謝侶參加了騰衝市殘聯舉辦的“助盲脫貧”盲人保健按摩培訓班,畢業後在殘聯幫助下,開了一個盲人按摩店。

“什麼都不用準備,直接開店做老闆。”謝侶的按摩店開業後,他一直堅持用最好的精神狀態和按摩技術來服務客人。他的熱情服務得到了越來越多客人的認可,回頭客多了,生意越來越好,還招收了1名殘疾人學徒。現在,按摩店已經開了一年多了,一年有4萬多的收入。

說起自家“致富經”,黑龍江省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的劉洪霞深有體會,就是八個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四年前丈夫遭遇車禍後臥病在床。年邁體弱的公婆、幼小的女兒,家裡的一切都需要劉洪霞來扛來挺。後來,在鄉政府、駐村幫扶工作隊、直接幫扶責任人和村“兩委”幹部的扶持和幫助下,劉洪霞積極發展以五味子為主的庭院經濟和黃牛養殖業,從債臺高築、負債累累到年收入近10萬元。

扶殘助殘,就是要切實幫助殘疾人解決實際問題。河北如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賈茹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助殘扶貧事業,成立宏豐農業合作社幫助殘疾人及留守婦女在家門口掙錢致富,創辦“軍霞工廠直營庫房”項目幫助殘疾人創收,創建“如軍健康365助殘創業商城”為殘疾人創業就業搭建無障礙綠色平臺。

今年,賈茹在行唐縣投資建成了集就業、培訓、創業、康復、託養、勵志、工療、農療九個功能於一體的殘疾人雙創園。目前,殘疾人雙創園內共安置就業人員161人,其中殘疾人108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87人。此外,以殘疾人雙創園為依託的70個“扶貧助殘巧手坊”已經累計對2199名貧困人員成功進行了技能培訓,年底將幫助3000多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我希望殘疾人朋友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賈茹隨手拿起一個小灰色的小口罩說,這個看著很普通的小口罩採用的是一種新材料,是殘疾人靠雙手生產出的高科技產品。“他們做的每一款產品,我都見證了它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小針線都包含了他們所有的愛、夢想和希望,希望全社會都能給他們一個回應,給他們信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隨著我國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殘疾人生存發展狀況正發生著顯著改善。

如今,說到生活發生的變化,四人臉上都泛著笑容。通過建起金芙蓉特色種植產業扶貧就業基地,蔬菜示範基地,李健帶著鄉親們立志把桐柏山區偏遠的貧困村變成美麗鄉村。謝侶加入騰衝市殘聯成立的殘疾人志願者隊伍,每個月和其他志願者一起到敬老公寓獻愛心,為老人們按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賈茹帶著殘疾人生產的產品繼續做推廣、找渠道。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奮鬥,他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職業,不僅撐起家庭帶頭致富,而且幫助更多的殘疾人脫貧,把愛和希望傳遞下去。

(經濟日報 記者:李萬祥 責編:李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