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這幾天,有人在網上爆料,一位家長每天開著跑車接送孩子上學,引起了老師和其他家長的不滿。

老師覺得,家長開跑車接孩子會引起孩子們的攀比心理,不利於教育。

其他家長覺得,你再有錢也要低調一點啊,不就是接送個孩子嗎?普通點的車也行啊。

反正你們也不差錢,在買個普通點的車不好嗎?

而家長本人覺得,我沒偷沒搶,想給孩子好一點的怎麼了?如果開跑車就是攀比,是不是你們孩子心理太脆弱了?

還有,我憑什麼要再買一輛普通車為你們服務?

這位家長說的有理有據,字字鏗鏘,最終換來了老師踢出群聊的待遇。

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社會比較隨處可見,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在通過和別人比較來確定自我的定位和概念,確定自己是美還是醜、善還是惡、貧窮還是富有、聰明還是愚鈍。當別人不漂亮時我們就覺得自己漂亮或者帥氣,當別人愚鈍時就覺得自己聰明,當別人冷血時就覺得自己富有同情心。當別人貧窮是就覺得自己富有。我們對自我的判斷總是以別人參考,從而得出讓我們大腦認可的結論。反之亦然,當我們評價某個人的表現時,就會把他和自己做比較。當我們在比較中獲勝時,會從中得到一種滿足感和自我欣賞肯定,敗則痛苦、失落、羞恥、不安,這就是我們的虛榮心。有虛榮心不一定是壞事,它可以敦促人克服自己的惰性,做更多的事情,更勤奮。

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所以說,攀比其實是一箇中性詞,正面的積極的比較,是在理性意識驅使下的正當競爭,往往能夠引發個體積極的競爭慾望,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

但消極的、伴隨有情緒性心理障礙的比較,會使個體陷入思維的死角,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極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負性攀比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於攀比中無法自拔,對人對己都很不利。

負性攀比一般物質上的比較。實際上,沉溺於攀比無法自拔的人自我定位可能更依賴於物質上的優越,其實反映的也恰恰是物質以,外其他方面的不確定感。一些既往在親情上有所欠缺的人,尤其容易產生物質上的攀比心理。

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在現代社會,攀比更容易產生,一是因為比較源擴大了,在以往封閉的年代,我們的比較對象都是固定居住地周圍的那麼一小撮人,但在交通發達人口不斷流動的現代,我們認識的人越來越到,同時,網絡的發展,也讓攀比之心從現實世界延伸到了網絡世界。二是無處不在的廣告,利用人們的攀比心理來刺激消費。三是平等觀念的發展。不同於階級觀念濃厚的封建時代,這個時代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機會也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別人擁有的東西你也可以擁有,反過來,你沒有,是你不夠努力,你就是個loser。不可否認,努力很重要,但家庭背景、運氣機遇等因素也不可忽視。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容易對自我和環境產生非理性的分析,進行負性的攀比。

但我們要倒退回去嗎?我們改變不了時代,甚至也改變不了別人,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與其擔心豪車會引起孩子的攀比之風,不如教會孩子“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的道理,凡事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即可,再者,俗話也有說“ 廣廈萬間,夜眠七尺;良田千頃,日僅三餐”,我們需要的,真的沒有那麼多。實際上,我們的痛苦,一般來自於生存的壓力,而另一半,來自於我們的攀比和慾望。

不過,話又說回來,攀比的真的是孩子嗎?其實,孩子不過是大人們的一面鏡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