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撒泼界也是要看运气的。有天生倒霉的人,比如没毛大虫牛二;也有天生好运的人,比如卖雪梨的郓哥。

郓哥是个苦孩子,自幼失母。因为父亲是做军的,在郓州生养他,所以叫郓哥。其实,他本姓乔,乔本有乔迁之意,但对于郓哥,却隐含着一重流落异乡的辛酸。

因父亲年事已高,养家糊口的重任就落在十五六岁的郓哥肩上。好在他生来乖觉,靠在各酒肆茶铺卖点新鲜果品勉强度日。

当然,水果也有不好卖的时候,他时不时要找些土豪照顾生意,以解决销路问题。其中,西门庆是他最重要的金主。

某日,郓哥提着篮新鲜雪梨遍寻金主爸爸而不见。正苦恼时,一位嘴碎的大叔告诉他,西门庆正在王婆的茶坊里与潘金莲偷情,并教唆他倚小卖小,“只管撞入去不妨”。


《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郓哥毫无意外地被王婆拦下。一开始他还很客气,与王婆沟通,让其不要吃独食,多少也剩点汤给他喝喝,被拒绝后开始耍赖,扬言要把二人的私情抖露给武大,并且痛骂王婆是“马泊六”、“老咬虫”。

王婆本就凶悍,不但报以“含鸟猢狲”这样侮辱性的称号,并且把他打了一头爆栗,连人带篮扔到了街上。

此时,郓哥展现出与年龄并不相符的心机。他并没有当场跳起来跟王婆拼命,也没有回到家里默默舔舐伤口,而是迅速展开了复仇行动。


《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他跑到武大那里一番冷嘲热讽,道出了他家娘子出轨的事。这里不得不叹服一下郓哥极强的语言煽动力,他不是直接说“你老婆出轨了,快去捉奸”,而是拐弯抹角骂武大是鸭。宋代时候的鸭并不指男妓,而是形容男人被戴绿帽。被郓哥刺激之下,连武大这样窝囊的人也终是怒火冲天去捉奸。

这场捉奸,既可以说是成功,又可以说是失败。说成功,是因为郓哥和撒泼界老前辈斗了个旗鼓相当,在与王婆的一来一往的骂战中丝毫不落于下风,可谓是后生可畏。说失败,是因为武大并没有如他想像地表现出自己的男人血性,被西门庆轻松击败。

郓哥见势不妙,立马跑掉了,完全没有顾及自己好搭档的死活。虽然电视剧中有郓哥跑到武大家中探病的感人情节,但在原著中,武大再也没有活着见到这位把他推上绝路的所谓朋友。


《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郓哥更精彩的表演,发生在与武松会面时。

为查明哥哥死因,武松领着团头何九叔去寻郓哥,正碰见郓哥买米归来。武松尚未开口,郓哥已开门见山,“只是一件,我的老爹六十岁,没人养赡。”

这是郓哥高明的地方,他明白武大的死与自己脱不了干系,所以着力博取武松的好感。

江湖好汉虽然视人命如草芥,却尊重孝顺的人。杀人狂魔李逵要杀李鬼时,只因李鬼说家有老母无人赡养,便放他一条生路。更何况武松是孤儿,对孝道看得极重,抓住了孝,就抓住了他的软肋。

武松果然中计,带郓哥到饭店,第一句话就说:“兄弟,你虽年纪幼小,倒有养家孝顺之心。”

郓哥在陈述案情时,极有逻辑性,从几月几日谈起,有条不紊,言简意赅,而且一句骂人的话也没有,除了骂王婆是“老猪狗”,而这种骂又增加了武松的好感。


《水浒传》中平凡小人物,第一个揭露潘金莲奸情,结局胜过很多人

于是,这样一个底层小人物,成为西门庆潘金莲桃色血案中唯一的赢家。其他人下场都很惨,他却毫发无伤地全身而退,还从武松那儿净得了十七八两银子。

其实,按武松的头脑,过后一定会识破郓哥的小人嘴脸。不过,即使心里恨的不得了,郓哥纵有千错万错,武松没有选择,只能与他联手向王婆等人讨个公道,因为从郓哥站在公堂作证那一刻起,他们俩就合为一体。

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