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吉陽玉溪村步月橋,是閩北現存最長古厝橋,也是吉陽鎮一道風景古蹟。橋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人的建築智慧。橋墩為幹砌條石,墩與墩之間採用圓木懸臂結構,且圓木層層疊加,層層伸出,形成木拱形。橋面為方形鬥磚平鋪,上部為涼亭式木柱木屋架,系厝橋。此橋建於明建德元年(公元1506年),後於1999年改建,改動部份主要是在原有的木拱上加一層鋼衍架以增加承重,其餘保持原貌。全橋長127.8米,寬5.05米,共42間,橫跨吉陽東西。是我鎮早年西部白都、大夫、巧溪、張坑等行政村來往吉陽主道。


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步月橋燈會,由來已久,算是地方一種民俗文化。開始時規模較小,主要是當地民眾自發形成。每年中秋,橋上掛滿燈籠,以紅、白色為主。這裡習俗,各家想添丁生男孩提白燈籠回家,想家中興旺發財提紅燈籠回家。若靈應,次年中秋應往橋上掛6-10箋燈籠。說來有些奇怪,我兒子一位外省朋友夫婦,那年中秋剛好與兒子來吉陽。夫妻兩結婚多年未懷孕,到過許多醫院就診無效。聽我們說了當地習俗後,提了一箋燈回去。沒過幾月,妻子果然懷孕,並順利生了孩子,非常高興。次年讓我們幫他們到橋上掛燈籠。


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每年中秋節晚上,步月橋張燈結綵,熱鬧非凡,附近幾個村莊範圍內,男女老少,都會地去觀燈賞月。特別是去年,由於中秋國慶節接近,同時放假,人特多,小車從玉溪一直停到吉陽。而今年恰好又與我國第一個農民豐收節同時。於是玉溪村主辦《吉陽裡豐收時遊古橋品四寶》鄉土文化旅遊節,顯得更為隆重。

地方風俗、習俗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主要部分。不僅可以豐富當地民眾文化生活,亦可從中瞭解當地許多人文趣事,還可起到社會穩定,鄉里和睦相處的作用。


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我家離橋不遠,步行十幾分鍾而已。晚飯後與家人鄰居相約,到那裡賞燈看錶演。一路上游人絡繹不絕,車輛川流不息,都朝步月橋前進。那怕今天分流二處,一是燈會,二是附近小公園搭臺文藝節目演出,依然人滿為患。觀燈處稍好,表演處人頭攢動,幾乎難以落腳。從此可以看出,農村文化生活還是匱乏,且過於單調。

整個橋上,兩側及中間掛滿燈籠,人來人往,有提燈的,有拜佛點香的,有誦經的,不過還是瀏覽賞燈為主。橋下像小商品市場,到處是售賣小商品攤位,主要對象是兒童,最是雀躍。他們在今天可以買到許多好看又好玩的心儀小玩意。以前是小工藝品,現在是各類電子產品,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燈光閃爍,不亦樂乎。此時,勿爾焰花綻放,勿爾孔明燈冉冉升起,引起人們一陣歡呼。天上煙火,地下鞭炮,橋上燈籠,夜幕下步月橋,五彩斑斕多姿多彩。


玉溪步月燈會(福建建甌)



總之用一個多字形容:人多、燈多、節目多、內容多、歡聲笑語多。今夜,屬於玉溪人,屬於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