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在偏遠的山區農村裡面,早上四五點鐘的時候,天剛剛開亮。便爬起床來牽著牛就出去了,有時候還趴在牛身上打個盹,牛自己知道去食草的地方。在牛背山的時候也會注意下有些地方打藥了草是不能讓牛吃的。早上讓牛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回去了,週末的話可以在山上多帶一會兒。平時放完牛的還得去上學,不然去晚了又要罰站。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牛很溫順,一般騎上去的時候它都不會反抗的。用腳踩著他的牛角,它一抬頭就把你送到了他的背上面。只是有些時候不太安全,由於它的身上很光,很容易滑下去。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農村裡的孩子沒有補習班,也沒有各種特長培訓要做,唯一的任務是趕緊回家幫忙幹農活。割草、砍柴、放牛是最常規的任務,趕上農忙季節則需要跟著大人一起下地幹活。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放牛最苦的就是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家裡頭一天沒準備草的話,牛還是要牽出去放。那時候,沒有雨傘,沒有雨衣,只能戴個草帽,化肥袋子或是塑料袋子或是蛇皮口袋披在身上,用草繩栓在腰上擋風擋雨,其實那也只能擋點小雨而已,大風大雨是擋不住的,經常回來是全身溼透,凍得直哆嗦。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放牛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讓牛把田裡的莊稼或是菜園裡的蔬菜吃了,不然回去我們都要跟著牛一起捱罵的。如果是在山坡或者山溝裡,則可以解開牛繩,任由它自由尋食,我們只需時不時望一望,保證在我們視線範圍內。到了傍晚,吃得飽飽的牛兒踏著晚霞,煙囪裡的炊煙漸漸淡去,幾個放牛的小夥伴就牽著自己的牛徐徐而歸。。。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在放牛的時候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背個竹簍打點豬草,採挖山上的藥材,金銀花、夏枯草、魚腥草、野良姜等,採來集到一起去鎮上換些零錢;餓了的話刨個紅薯吃,嚼起來脆脆的,有時候能吃幾個。或者架個土灶烤著吃,烤紅薯的餘香氣至今似乎還留在口邊;等栗子熟了的時候,到山裡打毛栗子,就怕栗子把腳給紮了,打打野核桃,摘點野枇杷,大自然就是小時候的樂園。

農村四五點起來放牛,牛吃飽了回來打豬草,然後走2小時去上學

只有70, 80, 90初的人應該才有這種回憶了,畢竟現在的時代不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希望以後的日子大家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