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看吉林」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成長春經濟發展生力軍

編者按:“改革開放看吉林——走進長春”網絡主題宣傳活動10月16日在吉林省長春市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主辦,吉林省委網信辦、長春市委網信辦、環球網承辦,邀請著名高校專家學者、主流媒體資深記者、全國知名網絡大V,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吉林的發展成就進行實地考察採訪。

央廣網長春10月17日消息(記者趙亞芸)長春,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臺汽車、第一部電影、第一塊合成橡膠、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等大量“第一”的誕生地。近年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為長春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成為長春這座老工業基地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一支生力軍。

據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路介紹,長春經濟增速已經連續9個季度穩定在7%以上,連續9個季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東北地區表現搶眼,成為東北區域經濟突圍的一個樣板。

這樣的成績取得與長春加快培訓新動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密不可分。近年來,長春大力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把科技企業培育作為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抓手。

「改革开放看吉林」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成长春经济发展生力军

圖為“吉林一號”組星發射狀態等比模型。(央廣網記者 趙亞芸 攝)

2015年10月7日,我國首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吉林一號”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拉開了我國商業航天大幕。這顆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

據瞭解,長光衛星成立3年期間,先後經過5次發射,成功將10顆“吉林一號”衛星及1顆承研武漢大學的“珞珈一號”衛星送入軌道,現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天內重訪能力,衛星服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隨著我們的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帶來的效益也將逐漸提高。”長光衛星相關負責人說,未來,他們還將在2020年前發射60顆衛星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30分鐘內重訪能力,每天可觀測全世界範圍內800多個目標區域;2030年前實現138顆衛星組網,具備全球任意地點10分鐘內重訪能力。旨在建設一個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以及高光譜分辨率的航空、航天遙感信息獲取平臺,以為用戶提供高效、精準的遙感信息服務。

「改革开放看吉林」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成长春经济发展生力军

圖為永利激光演示激光器在鋼板上切割“福”字。(央廣網記者 趙亞芸 攝)

幾秒鐘在鋼板上切割出一個“福”字,幾乎瞬間刻印出一張公司的名片……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永利激光”)自主研製的激光器的“現場秀”令採訪團一行頗為驚歎。

坐落在長春新區的永利激光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經濟實體,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之一。主營產品為二氧化碳激光管、激光電源等,應用於為激光雕刻、激光切割、激光打標、激光醫療等領域。產品出口全球80多個國家與地區,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家生產二氧化碳激光管規格型號最全的廠家。

“為什麼永利激光的產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永利激光相關負責人說,“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司不斷創新,不斷與市場對接,並與客戶形成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

據瞭解,永利激光目前正在研發高功率高光束質量光纖激光器,將在航空航天、3D打印等領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去年長春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分別是上年的2.7倍和3.9倍;全市的技術合同交易額由2015年的不到24.5億,增加到2017年的208億,佔GDP比重達到3%,在15個副省級城市的排名由過去的第14位前移到第8位,長春進入全國技術交易活躍區域。今年截至目前,長春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申報數量分別達到329戶、257戶,明顯好於年初預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