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位於湖南瀏陽縣牛石鄉嗣同村群山懷抱之中的譚嗣同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一個世紀來,譚嗣同墓、祠前,憑弔者絡繹不絕。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譚嗣同,1865年出生,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湖北巡撫譚繼洵之子,他是中國近代思想界的一顆明星。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譚嗣同戊戌變法失敗被捕後,留有《獄中題壁》詩一首傳世:“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此詩後來傳到日本,曾被譜曲“為樂歌,海宇傳誦”。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和林旭、劉光第、楊深秀、楊銳、康廣仁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慈禧殺害,史稱“戍戌六君子”。譚嗣同時年33歲。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嗣同遺體被京城瀏陽會館的人冒險從刑場上搶出,用多年的積蓄購棺殯殮,於10月中旬南下湖南。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1904年6月,譚嗣同忠骨自縣城遷葬於半山坡上。前有拜臺,後立墓碑三通,主碑刻“清故中憲大夫譚公復生府君之墓”。

墓前有華表一對,鐫刻聯語:“亙古不磨,片石蒼茫立天地;一巒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濤”。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譚嗣同墓造型別致,上下兩段圓弧狀的石板組成圍欄,拱衛著半圓形、小圓扁卵石覆頂的墓冢。歷經百年風雨,墓頂大小不一的卵石已經變成了黑色。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辛亥革命勝利後的1914 年,有人在瀏陽縣城西門外新建了“烈士專祠”,時任財政總長的梁啟超題寫了“為民先覺”四個大字。康有為派人送來輓聯多幅。

1958年,當地政府興修水利,譚嗣同墓前華表及石圍板被撬走。1983年9月,當地政府出資整修復原墓地。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譚嗣同瀏陽故居,瀏陽市區北正南路98號,始建於明末清初,系典型江南庭院式民宅建築風格,現存建築24間。

譚嗣同墓位於家鄉半山坡上,墓地造型別致,卵石覆蓋墓頂

1996年11月,譚嗣同瀏陽故居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4月被定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