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銀髮族」在網絡世界中的「苦與樂」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在生活中頻繁地使用網絡,成為網絡大軍中的一員。值此重陽節之際,記者也對“銀髮族”的“觸網”情況進行了調查,聽聽他們在網絡世界中的“苦與樂”。

樂:網絡是個什麼都有的世界

10月17日早晨,中心城區荷花池公園內,不少老人正在沐浴陽光,今年73歲的李元武戴著老花鏡,正拿著手機和同伴們討論著什麼。老人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就過來坐坐,看看新聞,別的也玩不來。”現場其他幾位老人告訴記者,自己上網最常做的,一是和子女聊天,二是看新聞。李元武說:“以前可沒這麼方便,報紙上每天的新聞有限,大事小事只能聽廣播看電視,現在全世界的信息都能看到。”在網絡聊天方面,幾位老人的感觸更深。77歲的汪正國兩個孩子都不在身邊,他說:“以前總覺得相隔太遠,一年也見不了幾次,現在有了微信,想看他們了就來個視頻,方便的很。以前打電話怕浪費錢,現在微信也能打電話,還免費。”

採訪中,也有一些老人說這幾年“觸網”感受最深的是網絡支付。今年68歲的孫奶奶第一次接觸網絡購票是在老年大學,她告訴記者:“老年大學有電腦班,去年特地開了一節課教我們如何上網買票,這也是我第一次學習在網上買東西,比去車站排隊快多了。”記者針對“網絡支付”這一話題走訪中發現,使用網絡支付的老年人並不佔多數,涉及的範圍也不廣,但這些使用過網絡支付的老人都有一個感受,那就是方便。市民錢學亮說:“家裡很多東西都是上網買的,不過我操作還是有些生疏,需要孩子幫助,以後多學學,爭取自己買。”

苦:網絡也有困難和陷阱

孫奶奶坦言,自己和同學們第一次學習網上購票時有些畏手畏腳,原因是略微繁瑣的操作讓大家都有些擔憂。“要設置密碼,還有驗證碼,第一次操作暈頭轉向,老師說記不住就把它們記在本子上,但是第二次操作又不知道了。”孫奶奶說,不止她有這種擔憂,她的同伴也說每次購票付錢時都很緊張,生怕錢輸錯了。“登陸和付錢的密碼是不一樣的,我們特別擔心密碼輸錯了卡里的錢就沒了。”汪正國則是在微信裡遇到了困難,他說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關注了很多公眾號,這些公眾號總是給他發信息,他又不知道在哪取消,很是苦惱。“其實不僅僅是微信,很多軟件的操作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太複雜了,年輕人一下子就能弄好,我們就是學不會。”

說起使用網絡最怕什麼?不少老人都說怕詐騙。李元武告訴記者:“經常看新聞上說有老人手機裡的錢被騙走了,所以我除了看新聞,其他的都不敢弄。”34歲的劉先陸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他應該是在瀏覽新聞時頁面上彈出了一個賣保健品的廣告,他點進去後可能被吸引了吧,又填寫了電話、地址,最後因為不會線上支付來找我,我才阻止了他,告訴他這很有可能是假的。”孫奶奶告訴記者,自己曾接到過推銷保健品的電話,“我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我電話的?女兒說可能是我在網上填寫信息時洩露了。網絡還是有很多陷阱的,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去。”

提醒:快樂上網 警惕風險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上網已成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據全國老齡委等部門聯合發佈的《中老年人上網狀況及風險網絡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0歲以上網民佔比達10.4%,中老年網民中三成每天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老年客戶的上網需求和上網流量均呈現增長趨勢。微信也公佈最新老年用戶數據,截至2018年9月,微信55歲至70歲用戶達到了6100萬。然而,由於中老年在網絡使用方面尚存一定短板,他們也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傳銷、謠言、食品問題等各類違法犯罪的目標人群。據報告顯示,中老年網民群體遭遇比例最高的風險包括網絡謠言(66.2%)、虛假廣告(52.7%)、網絡詐騙(37.4%)、低俗色情(29.6%)等。有關網絡詐騙情況的調研結果顯示,30.4% 的中老年網民遭遇過保健品詐騙,25.1% 遭遇過紅包詐騙,24.2% 遭遇過中獎詐騙。

“老年人接觸智能媒介或應用能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存在感,建立自信心,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並且,隨著老年群體的增大,他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多種多樣,因此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潛力也是巨大的。”市醫院心理諮詢室醫師張娜說,“事實上,現在很多互聯網產品對老年人依然存在較高的門檻,所以部分老年人會因此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認為自己跟不上時代。這就需要做子女的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讓老人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對他們寄予更多的寬容和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