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迂回——蒙古灭金之战

公元1231年,窝阔台策划分三路攻击金国。

东路,由皇叔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主要作用是牵制金军主力,负责围城打援和抄后路的工作;中路,由窝阔台本人亲自率领,绕开潼关,由河内地区渡黄河,从正面进攻金国首都汴梁;西路最为凶险,由拖雷率领。出凤翔(陕西凤翔),入大散关(陕西宝鸡南,川陕门户)。绕道大宋疆土汉中,过天险饶凤关(陕西石泉西),在均州(湖北丹江口市)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威逼东京汴梁。

实际上,早在成吉思汗生前,这个三路攻金的计划就已经出炉了。只是这个计划在实施起来的难度太大,成吉思汗死后三年,都没有人再提这件事情。不过在一次御前军事会议上,讨论伐金最后一战。拖雷终于按捺不住,把这个计划说出来了。当拖雷的发言结束之后,窝阔台马上反应道:“昔太祖尝有志此举,今拖雷能言之,真赛因也。”(赛因是蒙语,也就是非常好的意思。《元史.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窝阔台的反应,让人感觉他实在是等这句话等了好久了,而且窝阔台确实也不含糊,大家都知道,这个计划的西路是最难实现,但既然拖雷你自己说出来了,那你行你上吧。

这个计划初看起来问题不大,但仔细分析一下。东路基本上是负责打酱油的偏师;窝阔台从中路出击,关中走河内再到河南,这条路是“崤函通道”在黄河北面的坦途大路,如果说困难,也就是南渡黄河会是一道坎而已。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拖雷的路线,如下图。


惊天大迂回——蒙古灭金之战


拖雷部队的预定行军路线,首先从地缘上讲,从蒙古境内到大宋境内,从大宋借道再进入金国。宋军究竟是放行还是阻击,如果阻击那阻击的程度多高,这些都是未知;其次从气候上讲,这一路上有温带,有亚热带,有高山气候也有盆地气候。拖雷的部队要带够衣物,还要及时更换;从地形上讲,拖雷要从关中平原,跨越秦岭,进入汉中,又从汉中盆地,翻过大巴山进入安康,然后走汉江水路到十堰,从十堰再过汉江进入南阳盆地,从南阳盆地出伏牛山进入中原……

大迂回深入敌后这种战略部署,其在军事上的突然性,我们毫不怀疑。然而,蒙古部队的强项在于骑兵闪电作战,并不擅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退一步讲,即便这些士兵以汉人士兵为主,丢弃了大量马匹辎重。那拖雷的四万大军,在大迂回中的后勤补给问题也很头痛。即便是漫长而曲折的后勤补给线不被切断,顺利到达大平原地区之后的拖雷部队,十有八九是一支疲惫之师。这样的部队,仓促之间万一遇到金国以逸待劳的伏兵,将又是一场典型的平原伏击战。

这次大进军,我们怎么看都像是窝阔台刻意为之。

无论拖雷成败,最后的赢家都是窝阔台。胜了,则直接将金国釜底抽薪,腹背受敌的金国也活不了几天了;败了,则拖雷不仅威风扫地,甚至可能命丧沙场,窝阔台在政治上,也就少了一个最强大的潜在对手。这就相当于窝阔台和拖雷兄弟两个人,围着一锅滚烫的王八汤,两个人都想吃王八,但是苦于汤太热,短时间内喝不到嘴里。想吃肉,又没有合适的工具到锅里捞王八。于是,窝阔台开始忽悠拖雷去赤手空拳捞王八。捞上来,兄弟俩就一起分享王八肉;如果捞不上来,至少拖雷的胳膊,保不齐也会被滚烫的汤汁烫吐露皮。

南宋一方,实际上也已经察觉了蒙古部队的异动。打金国怎么打都可以,但是借我道打金国却不行,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而且拖雷派出的使者与大宋商量借道,也被南宋方面严词拒绝了。谈判不成,拖雷只能硬着头皮强行借道。但让人非常遗憾的是,南宋四川守军,对情报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偏差,始终也没有完全掌握拖雷轻骑兵的计划行军线路,整个过程中一直在被拖雷带节奏。所以跟拖雷遭遇的,都是一些非主力宋军。几次遭遇战之后,拖雷就迅速甩开了宋军的追赶,沿汉水顺流东出南阳盆地。

再说中路的窝阔台。三哥的路虽然好走,却走得不紧不慢。不是因为窝阔台的部队腿脚不好行动不便,而是他的部队开拔之后,索性在潼关脚下原地待命休息了四个月。一直到探马来报,拖雷的部队已经穿插到了南阳盆地。金国人的部队精锐,全部南下会战拖雷的时候,窝阔台的人马,才开始急匆匆赶往开封,参与最后的大会师。

下山摘桃子的时刻,终于到了。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