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当孩子三四年级以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一说点儿什么,孩子就找理由抵触或者直接拒绝。比如看到孩子英语薄弱,就给他报了英语辅导班,可是孩子学起来却不够认真,有时间也不按要求预习和复习,提醒多了孩子情绪还很激动地排斥。

你说:“英语要多背呀”,孩子说:“我已经在背了”;

你说:“报课外班,花了那么多钱,你怎么就不能再多用点心,多复习一下呢?”,孩子说:“我又不是只要学英语,那语文、数学、别的都不要学吗?”

为什么孩子情绪上这么激动、这么排斥?

因为我们说上面的话的时候,语气里边暗含着一种信息,就是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

学会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很多时候,看着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我们内心会很焦虑,很恼火,恨不得替他学习,觉得如果我们不催他,他是多一点都不肯学的。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会从你的语气中会听得出,从你的态度中会感受到这些信息,那他就会反感、抵触,不愿意再去思考怎么去改变怎么去达到你的要求。

怎么能够让孩子自己主动找办法去改变?

我们要学会使用“启发式提问”。就是把刚才命令的语言或者指责性的语言,转化成启发式提问。要去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能够背得更好?”或者“现在,你学习的科目也很多,那又想去提高英语,怎么才能够挤出时间去学好英语呢?”或者,在准备去报辅导班之前,就要去问孩子“我们希望通过报辅导班去提高英语成绩,那你觉得需要在哪方面加强?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那到时候我们怎么去解决?”

启发孩子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提问表示我们很想知道孩子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我们鼓励孩子去独立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相信孩子能做的好。启发式的提问最关键的就是内心的信任,相信孩子会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会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我们内心要真的信任孩子,再去问他:如何能够做到?怎样能够做到?除了这个,还有哪些影响因素?有那么多的困难,你准备怎么去应对它?孩子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的大脑就会开始搜索,就会去寻找答案,去开拓他的创造力。当他找到一个方法的时候,因为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当然会去验证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当这个方法使用中有困难时,他也会想办法去调整。

生活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提问?

举例一:两个孩子抢电视

比如现在有很多二宝家庭,两个孩子抢着看电视,各自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肯相让而打架的时候,父母怎么办?能不能说“别抢了,再抢谁也别想看”。最好不要这样说。这样的语气中充满的不信任和威胁,这种就是我高高在上,你们在下面,如果你们解决不好,就谁都别想看。这个语气背后的心理就是认为两个孩子本身不会为对方考虑,他们为对方考虑的原因只是都担心怕看不到电视。这是把孩子放在“性本恶”的位置。这样的定位和暗示下,两个孩子之间不会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的情感关系。

学会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这个时候一定要把命令式的语气、威胁式的语气换成启发式提问。

——可以这样说:“你们两个都有自己想看的节目,可是一个电视没法同时播放两个。你们都先冷静一下,然后来想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启发式提问的暗示是:“我相信你们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去想想看,看看如何来解决”。那么大孩子会想他的办法,小孩子也会想他的办法,最后他们两个人之间一定会想出共同的办法,甚至他们想出的解决办法还不止一个,还有好几个备用办法。这样不但解决了看电视的矛盾,孩子之间还增长了亲情、理解和关爱。

举例二:作业问题

看到孩子作业写得很乱。最好不要这样说:

——“嘿,写整齐点”,这是命令的语气;

——“怎么写这么乱?”,这是质问式的语气;

——“好好写,不然就别吃饭”,这种威胁性的语气。

学会启发式提问,能让孩子主动改变

而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可以这样说:

——“这一行不够整齐,我们看看怎么能够把它写得又整齐又好”;

——“这几个字结构比较难写,来观察看看怎么能够写好”。

这样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观察、琢磨、去想办法。这里我们没有对孩子的指责,没有对孩子的命令,也没有对孩子的威胁;有的只是对孩子的信任,我相信你想做到,而且我相信你会找到办法。

启发式提问前提就是信任,发自内心的信任,相信孩子内在有好的动机,相信孩子能够借助原有的经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父母在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要着急,要先观察,然后用启发式的提问去代替我们原来常常不由自主冒出来的命令式的语言、质问的语言、威胁式的语言。抱有好奇心地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那孩子就会主动地、创造性地找到办法,不断得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