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霾”第二季 西安告别“霾都”还要多久

新近出台的“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划定了“蓝天”考核标准,今年全市优良天数争取达到243天,2019年蓝天任务达到257天,2020年目标指向263天。

同一片霾天之下,厚土之上,不论贫贱与富贵,都呼吸着同样纯度的雾霾,苍生万物如刍狗,共呼吸同命运。犹记过往的几个冬季,中年人佝偻着背在沉如铁锅的雾霾里摸索前行,稚儿老翁在人满为患冰凉冷漠的医院里气喘如牛,酷似恐怖电影里的末日景象。

世人羡慕伦敦的沧桑与沉淀,却丝毫不想重温“雾都”1952年的惊魂之日。

“铁腕治霾”的行动名号将政府的决心表露无遗。这场持久战,是从2013年拉开序幕的,这一年西安作为全国首批74个重点城市之一,正式开始采用新标准监测、评价空气质量,在原有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

那时的代号“治污减霾”还不像如今这么迫切,所作措施也是现在仍在做的“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效果却难尽人意。

2013年当年蓝天数为138天,一城人一年绝大半的时间都在充当人肉空气过滤器。之后,2014年,西安蓝天数达到211天,2015年全年达到251天。

“铁腕治霾”第二季 西安告别“霾都”还要多久

眼看着蓝天白云不再奢侈,突然来了大转折。2016年西安蓝天数降到192天,之前莫不是回光返照,黑暗前的残阳?

完不成蓝天任务的年尾,沉闷惯了的西安一下热闹起来。这年冬季来的特别早,10月里的鬼天气,让老城“咣当”一下从夏天进入寒冬,还不到11月就嚷嚷着“提前供暖”。

这一年不但冷的特别早,雾霾也格外厚爱这座城,团团堆积在上空不肯散去。《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2016年工作方案》规定的蓝天数为261天,但截至10月底统共才数出了184个蓝天,就算剩下的两个月全部是蓝天,一年的任务也是铁定完不成了。

热锅之上,蚂蚁岂能安稳。各方神仙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好戏上演。长安环保分局灵机一动,给监测站空气采样器戴上口罩,硬生生在重霾里制造出完美的检测数据。

这样偷偷摸摸上不得台面的行为,只能招警察叔叔来敲门,不妥。

11月3日,西安启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而后,半夜时分,交警发大招:全西安市实行限行。一线大城市才有的限行待遇就这么从天而降,幸福来的太突然,砸晕一大波早晨驱车上班的人。

为了期末成绩好看些,已经是非常努力了,考试不及格也该少挨骂的。

“铁腕治霾”第二季 西安告别“霾都”还要多久

2017年是更加雷厉风行的一年。大气污染防治的口号成了“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出台了《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短期能改变的领域就成了重点攻克对象。

红红火火地拆了961台燃煤锅炉,据说了减少煤炭年使用量约69.3万吨。淘汰黄标车,推广新能源汽车,细化到给驾校分派换车任务,效果直接体现就是街上绿牌车越来越多;工地实行最严“禁土令”,违者取消企业招投标资格;考核环卫工“以克论净”,现场收集尘土上电子称称重;街头的绿化种了死死了再种不言放弃,不能种的地方就插假花。

为了多争取几个蓝天可谓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了,这年冬季的雾霾似乎好转不少,见到蓝天的频率多了起来。但遗憾的是,2017年西安优良天数180天,比2016年减少12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增加了3天。

原因要怪罪到不具备“天时地利”的自然条件上,关中地区冬季易出现静稳天气,空气不流动,污染物不但吹不走,还容易在此聚集,一句话,万事俱备只欠“北风” 。

“铁腕治霾”第二季 西安告别“霾都”还要多久

努力一整年,关键还得靠风吹,听着可真有点忧伤,天晓得今年冬天会不会有风来。

近日新出的《“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将今年的目标定位243天,而截至8月9日,已收获101个,后面近四个月时间要实现142个蓝天,结局一眼看到底了。

可就算任务再艰巨,也得搏一把,只求不能输的太难看。比去年更严厉的是,今年未完成期终考核目标,实施最严格追责: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奖惩、任免依据,实施“一票否决制”。

新一季的治霾必将又是一场大战,重压之下,那些纵然非议颇广的事也许就真的“非干不可”了,毕竟像限行这样事关全城的大事也只需一夜之间成事实。多少难以接受的事,天长日久也就成日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