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小方法——名與姓字形變形取名法

取名小方法——名與姓字形變形取名法

許多人的姓氏因為字型結構獨特,而不能巧妙地拆開。但若對字稍作改動,便可進行筆劃的“添枝減葉”處理。經過漢字變形,可使人們得到啟示而偶得美名。

我國漢字形體變化十分奇妙,以下將從各種姓氏的不同特徵出發,介紹幾種根據名與姓的字形變形取名的方法。

第一,以姓的偏旁或部首為名。

這樣的姓一般是合體字,可選擇其中的一部分為名。如阮元,清代經學家,以姓中聲旁“元”作名;聶耳,現代著名音樂家,“聶”字由三個“耳”字組成,而名取其一耳;盛成,現代作家,“盛”的聲旁“成”作為名等

類似的名字還有胡月、吳天、席廣、陳東、林木、潘水田、索小玄、賈西、李木等。

第二,以姓做名的偏旁或部首。

這是把姓當作一個整體而不拆開,並作為名的一部分。如魏巍,以“魏”作“巍”的聲旁。王匡,以“王”為“匡”的聲旁。於籲,于右任的筆名以“於”為“呼”的聲旁。林彬,以“林”作“彬”的聲旁。武斌,“斌”從文從武,“武”又正好是姓。

類似的還有景影、丘嶽、王珏、林森、王奇、王琪等。

第三,姓和名的偏旁部首相同。

這是指姓與名除包含某一相同偏旁外,還有別的組合部分。如流沙河,姓名的三個字中都有三點水;魯鯨,利用“魚”這一相同偏旁取名,“魚”在“魯”中是聲旁,而在“鯨”中是形旁;還有小說家沙汀、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作家艾蕪等,都是讓姓與名的偏旁相同,巧妙地構成很新穎的名字。

類似的還有楊樹林,崔嵬、沈浮、汪清、汪洋、汪海、張弦、邢形等。

第四,姓和名的字形相似。

這是指選擇與姓字形體相近、相仿的字為名,主要是指字形筆畫的增減。

漢字中很多字的形體是相近的,如乙、己、已、巴和戊、成、戌、戎等,巧妙地運用在名字中,很有趣味。

如陳陣、餘佘、孔乙己、梁粱、萬方、楊揚、沈沉、汪旺、王幹、甲申、尤龍等。

第五,姓和名的結構相同。

這是指選擇與姓字結構完全相同的字取名。如品字結構,全包圍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等等,具體人名如聶晶、聶磊、聶卉等都是品字結構;包旬、包甸等,姓和名都是半包圍結構;國園、國團等,姓和名的字形都是全包圍結構。

第六,累加取名法。

這是把姓氏與別的字合在一起組成名字,如“白”為姓,再加上名的一個字“水”,組成名的另一個字“泉”,這樣就構成了名字白水泉。類似的名字還有王京瓊、田力男、白木柏、林木森等。

用名與姓的字型變形取名,獨樹一幟,引人注目,耐人尋味,易給人以較強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印象。但在用此方法取名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漢字結構特點,進行靈活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