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爲開創多黨合作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

韓金偉

10月11日,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任命盧柯為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0月11日上午,電子科技大學召開幹部教師大會,宣佈教育部黨組關於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任免的決定,曾勇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10月11日,北京市通州區六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六次會議決定,任命董明慧為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三項人事任命引起記者的關注,不僅僅是由於發生在同一天,更由於三位當事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黨外人士。其中盧柯為九三學社社員、曾勇為致公黨黨員、董明慧為民盟盟員。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從1978年至今,伴隨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和發展,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作為多黨合作制度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機制日益完善、成效日益顯著。

從政策到實踐——

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

今年6月,農工黨黨員於文明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30年來首任黨外正職局長。

黨外代表人士是黨和國家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始終把團結、培養黨外代表人士作為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作為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優勢。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外人士在參加了新政權的一系列籌備和組建工作後,全方位高層次地參加國家政權。在中央人民政府6 名副主席中,有兩人是民主黨派人士。在政務院下屬34 個部、委、院、署、行中均有民主黨派人士任職,其中有11 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正職,約佔正職總數的三分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特點和優勢,把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提高到新高度,先後出臺一系列政策、意見,為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1989年和2005年,中共中央先後頒佈《意見》,提出“應採取切實措施,選配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務院及其有關部委和縣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領導職務”、“推舉符合條件的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擔任檢察、審判機關的領導職務”、“要進一步加強培養選拔黨外幹部工作,各級後備幹部隊伍中應有適當數量的黨外幹部。要拓寬黨外幹部的選配領域,充分發揮黨外領導幹部的作用”,為黨外人士的選拔、任用提供了政策依據。

到2005年,黨外人士擔任各級政府和司法部門縣處級以上職務的有3萬餘人。2007年,時任致公黨中央副主席的萬鋼被任命為科技部部長,這是自1970年6月民革中央原主席朱學範離任郵電部部長後,時隔37年再次由民主黨派成員出任國務院部委正職。同年,當時還是無黨派人士的陳竺被任命為衛生部部長。2008年,九三學社社員張健被任命為湖南省衛生廳廳長,成為湖南首位擔任省政府組成部門正職的黨外人士。

2012年,中共中央頒發《關於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制定的關於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專門文件,是指導新形勢下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此後,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記者發現,在目前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相關機構中,不乏黨外人士的身影,如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九三學社社員)、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九三學社社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豔(無黨派人士)、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民盟盟員)等。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黨外副省長(副主席、副市長)29人。

除了政府部門及司法機關,高校也成為黨外代表人士培養的重要源頭,一大批政治堅定、業績突出、群眾認可的黨外人士逐漸走上領導崗位。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31所中管高校中,有17所高校配有24名黨外正副校長;教育部直屬75所高校中,41所高校配有52名黨外正副校長;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54所高校配備72名黨外正副校長。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許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都曾擔任過高校領導職務,有的還擔任正職,為廣大黨外人士創造了參加重大活動、重要事務的機會,加深了對國情、政情的瞭解,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經歷閱歷、提高了能力素質。

從發現到儲備——

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激活一池春水

“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做好黨外代表人士發掘培養,不斷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是提高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能力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統一戰線事業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改革開放以來,在一系列重要精神、文件、措施的指引下,黨外代表人士的發展環境越來越好,成長空間越來越廣。

2014年,民進會員倪閩景從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處長崗位升任奉賢區副區長崗位不久,就脫產參加了一個黨外代表人士思想作風建設專題培訓班。150餘名同班學員,都來自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一份“小名單”。

這份2014年的“小名單”是“上海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優秀人才專項調研”的成果。除了這份總數為793人的“小名單”外,一起“出爐”的還有近4.4萬人的“大名單”和近1.3萬人的“中名單”。上海的這一舉措,蓄滿了黨外代表人士的“蓄水池”。

新世紀以來,各地統戰部門努力拓寬發現人才的視野,關注社會各領域嶄露頭角的黨外人士,為培養黨外代表人士涵養水源。如四川實施了重點掌握“黨外旗幟性人物”100名、“黨外代表人士”500名和“黨外後備人才”1000名的“151”工程;青海在全面調查摸底、嚴格把握條件標準的基礎上,完成了無黨派人士人物庫建設,初步實現了動態管理……

時代在變化。新一代黨外代表人士成長 的社會環境、實踐基礎和自身狀況,既不同於 老一輩黨外代表人士,也不同於中共領導幹 部。因此,加強對這一群體教育和培訓,造就 一支“政治上堅定、專業上突出、群眾中認同 的高素質代表人士隊伍”就顯得尤為必要。

2010 年 9 月 ,中 共 中 央 辦 公 廳 印 發 了 《2010-2020 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 發展綱要》,這是我國首個黨外代表人士教育 培訓的專門綱要,為未來十年黨外人才教育 培訓工作描繪了藍圖。這既是鞏固和發展共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需 要,也是執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相互促進 的需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新時代黨 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必須著眼未來作好後 備幹部隊伍層級梯次規劃,構建“金字塔”型 的良性發展結構,運營好人才儲備這一源頭 活水,使後備人才隊伍量足質優,為黨外代表 人士使用奠定良好基礎。

從鍛鍊到使用

—— 黨外代表人士在歷練中不斷成長

今年 6 月,民革黨員、北京中醫醫院急診 科主任姚衛海有了一個新職務:北京市科學 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彼時,中共北京市委組 織部、市委統戰部召開第四批高層次黨外代 表人士掛職鍛鍊啟動會,11 位來自各領域的 黨外人士將在一年時間內在北京市科委、環 保局等單位掛職擔任副局級領導職務。

北京市首批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 煉啟動於 2011 年,現任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 維華、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鄭功成等都參加 了那次掛職。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 長齊靜表示,高層次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 是市委聚焦黨外“關鍵少數”,發現培養高層 次黨外代表人士的一種實踐鍛鍊模式。

在全國層面,全國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 煉基地自 2011 年啟動以來,已經先後有上海、 甘肅、貴州、重慶、北京、四川、廣西 7 個省份成 為全國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鍊基地,為黨外 幹部的成長和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其實,黨外幹部掛職鍛鍊基地發軔於廣 西隆安。1998 年,隆安縣建立首家黨外幹部 掛 職 鍛 煉 基 地 ,開 創 黨 外 人 士 掛 職 鍛 煉 先 河。上海、重慶、江西分別於 2008 年、2009 年 和 2010 年建立了黨外代表人士掛職鍛鍊基 地,基地以提升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能力素質 為目標,樹立黨外代表人士“一線工作”思維, 創造性開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有關 部門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 調,“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領導能力是經過 不同層級、不同崗位、不同職務歷練而成的” “要拿出一些崗位甚至是重要崗位培養黨外 幹部……特別優秀的也可以放到正職崗位、 重要崗位上去歷練”。這是幹部成長的普遍 規律,黨內黨外概莫能外。

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只有當才氣接 上地氣,人才方能成長得更快更好。對於參 加掛職的黨外幹部來說,掛職鍛鍊經歷帶給 他們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歷練,更是思想境 界的昇華。在北京參與掛職的黨外幹部慄崢 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先 後獲法學、哲學、文學 3 個博士學位,他將掛職 鍛鍊看作是打通理論與實踐“任督二脈”的一 次絕佳機會。他表示,黨外幹部通過掛職鍛 煉才能夠更好地參政議政,因為參政議政的 基礎是入政、熟政,服務北京的前提是“懂”北 京,如果不一頭扎進新時代首都建設實踐之 中,就既沒有發言權,更沒有話語權。不接地 氣的才氣就是傲氣,缺乏對策的決策就是下 策。這次掛職鍛鍊實現了跨領域交叉、跨區 域融合、跨部門對話,讓我們不僅懂得理論上 的“風花雪月”,更知曉實務上的“柴米油鹽”。

“賢者之有才,用之而後見。”使用是培養 的目的,也是更高層次的培養。“要加大黨外 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 養造就一支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 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較強 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隊 伍。”習近平總書記為推進黨外代表隊伍建設 指明瞭方向。在各地參與掛職鍛鍊的黨外代 表人士中,有相當一部分得到提拔或交流重 用。在北京,前三批參與鍛鍊的 24 人中,在 2018 年年初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換屆中,有 22 人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其 中,1 人當選民主黨派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 委會副委員長,4 人當選民主黨派中央副主 席,2 人當選民主黨派市委會主委,2 人任高校 校長,1 人任科研機構正職。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黨外代表人士是 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堅定擁護者,是中 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 要參與者,在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推進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中,發揮著不可 替代的獨特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黨外代表人士不斷增強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中國共產黨領導 的 多 黨 合 作 制 度 的 維 護 者 、捍 衛 者 和 建 設 者,為新時代開創多黨合作新局面奠定了堅 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