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只要言之有理,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有目的集体行为,操纵舆论,那就恐怕要吃官司了。这不,“双十一”的喧哗刚刚落幕,电商大佬阿里怀疑有自媒体操纵网络舆论抹黑自己,愤而要拿起法律的武器。

突如其来的律师追诉

11月22日晚间消息,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惠翔律师当天下午发表《阿里巴巴法律顾问:舆论异常操作,特向社会公布》,文中称在天猫双11等大型活动前,阿里遭遇近五百个账号在同一时间段,持续发出相关网帖超过9700多篇。作者称出现“二选一”和“垄断”为名的达4600余篇。据律师公布,每逢阿里大型活动、财报发布、新业务启动等时点,上述账号就会迅速启动:且行动一致、内容一致、风格一致,能够在短时间内左右媒体舆论导向,误导社会公众——存在明显组织化操控、规模化操作的痕迹,在极短时间内,即实现高达数百篇的全网“扩散”。

在惠翔律师刊文后不久,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对此回应称,互联网实验室访谈50多位专家学者,将陆续形成专家报告,这篇《网络平台“二选一”行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旨在为我国平台治理体系创新升级献计献策,希望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提出“中国方案”。

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图1)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的发言截屏

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图2)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的朋友圈

扑朔迷离的百万合同

事件持续发酵,11月23日,微博账号“今晚月色很美1994”,曝光一份方兴东所在的互联网实验室与京东签订的合同以及《推动工商总局对天猫平台“二选一”反垄断立案调查项目建议书》。

合同起始就写明: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愿意在公平、诚信的基础上,就推动政府部门对天猫平台“二选一”进行反垄断立案调查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协议显示,方兴东以200万元受雇于京东,定制报告推动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天猫。合同约定,方兴东负责制作3份“内参”上报多个政府部门,并负责“向政府、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传播”;而京东“主要负责大众传播”。消息一经披露,一时间议论纷纷,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载。同日,方兴东回复称,网上爆出的合同并不是真的,过后将发布相关声明。到底合同是真是假,依然迷雾重重。

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方兴东陷入漩涡。

“二选一” 你死我活的生死之争?

究竟什么是“二选一”?“二选一”在电商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二选一”措施多由在市场上具有优势地位的电商平台提出,旨在限制或禁止商家在其他平台做促销,以削弱其他电商平台的生意,挤压竞争对手的发展空间。

比如,某商家要求参加天猫“双十一”或者是“618”相关的促销活动,就不能够参加其他平台的促销活动了。即使已经和其他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只能无条件退出,否则会在流量和资源位等方面进行处罚或制裁。2013年京东举行“618”大促,阿里以“二选一”逼迫平台商家放弃京东的活动。

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京东也曾做过“二选一”

那么同为电商界大佬的京东就这么清白吗?非也!早在2010年,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京东就曾要求图书商家、出版社只能在京东和当当两个中选一个平台销售。2013年,京东与苏宁大打价格战,京东就是通过“二选一”策略,让老对手苏宁吃尽了苦头。今年京东618大促期间,著名互联网品牌裂帛、七格格,红品灯饰、世源灯饰等家装品牌选择不再沉默,发表声明称不满京东霸权行径,就此与京东决裂!

2015年“双11”前夕,事态再次扩大,京东直接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集团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当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

“二选一” 消费者权益谁来保护

在电商平台和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小电商平台是“二选一”措施的主要打击目标和直接受害者。由于商家不想失去在具有优势地位的电商平台做促销的机会,在更大的流量面前,为了生存,往往只能被迫接受霸王条款,关闭在其他平台上的店铺。

然而这中间受伤的又何止是其他电商平台,消费者作为下游,在平台高度垄断的格局下,消费者逃脱不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下场,平台之争最终受伤的必然是消费者。

方兴东扑朔迷离的合同背后,是马云、刘强东的一场“攻守道”?

马云旗下阿里巴巴法律顾问发起讼诉。

众所周知,良性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在垄断平台面前,别无选择,只能无奈的接受。反之,如果不加限制的恶性竞争,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商家失去了创新和提升质量和服务的动力,最终受伤的必然是消费者。

这几年,每到电商大促,各方拼得“你死我活”,京东与阿里“二选一”的口水战就一直在上演,这次新媒体抹黑事件就是双方斗法的升级版。尽管有国家相关规定的执法依据,但是从目前来看,《暂行规定》的执行效果未达预期,“二选一”造成的市场混乱还在延续并有升级态势,相关完善立法、强化执法的工作亟待加快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