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爲何讓人如此關注?原來是這樣

督查、檢查、考核、寫材料、填表格、報數據等等一系列工作壓得身處最基層的幹部們喘不過氣來。上級主管部門似乎工作的主要手段除了下文件、搞督查檢查、電話催報材料數據外,就再無其它招數了。百里之外千里之外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下級的管理僅僅是遙控指揮、隔空喊話,偶爾的下基層調研也只不過是走馬觀花、過過官癮罷了。這種現象在以往的工作中並不鮮見,甚至成了一種潛規則,有的上級部門到基層檢查或調研不過就是在會議室聽報告、查資料,在餐廳內海吃胡喝、高談闊論而已,有的臨走時還要大包小包地帶走下級單位送給土特產,這種日子好不快活。

這件事為何讓人如此關注?原來是這樣

本文作者今日頭條小米粒故事,轉載請註明


然而,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極有可能讓許多人的好事從此涼涼,讓一系列勞民傷財、虛頭巴腦的檢查考核成為過去時。《通知》發出後,身在基層的幹部們奔走相告,象過年一樣高興,人們感到,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終於可以不用搞那些花架子、反覆填那些爛表格、寫那些八股文了。

說實話,督查檢查工作重不重要?有沒有用?材料表格需不需要?其實必要的的督查檢查是對工作的促進,必要的數據材料是對工作的歸納和總結,是有利於推動工作的。但長期以來,這些有效的手段被過分的放大了功能,被一些人變成了自己逃避責任的藉口。有的以為工作佈置了、檢查了就算任務完成了;表格填了、材料報了就算業績體現了。一些上級部門習慣於發號施令,對於基層工作不瞭解、不熟悉,根本做不到輕車熟路、駕輕就熟,遇到要向自己的上級報告工作了,他就向自己的下級要材料、要數據,簡單地拼湊成一篇應付自己上級的官樣文章,如此的工作作風,其實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就是一種官僚主義,就是一種不作為的工作態度。

這件事為何讓人如此關注?原來是這樣

本文作者今日頭條小米粒故事,轉載請註明


在工作中,許多基層的同志常常抱怨材料報不完、數據填不完,不是週報就是月報、不是月報就是日報、不是日報就是零報告,不是不報、時候天天都到。特別是一些大同小異的報表,今天報、明天報、後天報,年年報、月月報、天天報,報來報去新意太少、雷同太多,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人力負荷。有的基層的同志開玩笑說:“上級部門的同志們都是弱智啊!本來可以做到資源共享的,今天這個部門喊報、明天那個部門喊報、後天又是另一個部門喊報!他們就不知道部門之間相互協調一下、共享一下嗎?現在都大數據時代了。”

還有一種情況,基層同志也反映,現在有的上級部門表面上看上去雷厲風行的,實則是一種責任規避。如早上發出工作通知,下午就催下級報送工作總結;今天做出工作部署,明天就要工作效果等等,還美其名曰:“這叫雷厲風行、這叫快速反應!”

筆者也曾聽一些上級機關的同志說,自己坐在辦公室一天的工作任務大多是搞“電話催促”,每天就依次給下級單位打電話催報材料,然而當下級單位將材料報上來堆積如山時,領導們根本也沒時間看,只是從中挑出幾份有代表性的材料來,從中尋章摘句,充實到自己的講話或報告中,就此了事。大部分材料也不過是躺在材料堆中,等到收廢書廢報紙的人上門回收。

這件事為何讓人如此關注?原來是這樣

本文作者今日頭條小米粒故事,轉載請註明


  無論是地方發展也好、還是精準扶貧也罷;無論是政府施政也好、還是企業經商也罷。形式主義都是萬萬要不得的,作為上級部門,不僅要體諒下級的辛苦,更要能夠沉得下去、鑽得進去,幫助下級把工作完成得更好更圓滿,而不是僅僅是充當督查檢查的工具,更不能抱著一幅老子就是大爺的心理對下級批手畫腳、橫加干涉。官威太大,最終也難免跌下權力的神壇。

  中辦的《通知》終於出來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現象似有抬頭,必須強烈加以整治。這也說明,黨中央是英明的,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圖片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