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台州廣電: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類節目?

在強調文化自信的當下,文化類電視節目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觀眾的心田。在這之中,城市臺如何謀篇佈局,運用有限資源打造有高度又接地氣的文化類節目,擔負起媒體使命,為文化傳承貢獻綿薄之力?《2018台州市成語英雄》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它在比賽形式、題目設置和傳播模式三個方面都有切實的創新和探索。

「探索」台州广电: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

近年來,傳統文化類的電視節目異軍突起,《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可謂實現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觀眾呼喚著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文化類節目。而作為地市臺,台州市廣播電視臺與台州市教育局在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方面也展開深入合作,從最早的模仿到原創,特別是今年6月推出的《2018台州市成語英雄》,引領觀眾品味成語之美,感悟中國智慧,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該節目共11場比賽,面向全市初中生,九個縣市區自主選拔,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了“選拔熱潮”,最終邀請32所學校代表隊進入演播室。2018年臺州市中考作文也談及學生踴躍參加成語大賽的選拔,學生的情緒高昂、學校的鼎力支持、社會的強烈關注,使得節目“未播先火”。舞美設計高雅別緻、題目設置獨具匠心、節目形態新穎活潑、互動模式別具一格……

比賽形式推陳出新:節奏張弛有度

成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書寫、釋義、辨析、運用……處處都是學問。該比賽一共三個環節,必答題與搶答題相結合,第一環節“聚木成林”,選手依次上臺,考察三道題,分別為填空題、選擇題、看圖猜成語,全面考察選手關於成語釋義、成語典故的理解程度;第二環節“心有靈犀”,一個比劃一個猜,考驗選手的臨場發揮能力和團隊默契程度;第三環節“順藤摸瓜”,根據線索猜成語,以搶答的形式考驗選手是否“膽大心細”,搶得到又答得出,既考驗個人能力,又考驗團隊協作能力,環環緊扣,難易結合,妙趣橫生。

「探索」台州广电: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

這樣的比賽不像一場“考試”,更像一場“展示”,且每期節目都笑點頻頻,比如“心有靈犀”環節,成語“殺雞儆猴”,選手比劃動作,同伴猜“宰”“割”“切”“砍”,就是猜不到“殺”;“受寵若驚”選手解釋第二個字“父母怎麼愛孩子”,同伴猜“疼愛”“撫愛”“熱愛”,一口氣報出了很多種愛,偏偏與正確答案擦肩,全場為其捏一把冷汗,評委老師也哭笑不得。而為了讓節目畫面豐富、節奏輕快,前期工作“細緻入微”,每一個書寫臺都裝著GoPro相機,全程錄製每一位選手寫的一筆一劃,配上時尚的花字、彈幕、表情包、音效,讓節目看起來更輕鬆,讓成語“鮮活有生命力”。

「探索」台州广电: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

節目邀請當地資深的語文教師擔任評委,不僅僅是判斷對錯,更多的教大家如何挖掘成語的趣味,如何巧妙地記憶,寓教於樂,讓“教”得更廣泛、“樂”得更有水平。觀眾們表示:“成語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每期節目看完後也能記住幾十個成語,堅持追完估計大有長進。”“成語也蠻好玩的,以前上學的時候怎麼沒發現。”“喜歡評委老師偶爾用方言解釋成語,特喜感”……

題目設置獨具匠心:不求“難”但求“巧”

成語是濃縮的精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在電視比賽中,成語的題目不求“難”,但求“巧”,目標是讓所有參賽者來時興趣盎然,走時受益匪淺。如成語填空、看圖猜成語等,都帶有“腦筋急轉彎”的趣味性,讓觀眾印象深刻。

尤其“心有靈犀”環節,更是精彩紛呈,題目是以淺顯易懂的中低難度成語為主,中間夾雜高難度的詞彙,考驗選手的臨場發揮能力。比劃的同學手腳並用,猜詞的同學絞盡腦汁,現場爭分奪秒、氣氛活躍。提到成語中的任何一個字都算犯規,每場選手允許2次犯規,有2次選擇跳過的機會。最初都是易於表演的成語,比如“蝦兵蟹將”“喜笑顏開”“兔起鶻落”等,而時不時出現高難度的,如“得隴望蜀”“方枘圓鑿”“日中則昃”等這些需要逐字解釋的成語,考驗學生是否捨得用“跳過”的機會,或者是否能巧妙地化繁為簡。所有題目工作人員都事先演練過,比劃過程中容易犯規的點也是刻意設置的“陷阱”。陰差陽錯的笑點、讓人歎為觀止的默契,使比賽高潮迭起。

「探索」台州广电: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

據統計,11場比賽,共涉及1000多個成語,無論是參賽學生、陪同的老師、家長接受賽後採訪時都表示,題目並不難,所有比賽的成語或多或少都聽過,但可能掌握得有偏差才會出錯,參加完比賽提高了自己學習成語的積極性,不是僅僅死記硬背,而是真的融會貫通。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讓一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成語也走進大眾視線,像央視的“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一樣,我們也呼籲“全民焐熱冰封成語”。比如“磨而不磷,涅而不緇”,這個成語是來自《論語》,比喻意志堅定的人不會受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淤泥而不染”。節目播出前,很多人對此成語聞所未聞,節目播出後,甚至有不少網友把這個成語封為“台州市2018年最正能量的成語”。

傳播模式另闢蹊徑:跨屏聯動塑品牌

熒屏裡的選手接受挑戰,電視機前的觀眾不是被動的看客,而是主動的參與者。《2018台州市成語英雄》從錄製、製作、播出都全程互動,與其說它是一場比賽,不如說是以比賽為名的文化狂歡。

錄製現場全程網絡直播,每場直播有近萬人觀看,現場的舞美圖、選手後臺花絮等等,都發在直播平臺上,大家評論如潮,互動參與者也可以隨時提問題,有代表性的問題評委現場解答,讓觀看直播的人也有參與感,彷彿身臨其境。節目播出前,微博、微信都公佈當期預告片、幕後花絮等,開展結果競猜活動,提前預熱。節目播出過程中,觀眾掃一掃二維碼,關注“台州電視公共頻道”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參與人氣選手的投票,為喜歡的選手助力。同時,也可以參加互動遊戲《文狀元挑戰賽》和《瘋狂猜成語》。據統計,這一遊戲有6萬多人參加,有的粉絲調侃道“真相了,這麼多年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

「探索」台州广电:城市台如何打造精品文化类节目?

此外,節目錄制完成後,同步啟動“成語進校園”“成語進社區”等地面推廣活動,讓更多人的參與其中。比如進校園,邀請全班同學參與成語遊戲,聽寫題、選擇題、你比劃我猜……進社區,從五尺之童到花甲老人都踴躍參加,有的父母帶著孩子上臺挑戰,你比劃我猜。那些誇張的肢體動作,著急時的語無倫次,現場經常笑成一片,所有人自發為闖關成功的參賽者鼓掌,成為“文化親民”的暖心畫面。

辦一檔純粹的文化類節目,讓觀眾對文化敬仰而不是敬畏,融入而不是疏遠,這是媒體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2018台州市成語英雄》是勇敢的嘗試。節目完成後,應廣大觀眾的要求,台州臺還將其刻錄光盤、製作宣傳冊,留下經典語錄,留下可貴畫面,以求讓所有人銘記文化的魅力經久不衰,深厚的文化底蘊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