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讓岳飛耿耿於懷的淮西——淮西地緣全解析(一)

岳飛在紹興四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一舉收復荊襄六郡(尤其襄陽)。從此坐鎮鄂州(湖北武昌)長達七年之久,牢牢控制著這塊戰略要地。實際上,這塊地區,也就是當年關公關二爺大意丟失的荊州地區(東漢十三州里的大荊州)。這塊地區的地理位置非同小可(後文還會詳細闡述),北上出襄陽,可以走伊闕進入洛陽,也可以出伏牛山威脅中原,西北還可以走武關進關中,或者順漢水到達漢中;向南隔長江,控制洞庭湖平原上的岳陽,長沙,西面則可以拒險抵禦巴蜀,東出長江則可以順流到達南宋朝廷腹地江南一帶。


當年讓岳飛耿耿於懷的淮西——淮西地緣全解析(一)


荊襄之地,居華夏之中,是西來東往,南下北上的通衢。荊襄地區和北面的南陽盆地摞在一起,恰好就是一個“寶葫蘆”形狀,而寶葫蘆的上半部分南陽盆地,以及下半部分的荊襄地區之間的連接部,就是襄陽。因此“荊”和“襄”之間,荊楚是腹地,而襄陽則是面對北方的鎖鑰和門戶。正因為如此,金庸小說裡面郭靖死守襄陽,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時的岳飛,如果由鄂州(吳漢)沿長江順流過鄱陽湖平原邊上的九江,安慶,之後第一站就會到達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大片區域,這裡就是江淮平原的西部,俗稱“淮西”。或許講淮西太陌生,如果講“淮右”,則親切多了。明代的朱元璋同志發跡之後,動不動就自我標榜,當年自己是“淮右布衣”如何如何。所以朱元璋就是淮西人。

此時此刻,韓世忠和張俊的防區主要在江南,劉光世則主要駐紮在淮西一帶。

淮西這塊區域,從地圖上看,幾乎恰好處於富庶的江南地區的平行線上。如果沒有長江相隔,淮西實際上同江南地區就是同一塊地理人口單元。所以,我們都被平面的歷史書給騙了。我們在歷史書和古代文學中無數次聽到的所謂“江東”,或者叫做江南,江左,江表。和“江東”相對應,其實並不是“江西”,而是淮西。從淮西出發一直向東,過了長江就是江東。所以,太平天國時候講保衛天京(南京),很多時候都是在保衛淮西在長江上的門戶安慶。安慶一丟,下游的南京也就岌岌可危了。


當年讓岳飛耿耿於懷的淮西——淮西地緣全解析(一)


我們再看一下詳細一點的地形圖,江南地區,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南山北水的封閉區域,是在長江以南較早開發的面積較大的平原地帶。南邊,是連綿的低矮小山,比如天目山,會稽山,閩浙丘陵等;北邊,則是長江以及太湖等形成的北部水網區域。南京是這片區域的北部橋頭堡,而杭州,寧波則居於這片開闊地的最南端。從寧波再往南一則又是群山,二則即便跨過群山,當時的福建開發程度也遠遠落後,不足以支撐偏安一個小朝廷。所以南宋朝廷看起來面積還算可以,但實際上太大的戰略縱深無法提供,只有這塊幾乎半封閉的江南地區可供選擇而已。因此,當年我們的“暴走天王”趙構一路狂奔到最後,從寧波往南沒法再跑,只能沿著海邊走溫州或者乾脆乘舟出海了。


當年讓岳飛耿耿於懷的淮西——淮西地緣全解析(一)


不過,這還不是事實真相的全部。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