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原来是这样

督查、检查、考核、写材料、填表格、报数据等等一系列工作压得身处最基层的干部们喘不过气来。上级主管部门似乎工作的主要手段除了下文件、搞督查检查、电话催报材料数据外,就再无其它招数了。百里之外千里之外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的管理仅仅是遥控指挥、隔空喊话,偶尔的下基层调研也只不过是走马观花、过过官瘾罢了。这种现象在以往的工作中并不鲜见,甚至成了一种潜规则,有的上级部门到基层检查或调研不过就是在会议室听报告、查资料,在餐厅内海吃胡喝、高谈阔论而已,有的临走时还要大包小包地带走下级单位送给土特产,这种日子好不快活。

这件事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原来是这样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


然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极有可能让许多人的好事从此凉凉,让一系列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检查考核成为过去时。《通知》发出后,身在基层的干部们奔走相告,象过年一样高兴,人们感到,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终于可以不用搞那些花架子、反复填那些烂表格、写那些八股文了。

说实话,督查检查工作重不重要?有没有用?材料表格需不需要?其实必要的的督查检查是对工作的促进,必要的数据材料是对工作的归纳和总结,是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但长期以来,这些有效的手段被过分的放大了功能,被一些人变成了自己逃避责任的借口。有的以为工作布置了、检查了就算任务完成了;表格填了、材料报了就算业绩体现了。一些上级部门习惯于发号施令,对于基层工作不了解、不熟悉,根本做不到轻车熟路、驾轻就熟,遇到要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工作了,他就向自己的下级要材料、要数据,简单地拼凑成一篇应付自己上级的官样文章,如此的工作作风,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就是一种官僚主义,就是一种不作为的工作态度。

这件事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原来是这样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


在工作中,许多基层的同志常常抱怨材料报不完、数据填不完,不是周报就是月报、不是月报就是日报、不是日报就是零报告,不是不报、时候天天都到。特别是一些大同小异的报表,今天报、明天报、后天报,年年报、月月报、天天报,报来报去新意太少、雷同太多,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人力负荷。有的基层的同志开玩笑说:“上级部门的同志们都是弱智啊!本来可以做到资源共享的,今天这个部门喊报、明天那个部门喊报、后天又是另一个部门喊报!他们就不知道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一下、共享一下吗?现在都大数据时代了。”

还有一种情况,基层同志也反映,现在有的上级部门表面上看上去雷厉风行的,实则是一种责任规避。如早上发出工作通知,下午就催下级报送工作总结;今天做出工作部署,明天就要工作效果等等,还美其名曰:“这叫雷厉风行、这叫快速反应!”

笔者也曾听一些上级机关的同志说,自己坐在办公室一天的工作任务大多是搞“电话催促”,每天就依次给下级单位打电话催报材料,然而当下级单位将材料报上来堆积如山时,领导们根本也没时间看,只是从中挑出几份有代表性的材料来,从中寻章摘句,充实到自己的讲话或报告中,就此了事。大部分材料也不过是躺在材料堆中,等到收废书废报纸的人上门回收。

这件事为何让人如此关注?原来是这样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转载请注明


  无论是地方发展也好、还是精准扶贫也罢;无论是政府施政也好、还是企业经商也罢。形式主义都是万万要不得的,作为上级部门,不仅要体谅下级的辛苦,更要能够沉得下去、钻得进去,帮助下级把工作完成得更好更圆满,而不是仅仅是充当督查检查的工具,更不能抱着一幅老子就是大爷的心理对下级批手画脚、横加干涉。官威太大,最终也难免跌下权力的神坛。

  中办的《通知》终于出来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似有抬头,必须强烈加以整治。这也说明,党中央是英明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图片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