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態建高品質社區!中子科學城空間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打造「兩核一軸」

重生态建高品质社区!中子科学城空间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打造“两核一轴”

在空間規劃方面,松山湖中子科學城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昨日從松山湖高新區管委會獲悉,《中子科學城空間規劃》正式通過專家評審。整個科學城沿象和路打造創新中軸線,並重點構建大裝置創新中心和複合城市中心兩大核心,沿松木山水庫營造環湖綠化帶的同時,還將串聯未來公園等4座公園,並結合中子科學城南部的巍峨山建設郊野公園。

依託大裝置建科創高地

東莞中子科學城位於松山湖南部與大朗交界地區,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規劃面積53.3平方公里,包括松山湖南部片區9.2平方公里、臺灣高科園片區6.7平方公里、大朗象山片區11.7平方公里,散裂中子源及生態綠地25.7平方公里。其中的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啟動建設的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也是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

為充分發揮散裂中子源在基礎研究領域的作用,松山湖管委會提出了中子科學城的概念,重點依託散裂中子源、南方同步輻射光源等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一個國家級的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大科學裝置集聚之城、原始創新策源之城和高端科學人才薈萃之城,以為東莞市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創造原生動力。

建多個慢行優先創新社區

按照《中子科學城空間規劃》,整個科學城沿象和路打造創新中軸線,北接東莞理工學院和大學創新城,南至深圳光明新區,是連接兩個中心的重要交通通道,重點建設眾創空間、研發機構等多種創新平臺和交往空間,從而把象和路創新中軸線建設成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軸線上則分佈著大裝置創新中心和複合城市中心兩大核心。前者功能定位為打造大科學裝置高度集聚的區域,即以大科學裝置為依託,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引擎,以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轉化為核心,引入南方光源、省材料實驗室,構建大科學裝置集群及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而複合城市中心則以良好的生態資源為依託,打造高品質社區,為科學家、研發人員和片區居民提供綜合性商業和休閒服務。

除了“兩核一軸”外,沿線還將建設多個功能複合、慢行優先的創新社區。在中子科學城內部,以高等級道路和生態廊道為界,劃分多個慢行優先的創新社區。每個社區面積2~3平方公里,半徑800米,非常適合步行,社區內以公交慢行為主導,為步行騎行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街道設計,在步行騎行路徑上串聯各類設施場所。

通過功能混合佈局及設施合理安排,突出為科技創新做好配套服務,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綠色生態和智慧人文的科學之城、創新之城。

打造環湖帶建5座公園

與此同時,中子科學城還將構建“一帶一郊野公園”。其“一帶”是指沿松木山水庫打造環湖綠化帶,提升中子科學城的空間品質,重點打造湖景路、環湖路兩條慢行道串聯四個公園。

當中運動公園以綠色健康運動為主題,主打球類運動、騎行、馬術運動和慢跑等各類運動。未來公園以科普為主題,主打科技紀念、先鋒體驗、科普等,塑造地標性的中心公園。企業公園將結合松山湖高新區的特點,構建現代企業文化展示的主題公園。社區公園則以綠色休閒、兒童遊樂、花卉賞購、採摘等為主題,打造生態休閒公園。

結合中子科學城南部的巍峨山建設郊野公園,該區域的自然風貌保護較好,山嶺、密林、水庫自然景觀多樣,計劃以生態保育為核心,結合山體地形,由郊野步道、空中連廊、登山梯道等串聯各個景點,給科研人員、居民等提供多樣的野趣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