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國內上映,在暑期檔的最後一天正式登陸中國院線,首日票房1.76億元,豆瓣評分8.3,票房與口碑炸裂。熟悉這個系列的影迷一定對這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縮寫相同的IMF(Impossible Mission Force 不可能任務署)印象深刻。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1996年湯姆·克魯斯攜IMF首次驚豔亮相,距今已經過去22年。從《碟中諜》到《碟中諜6:全面瓦解》,IMF小組每一次的登場,都大獲成功,是全世界範圍內為數不多能持續產出的特工片。而電影的譯名堪稱神來之筆,英文片名Impossible Mission直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意思,國內將其翻譯為“碟中諜”,取“靠碟片竊取情報的間諜”之意,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符合信、達、雅的翻譯原則。

IMF是何組織?

IMF其實是電影中虛擬的一個特工組織,它聽命於美國國會,是獨立於CIA、FBI之外的。IMF和CIA相當於一暗一明兩個部門,IMF特工的行動比較自由,看上去不需要向任何人報備、完全沒人能管的樣子,延續著冷戰時期的非常規的行動風格。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實際上,《碟中諜》系列電影源自劇集《虎膽妙算》,二者名字一樣,只是翻譯不同。劇集誕生於1966年,正是冷戰時期,雖未直接涉及美蘇爭端,但鐵幕陰影隨處可見,劇中的“歐洲人民共和國”和“東歐共和國”明顯映射鐵幕另一側的強權國家。IMF小組還活躍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扶持親美領袖,阻止鐵幕勢力滲透。但《碟中諜》電影第一部時,冷戰的餘波也已經平息,但電影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冷戰的影響:《碟中諜1》的反派正是IMF小組的領導者,他因為冷戰結束而迷茫,於是選擇叛變以換取足夠的金錢度過餘生。電影第二部開始,IMF小組有了新的對手:恐怖主義。這也與世界局勢變化密切相關。恐怖分子不僅會對美國造成威脅,他們甚至會圖謀引發世界大戰。於是,IMF小組的任務便由保護美國轉而成為保護世界。在第四部結束時候,勃蘭特看著人群,說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差點被毀滅。引申命題自然是IMF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第五部中取締IMF成為主要故事矛盾之一。而在第六部中IMF得以恢復,前CIA局長也轉任IMF部長,繼續與恐怖組織辛迪加的餘孽進行著鬥爭,解除核武器威脅。

IMF有什麼殺手鐧?

經過了20多年打磨,觀眾們對每一部《碟中諜》的大體故事走向,早已瞭如指掌、爛熟於胸。IMF中的裝備一直走在時代前沿,不斷向世人展示著各種高精尖的黑科技,再加上伊森﹒亨特(阿湯哥飾演)的搏命、團隊間的緊密合作、不斷反轉的套路、高難度動作設計,讓這個商業性質的諜戰動作電影系列經久不衰。這個系列總的來說更注重奇觀與快感的堆疊,再加上正邪間的鬥智鬥勇,一次次挫敗並在最後一秒完成任務。電影最中心的,就是那些“不可能的任務”,一個大任務,分解為許許多多小任務,而每個小任務都是一次冒險,一次奇觀。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當然作為特工組織,IMF首當其衝的殺手鐧就是高科技,1996年的《碟1》就向世人展示了腦洞大開的3D打印、虹膜掃描等技術。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易容術了。阿湯哥幾乎在碟中諜系列的每一部裡,都展現了一項強大的特殊技能——易容。如何通過頂級的易容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呢?首先需要翻模,在《十二生肖》裡,成龍就曾率先將獸首進行了一次翻模。翻模過後緊接著就是雕塑了,一般情況是特效化妝師需要在已獲取的模型上加特技。當然,這只是常規的易容,高階的易容,就不得不說到《碟中諜》裡的3D打印神技能了,360度全方位頭套,保證戴上頭套的你,彷彿換了張新臉。但是並不似片中的西蒙·佩吉套上頭套就行,戴上新臉後還需要化妝長達4個小時。與此同時還需要在喉嚨上貼一個芯片,以轉換人聲。當然,毀掉這一切就很簡單,跟阿湯哥一樣,摘下橡皮面具,瞬間令對手懵逼。

雖說IMF善於易容,但前幾部電影過於依賴,《碟中諜6:全面瓦解》都忍不住借配角之口犀利吐槽:“IMF是什麼?不過是一群戴著橡皮面具的成年人,在玩不給糖就搗亂的遊戲罷了。” 但當第六部中西蒙·佩吉終於在作戰設想中如願戴上易容頭套時,老影迷還是感到很欣慰。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除了高科技,IMF另一大殺手鐧就是王牌特工伊森﹒亨特,他在《碟1》頂著大風在疾馳的火車頂部空翻,或是單手扒火車,上演隧道直升機追逐戰;《碟2》裡,他在雅丹地貌的峭壁邊做單手懸掛,並上演摩托車大戰;《碟3》他從上海的銀行大廈像盪鞦韆一樣盪到另一幢樓上並完成了精彩的大橋對抗;《碟4》裡,更是鮮有安全措施保護下,徒手攀爬“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第五部《神秘國度》中,他徒手抓住軍用運輸機的外側艙門,以每小時400公里的速度被升上高空,實際拍攝時更是在飛機外懸掛了20多分鐘;再到第六部的高空跳傘和低空開傘、摩托飛車追逐、直升機追逐、實拳格鬥、雪山懸崖邊對決,每一場戲,都使得這一部走上了這個系列動作戲的巔峰。全片從頭到尾,始終處於亡命狂奔和劍拔弩張的狀態下,IMF置身更加危險的境地,靠瘋狂玩命挽救頹勢,這是十分刺激的。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玩命的阿湯哥在《碟6》的追逐戲裡甚至來了一次“螺旋式飛行”(corkscrew turn)——參與拍攝的直升機專家說:就算專業的直升機駕駛員,大多數也不敢這麼玩。為了親自完成拍攝,阿湯哥專門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直升機駕駛訓練。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另一項特技更誇張:HALO跳傘。這已經不是什麼普通特技,而是一項特種部隊專用的特殊戰術。HALO,是High Altitude Low Open的縮寫,俗稱“高跳低開”。它要求跳傘員在7000米以上的高空跳出機艙,高速降落後在離地面僅600米時打開降落傘。這一軍用戰術的目的是避開敵方雷達搜索,並減少跳傘員在空中的滯留時間,以降低被發現的幾率。這麼高端的軍用技術,自然也充滿了危險性:跳傘員需要從時速近300公里的飛機中跳出;超過7000米的海拔高度,伴隨著缺氧、低壓、氣溫遠低於0度等危險因素;接近地面時,降落速度大約是每小時250公里,很可能錯過開傘時機……為了完成它,阿湯哥訓練了整一年,其中每天要跳傘5次。還有,似乎是嫌這難度還不夠大,導演把戲安排在了傍晚……這意味著想要實現理想的光影效果,劇組每天只有不到3分鐘的有效拍攝時間——每天只有一次拍攝機會。於是為了這一段拍攝,阿湯哥一共跳了106次。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碟中諜”系列故事,都在編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它們的拍攝,更是實打實地在突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阿湯哥和扮演的特工伊森·亨特一般,每一次都義無反顧地接下任務,並總能在最後瀟灑地留下一句:“任務完成”(Mission Accomplished)。

IMF不可能任務署在特工伊森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地將不可能化為可能,雖然影片是虛擬的,但相信我們普通觀眾在緊張刺激的觀影后也能從中汲取滿滿正能量。

“諜”雖然隱藏著自己的名字,但依然“魂”系國家。雖然涅槃重生,但我們從未離開,歡迎繼續關注“諜魂”微信公眾號,一個你隨身學習國家安全知識的小助手。

解密《碟中諜》電影中的IMF不可能任務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